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保卫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978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村保卫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郭村保卫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郭村保卫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郭村保卫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郭村保卫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村保卫战.docx

《郭村保卫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村保卫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村保卫战.docx

郭村保卫战

郭村保卫战

71年前,在扬州,陈毅、叶飞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一挡十的著名战斗。

郭村保卫战。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

没有半塔集保卫战就没有郭村保卫战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顽固派在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失败后,就把摩擦的重心转移到华中。

在华中,蒋介石的部署是:

汤恩伯、李品仙进攻豫东、皖东,顾祝同、冷欣进攻皖南、苏南,韩德勤进攻苏北。

1940年3月19日,韩德勤趁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主力正在津浦路西与李品仙作战之机,纠集8个团的兵力,围攻皖东新四军第五支队领导机关驻地半塔集,半塔集当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双方兵力悬殊,半塔集孤军坚守,十万火急。

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之命,从江南刚刚过江驻扎在江都吴家桥的挺进纵队在副司令叶飞率领下,日夜兼程,火速西进,前往增援。

最终,在半塔集守军和挺纵援军的奋力合击下,国民党顽军的围攻被击溃,半塔集战斗取得胜利。

在半塔集,叶飞见到了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就苏北局势交换了意见。

刘少奇指出:

国民党顽固派已经确定要进攻新四军,顽固派既然来进攻,我们就有理由奋起自卫。

他分析:

八路军黄克诚部正在南下,已到达陇海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在皖东的部署亦已展开;江南新四军也准备渡江北上。

对苏北三面合围的态势已经形成。

他希望叶飞在苏北担负起“引敌围攻、孤军坚守、待援歼敌”的任务。

叶飞经过一番思索后,认为半塔集一个团的兵力能取胜,挺纵有一个多团的兵力,应该能打一个漂亮仗,就接受了任务。

为什么选择郭村

从半塔集回来后,挺纵部队返回江都吴家桥原防。

洽与来吴家桥“扫荡”的1000多日伪军遭遇,挺纵部队未能休整便投入反“扫荡”,双方激战1昼夜,日伪军死伤惨重,逃回江都仙女庙据点。

为防止日伪军集结更多兵力再次进行报复性“扫荡”,新四军决定冒雨连夜转移到江都宜陵。

在宜陵,部队分析了战斗形势,认为吴桥地区北面是通扬河,南面是长江,新四军活动的范围南北只有20余里,东西只有30余里,活动范围非常狭小,如果日伪军数千人来“扫荡”报复,难以与其回旋周转,需要转移,于是,部队决定转移到通扬河以北、宜陵东北的郭村,进行休整。

为什么要选郭村这个地方呢?

有三个原因:

1、这里地形复杂,比较安全。

北边、东边是水网,南边是开阔地,易守难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群众基础好。

郭村在1939年10月就建立了党支部,领导青年抗日,发动群众分粮,还掌握了自卫队武装。

3、位置特殊。

这个地方是三角地带:

西边10里外,是鬼子高邮、邵伯据点;北边10里外,是韩德勤部队张星炳的保三旅;东边离泰州20多里,南边是宜陵、塘头,是李明扬、李长江的地盘。

郭村正好处于日伪、韩顽、“两李”三股势力的结合部。

三股势力间矛盾错综复杂,日军与韩顽、“两李”是民族矛盾。

“两李”与韩德勤是隶属关系,但是两李是苏北地方实力派,不服韩德勤,与韩顽矛盾很深。

韩德勤是顽固派,“两李”是中间派。

挺纵到了郭村正好可以利用“日、顽、李”三方之间的矛盾,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两李制造磨擦

但是,郭村是“两李”的防区。

“两李”对挺纵在郭村的发展忐忑不安,不让久驻,并暗喻新四军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多次派人索要郭村。

如何处理这一棘手问题?

挺纵分别给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发电报请示。

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复电“目前你们在苏北的任务是在冲突前争取政治上的优势。

”“你们要准备与选择适当的地形位置,能够以固定或以游击战方式支持一二星期,让顽固派进攻你们,你们自卫,造成充分政治理由,然后再由八路军与四、五支队援助你们,协力侧击顽固派。

”从电报内容可以看出,刘少奇主张在政治上占优势的情况下,给予顽固派以有力回击。

陈毅同志接到电报后,深感形势紧迫。

因为他深知江南新四军正同冷欣部队激烈交战,暂时无法过江支援;挺纵兵力他很清楚,两李兵力他很清楚,双方力量悬殊太大,如战不利,挺进纵队会被消灭,将失去渡江北上的交通枢纽,势必严重影响江南主力渡江北上;即使打赢了,韩德勤正好对“两李”挑唆拉拢,造成韩李反共大联合,对新四军在苏北的发展更为不利。

