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032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题关键】获取图示信息:

(1)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其中大麦和狗尾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该食物网含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

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①错误;

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②正确;

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③正确;

青蛙和蜘蛛不只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④正确;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⑤错误。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

100%

【解析】选C。

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A正确;

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B正确;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为投放的能量,C错误;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即同化量之比为③/②×

100%,D正确。

4.(2019·

福州高二检测)稻田中农民要把稗草拔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

A.保持能量循环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清除田间稗草的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清除鱼塘中肉食性“黑鱼”的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其他鱼类。

【误区警示】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并非改变能量流动的总量,而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5.(2019·

西安高二检测)如图为部分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级消费者摄入量占初级消费者摄入总量的10%~20%

B.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图中能量数值b=a+c

D.c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和次级消费者的粪便

【解析】选D。

能量传递效率的10%~20%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摄入量,所以次级消费者同化量占初级消费者同化总量的10%~20%,A项错误;

摄入量减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图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项错误;

图中能量数值b=呼吸消耗量+c,C项错误;

c表示生长、发育和繁殖所用能量,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会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下一营养级的粪便属于c而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所以图中c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和次级消费者的粪便,D项正确。

6.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

A.“

→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

→池塘”的箭头

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图中“

→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

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

→池塘”的箭头,B错误;

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分解者,C错误;

该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7.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甲能养活10000人,则乙能养活500人

D.牛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A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改变,B错误。

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甲能养活10000人,则乙能养活1000人,C错误。

牛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牛的同化量,仍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1分)

8.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1回答问题:

(1)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3)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根据图2回答问题:

(4)若蛇灭绝,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5)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4)若蛇灭绝,鹰还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鹰的数量增加。

(5)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数量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答案: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D B(二者顺序可颠倒) (3)D A

(4)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5)食虫昆虫 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1.(5分)(2019·

宣城高二检测)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析】选A。

图中D1/A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

图中C(净光合作用量)=A(总光合作用量)-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项正确;

据图分析可以知道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项正确;

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项正确。

2.(5分)(2019·

宿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

m1+m2

D.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至少为100A

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鸟,鸟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

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

m1+m2,C项正确;

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至少为A÷

20%=5A,D项错误。

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补偿训练】

  (2019·

宿州高二检测)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D.280千克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

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0.5÷

10%=5千克植物;

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

10%÷

10%=25千克植物;

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

10%=250千克植物。

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280千克。

3.(5分)(2019·

宿州高二检测)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题关键】

(1)图示信息:

①表示草流入兔体内的能量,②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狐,③表示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④表示兔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2)能量的来源:

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

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全部能量,①是草流向兔的能量,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项错误;

分解者能从粪便、遗体和残骸等多个渠道获得能量,因此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是最少的,B项错误;

图中②是狐获得的能量,①是兔获得的能量,因此②/①的值代表兔→狐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

③是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④是兔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的同化量,D项正确。

西安高二检测)如图为一个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由题干中的“至少”可以知道,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甲)获得的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

20%+ax÷

20%÷

20%=y,即y=20ax+5x,B项正确。

4.(15分)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为×

103J/(hm2·

a),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

能量

摄入

同化

呼吸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

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________粪便中的能量。

(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__。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甲是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应是

24500×

(2)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由数据分析可知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应是6/75×

100%=8%。

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包括丙粪便中的能量。

(3)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加上粪便中的能量,而呼吸量是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1)生产者 24500 

(2)8% 丙

(3)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加上粪便中的能量,而呼吸量是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