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17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docx

初中生物毕业学业考试复习题纲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重点)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含义:

物种多样性(种类多样)、遗传多样性(品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重点)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4、生态因素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

5.能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如花儿在不同的季节绽放——光;雨后蚯蚓爬出地面——空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

6、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

7、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多样的适应性,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8、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能对环境产生适应性。

第2章探索生命

1.首次提出“生物学”名词——法国的拉马克,“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血液循环的发现——哈维(最早使用实验法)。

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

基本程序: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试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第3章细胞(重点)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物有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物。

2.(重点)显微镜结构及功能:

①联系图形记住各结构。

②遮光器、反光镜的使用:

光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

用粗准焦螺旋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

3.(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取镜与安放(偏左放);②对光:

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放置玻片标本:

对准通光孔正中央。

④观察:

先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⑤收放。

(镜头脏了要用擦镜纸擦拭)

注:

(1)放大倍数的计算:

目镜ⅹ物镜

(2)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如“P”的像是“d”)

(3)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反向(物象在视野的方向就是移动标本的方向)

(4)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往往将实验材料制成标本(装片、切片或涂片)。

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擦→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方便观察)→刮→涂→盖(方法:

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另一端,以防止产生气泡)→染(碘液染色)→吸。

6.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滴(清水)→取→展→盖→染→吸。

7.(重点)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结合图形)

①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不同点: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③主要功能: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

8.细胞分裂:

①概念: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

②分裂过程(见教材图形);③最先是细胞核分裂;④分裂后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9.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小,不能保证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

10.生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分裂(数目增多)和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共同来实现的。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重点)

1.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组成。

组织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注意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

2.植物组织: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分布

举例

分生组织

细胞体积小、壁薄、

核大、质浓

分裂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根尖

保护组织

排列紧密、壁较厚

保护

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结构的表面

植物表皮

营养组织

体积大、壁薄、排列疏松、液泡大而明显

贮藏和制造营养

果肉

输导组织

输导水分、无机盐→导管,有机物→筛管

导管

筛管

3.动物组织: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分布

举例

上皮组织

排列整齐紧密,

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或体内管腔

内表面

皮肤的表皮

结缔组织

细胞间质发达

血液、骨组织、肌腱、皮下脂肪

肌肉组织

梭行的肌细胞组成

收缩、舒张

神经组织

树枝状神经细胞组成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

4.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5.系统:

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一定得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能分辨常见植物的器官如:

食用的马铃薯、藕、荸荠→茎;甘薯、萝卜→根)

7.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8.高等动物体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与植物不同有系统层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重点)

1.(重点)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记住反应式、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条件(光照)、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步骤:

暗处理(消耗完叶片内贮存的淀粉)→叶片部分遮光(形成对照)→光照→酒精脱色(水浴加热,叶片由绿色变黄白色)→漂洗→滴加碘液→显色后观察。

现象:

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

结论:

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光合作用的意义:

物质和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4、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中午敞开大棚或施“气肥”),立体种植等。

5、叶片是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器官。

叶片的结构

表皮:

分上表皮、下表皮,不含叶绿体,有保护作用

叶肉:

分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紧密整齐)和海绵组织(细胞疏松)

叶脉:

支持、运输作用(导管、筛管)

注:

(1)气孔的构成:

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功能:

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片正面比反面色深的原因——靠上表皮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靠下表皮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少;

(3)表皮角质层——透明不透水,利于透光又可防水分的流失(雨后叶片上有晶莹水珠与之有关);

6.(重点)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记住反应式、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场所(线粒体)、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注意与光合作用比较】

7.呼吸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如晒干、低温贮藏种子,夜间敞开大棚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7.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

吸水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失水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

8.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三类无机盐——氮、磷、钾。

其作用:

氮——促进枝叶生长和发育;磷——促进开花结果;钾——促进淀粉的形成,茎秆健壮。

(以白菜、西红柿、马铃薯为例记忆)

9.蒸腾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是叶片,通过气孔控制。

10.蒸腾作用的意义;①降低叶片的温度;②促进水、无机盐的运输(蒸腾拉力)。

11.蒸腾作用应用:

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剪除部分枝叶、移栽后遮阳等都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12.(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内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的运输——树皮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区别导管和筛管的特征)

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结合图形)①相同点:

都有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②不同点:

大豆种子无胚乳,子叶两片,营养物质贮存子叶中;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一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一切植物体的幼体,胚根→根,胚芽→茎和叶,胚轴→连接根与茎和叶的部分,子叶提供营养)

2.种子萌发的条件:

内部条件(胚完整,发育成熟、活的且不在休眠期)和外部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缺一不可。

(探究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实验)

3.根系:

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

侧根

不定根————————须根系(大多单子叶植物)

4、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

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5、(重点)根尖: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结合图形)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属于保护组织,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根的长度不断增加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的结果;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6.叶芽的结构及各自功能:

(结合图形)叶原基→幼叶→成叶;芽原基→侧芽→侧枝;芽轴→节间(茎)。

7.花的主要结构(结合图形):

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花药和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一朵花的最主要结构是花蕊。

8.开花到结果必须要经过的生理过程是传粉(雄蕊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和受精(花粉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9.(重点)果实的形成:

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实

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是生产者;②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③促进水循环。

2.植被:

覆盖地表有规律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

我国植被类型主要有:

热带雨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

宣城市主要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3.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杉;“鸽子树”——珙桐;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4.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

5.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绿色长城”,是“世界四大生态工程”之一。

 

七年级下册

第8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营养成分主要包括:

水、无机盐(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为人体供能,通常被称为人体三大“产热营养素”。

2.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部位。

3.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占70%;蛋白质——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原料;脂肪——储备的能源物质。

4.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缺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多吃粗粮),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多吃水果、蔬菜)。

儿童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5.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可以分为口、咽、食管、胃(最膨大)、小肠(最长)、大肠和肛门,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的功能。

6.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作用:

分泌消化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