所以,他非常着急,连复3个电报,向挺纵指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尽量避免与两李冲突,不能避免也要尽量拖延,抑止战端;中策是如果避免或拖延不了,要打,则要退到吴家桥打,那里背靠长江,不行就退回江南,保存实力;下策是如果非打不可,并且只能在郭村打,那么必须先派代表到泰州谈判,以争取时间,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

挺纵接到陈毅指示后,进行慎重研究,认为坚守郭村的一切准备基本就绪,而且地方干部、医院和伤员都已转移,郭村周边工事已修筑完成,在郭村打有胜利把握。

如果撤离郭村仓促转移南下吴桥地区,必遭李部阻击,会很被动,处境会很不利。

显然,挺纵已经下定保卫郭村的决心。

挺纵一面继续做好紧急应战的准备,一面派政治部主任陈同生、调查科长周山前往泰州,向“两李”倡言和平,消除隔阂。

李明扬此时却借故离开泰州,去了兴化,避而不见。

李明扬为什么要在大敌当前离开泰州呢?

有两个目的:

1、想打,但不愿意亲自出马,怕得罪新四军。

李明扬是老同盟会员,大革命时期与共产党人共事过,阅历多,交游广,与陈毅、朱德关系较好,他曾经说过:

“我在这里打坍了,到延安去,玉阶(朱德字)也会招待我。

”处事多留有后路。

2、要打,但留有余地。

万一“副总座”李长江出师不利,他可以出面圜场。

李长江却是行伍出身,匪气十足,他扣留了挺纵谈判代表陈同生等4人。

韩德勤此时在干什么呢?

韩德勤见“两李”对新四军在郭村心存疑惧,借机对两李恩威并施,表示要与两李“摒弃前嫌,重修旧好,共同反共”,极力煽动“两李”用武力解决“郭村问题”。

这是韩德勤的一石二鸟、借刀杀人之计。

最终,“两李”在韩德勤的反复挑唆下,决定采取反共行动。

6月下旬,李长江向挺纵下了最后通牒:

限3天内退出郭村,否则后果自负。

挺纵立即复电陈毅,说明情况,并表示坚决固守郭村。

陈毅一看电报,知道挺纵采用的是“下策”,十分焦急。

一面急电陶勇,让他时刻关注,随时准备率苏皖支队前往增援,一面将江南部队交给粟裕,自己换上便衣,想在战斗打响前赶到郭村,亲临决策。

他给挺纵的电报是“6月20日便衣过江,一切候我到时再议。

郑少仪夜送情报

6月27日,韩德勤下达了作战命令:

迅速将江都、泰县境内的挺纵部队一鼓而歼灭之。

李长江接到命令后于泰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作了作战部置,决定第二天进攻郭村。

而李长江的部署尽在新四军的掌握之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人是谁呢?

中共地下党员郑少仪。

郑少仪,时名李欣,“潜伏”在“两李”部队,担任政训员,她时刻关注“两李”动向,从6月24日起,她每天都要到泰州去观察情况、打听消息,然后报告泰州地下党,转告郭村。

27日这一天上午,她到泰州后,感到情况异常,因为满街的士兵在买这买那,她感觉奇怪,这时一个勤务兵告诉她:

“城里的部队昨天发饷了,我们也快发了。

”那时候的旧军队欠饷是经常的事,发饷就意味着要打仗。

她感到情况紧急,赶紧赶到秘密联络点,组织上交给她一份重要情报,是李长江围攻郭村的部署,要她送到郭村去。

她一想,需要核实一下情报的准确性,也要赶快弄清楚“两李”部队进攻的确切时间。

于是,她匆匆赶到“两李”司令部找熟人打听,得知:

李长江确实调兵遣将,已包围郭村,进攻迫在眉睫。

有个靠山很硬的政训员还炫耀他已得到消息:

明天拂晓就要发起进攻。

军情紧急!

这位年轻的女地下党员决定亲自把情报送到郭村。

天黑后,她脱下军装,换上旗袍,扮成农村妇女,趁着黑夜,混出岗哨,避开李长江部队驻扎的村庄,在田埂上东弯西转,跑了18里路,直到夜里12点才赶到郭村,向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挺纵副司令叶飞,报告了敌情。

他的情报,为郭村军民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几小时准备时间。

战斗打响

6月28日拂晓,和情报上说的一样,李长江纠集13个团的兵力,四面包围郭村,对郭村发起第一次总攻。

挺纵依靠4个营的兵力,利用两李部队各路间相互不配合的弱点,采取积极防卸、灵活机动的战术,逐次击破进攻之敌,歼灭李部主力陈中柱的两个大队,俘获200多人;其余各路见陈部主攻受挫,气焰稍敛。

战斗一打响,陶勇便率苏皖支队火速驰援,跨越扬(州)天(长)公路,夜渡邵伯湖,昼夜兼程200余里,赶到郭村,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即投入战斗。

郭村兵力增到7个营。

6月29日,李长江面对第一次总攻毫无进展,给陈中柱下了死命令,要他坚决拿下郭村,并且对部队许诺,拿下郭村,放假三天。

旧军队的所谓“放假”,就是任凭奸淫掳掠。

29日拂晓,“两李”部队从郭村南面发起了第二次总攻。

挺纵调整了兵力,苏皖支队接替郭村北面的防御,挺纵把主要兵力集于郭村南面敌人的主攻方向。

挺纵和苏皖支队英勇抗击,打得敌军一片片倒下,终于守住了阵地。

6月30日,李长江组织密集的炮火炮轰郭村,整整轰击了1天。

夜里,挺纵一团隐蔽出击,攻克了郭村西南面的敌军重要据点宜陵,撕开了李长江包围郭村的缺口,恢复了郭村与江边的联系。

7月1日,根据挺纵和苏北特委的决定,在“两李”部队第三纵队第八支队任支队长的共产党员陈玉生率部起义,在吴家桥击溃了进攻郭村的陈才福部队,控制了江南至江北的交通要道;另一位在“两李”部队第二纵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担任大队长的共产党员王澄在泰州北面的港口率部暴动,俘获了支队部和重机枪连的全部人枪。

当天上午,全大队及俘虏人员共500多人进入郭村,参加保卫郭村的战斗。

战局急转直下,挺纵优势明显。

7月2日,李长江恼羞成怒,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和大炮向郭村发起第三次总攻,整团整营的兵力仆向郭村。

挺纵和苏皖支队奋力反击,坚守阵地,共歼灭李部3个团,击溃10个团,俘获李部反共主力陈中柱等7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李部全线溃逃。

至此,李长江对郭村的进攻被彻底粉碎。

郭村战斗之所以能够打胜,与郭村人民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

人民群众帮助挖战壕、修工事,全力支前;许多青年主动献出结婚打家具的木料,老人献出准备打棺材的木料,供修筑防御工事之用;妇女们日夜赶做军鞋;工抗会、青抗团组织担架队、战地服务队,冒着枪林弹雨,帮助抢救伤员,运送物资,送饭送水。

当郭村人民得知部队急需10000支竹签布“竹签阵”以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动手,一夜之间就做了30000支竹签;区抗日自卫大队60余人,全部上前线,担负防御任务,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等等,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可以说,郭村保卫战的胜利,人民群众功不可没。

今天,共产党成了执政党,更要注重勤政廉政,巩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

有理有节

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见战斗打胜,非常高兴。

迅即召开作战会议,部署反攻。

他决定发起全面反击,攻取塘头,同时指出:

不要逼“两李”过甚,使他们投奔韩德勤,必须争取“两李”中立。

这充分显示了陈毅同志高超的战略和战术。

7月4日,遵照陈毅之命,挺纵乘胜东进,全线出击,一举攻下塘头,直逼泰州城下。

在泰州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部队停止攻城,收兵于泰州城郊的面粉厂,制造了与两李谈判的有利条件。

接着,陈毅挟大胜之威,派新四军服务团团长朱克靖进泰州和“两李”谈判。

李明扬此时已从兴化赶回泰州,收拾残局。

朱克靖代表陈毅表明诚意,向李明扬表示:

新四军“不打泰州,是尊重友军及老前辈”,希望能以“互助互让、共同发展”8个字来推动抗战。

同时,陈毅又亲自给李明扬打电话,再次表明新四军为了团结抗日,不记前嫌,愿意与他重修旧好,释放全部被俘人员,发还缴获枪支,归还郭村和塘头,希望李明扬顾全大局,一致抗日,协助新四军东进黄桥。

正在为郭村惨败焦躁不安、一筹莫展的李明扬,接到电话后喜出望外,一一答应,立即派人放出谈判代表陈同生、周山等人,并赔礼道歉,派专使送回挺纵。

新四军也兑现了承诺,释放俘虏,发还缴获枪支,“郭村问题”圆满解决。

重要意义

郭村保卫战彻底粉碎了韩德勤借“两李”之手剿灭苏北新四军的阴谋。

是实行“击敌、联李、孤韩”方针的成功实践,是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成功战例。

它的胜利把“两李”拉到了新四军这一边,“创造了抗战的光明”;它的胜利奏响了新四军东进的序曲,揭开了黄桥决战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