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628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检测

地理试卷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互花米草起源于北美,繁殖力超强,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

下表为部分年份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单位:

公顷)变化表。

完成下列各题。

1.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

A.有生物入侵B.面积一直增加C.海岸线前进D.生态显著改善

2.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A.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B.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

C.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D.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

【答案】1.A2.B

【解析】本题组考查湿地的问题及保护。

(1)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发生了物种入侵现象。

(2)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要考虑到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综合分析。

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中,其他湿地植被减少甚至消失,而互花米草湿地一直增加,说明该地发生了生物入侵现象。

........................

明太鱼为冷水性海鱼。

鲜明太鱼被冻结和融化的次数越多,其鱼干的品质就越好,它晾晒的最佳季节在10月至次年4月。

地处长白山东麓的吉林省延边是我国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方。

下图是延边明太鱼进口和销售路线图。

完成下列各题。

3.明太鱼晾晒选择延边地区而不是普罗维杰尼亚,因为延边地区()

A.土地租金更低B.冬季气温较高

C.渔业资源更丰富D.运输成本更低

4.普罗维杰尼亚向延边运输明太鱼宜采用()

A.航空运输B.海洋运输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

【答案】3.B4.B

【解析】

3.延边地区相对于普罗维杰尼亚,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区域气温变化相对较大,使得鲜明太鱼被冻结和融化的次数较多,鱼干品质更好,选B。

4.海运运量大运费低,故普罗维杰尼亚向延边运输明太鱼宜采用海洋运输,选B。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

完成下列各题。

5.加里曼丹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地中海式农业

6.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可溶性岩石分布更广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答案】5.C6.D

【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特征分析。

(1)东南亚地区的岛屿大部分地区分布有水稻种植业及热带种植园农业。

(2)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据此结合二地的纬度位置分析。

5.加里曼丹岛地处赤道附近的低纬地区,这里湿热的气候成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发展的条件,在这里,该农业地域类型较为普遍。

6.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石灰岩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选D。

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组合的建设方式,中间段的海底隧道采用混凝土沉管连接两端的人工岛。

2017年底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港原来4小时的路程:

只需45分钟。

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地理位置与设计理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的方案,主要原因是()

A.利于洪峰入海B.缩短行车距离C.节省工程投资D.留出航运通道

8.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海底地层松软B.海水深度较浅C.凉爽湿润气候D.远离台风路径

9.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受益最显著的产业是()

①建材行业②信息产业③物流业④旅游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7.D8.B9.D

【解析】

7.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对于洪峰人海没有影响,不能缩短形成距离,建成隧道会使得工程建设投资增大,故选D。

8.海底地层松软不利于大桥的稳固,A错。

大桥建设在珠江口附近,海水深度较浅,便于大桥修建,B对。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C错。

我国南海地区是台风多发地区,每年登陆台风次数较多,D错。

故选B。

9.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会加强三地之间的联系,使得运输速度更加迅捷,有利于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③④对。

而建材主要用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大桥通车对于建材行业影响不大,①错。

信息产业主要依赖发达的科技及航空运输,大桥的通车对信息行业影响不大,②错。

故选D。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航连繁忙,水电站建设采用“支流高坝:

干流低坝”的开发方案。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罗讷河通航价值最高的河段是()

A.上罗讷河B.下罗讷河C.索恩河D.迪朗斯河

11.“干流低坝”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①水能资源利用率高②库区的淹没成本低③防灾减灾效益突出④船舶的过坝时间短

A.①②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10.B11.C

【解析】

10.河流上游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一般越到河流下游,河道变宽,水量增大,水流平缓,航运价值高,读图可知,下罗讷河的航运价值最高,故选B。

11.因堤坝比较低,船只需要经过的水位差就小,过闸时间自然会缩短,船闸是利用灌水和放水来实现船只的过闸的,既然坝体低,需要的水量就少,船舶的过坝时间短,库区的淹没成本低,故选C。

【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

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

12.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

13.下列属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12.B13.A

【解析】

12.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B对。

会减少地表径流,C错。

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D错。

故选B。

13.“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对。

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B错。

透水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C错。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D错。

故选A。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千岛湖引水工程是“五水共治”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读千岛湖引水工程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千岛湖引水工程的主要目的()

A.治污水B.防洪水C.保供水D.抓节水

15.千岛湖引水工程建成后对杭州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A.减缓地面沉降B.缓解用电紧张

C.缓解交通压力D.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14.C15.A

【解析】试题分析:

14.千岛湖引水工程,是从千岛湖引水入杭州,为杭州供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供水。

选C正确。

15.千岛湖引水工程建成,保障了杭州的供水;减少杭州过度抽取地下水,进而减缓地面沉降;与用电、交通、大气质量无关。

选A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资源调配。

16.2015年2月28日,柴静推出了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在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疯传转发,引起轰动。

我国雾霾天气在秋冬季节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A.南方大量燃煤取暖B.北方冷空气势力强

C.交通尾气排放较多D.大气对流运动较弱

【答案】D

【解析】雾霾天气的形成需要具备污染物和静风天气,在秋冬季节,由于阴雨天气相对较少,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在污染物集中且静风的地区,就会多发雾霾,选D。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甲地和山峰之间相对高度可能为()

A.300mB.350mC.400mD.450m

18.图示区域主干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C.南向北D.西北向东南

19.站在山峰顶部眺望远处,图示四地最不可能被观测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B18.A19.B

【解析】

17.读图分析可知,等高距为25米,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的海拔高度为525米-550米,山峰的海拔高度为875米-900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25米-375米,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18.河流发育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读等高线地形图,并结合方向标可知,图中等高线向东北方向弯曲最大,且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这个位置是河谷。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判断,该河流自东北向西南。

故答案选A。

19.将山峰的位置和选项中所给的四点用直线相连,观察沿线地区地形的起伏状况,可知山峰和②地之间由山顶阻挡视线,因此最不可能被观测到的是②,故答案选B项;山峰其他各点之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因此都可以观测到,因此AC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点睛:

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在较湿润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0

;若在干空气状态下,海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98

左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图,右图为某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根据图示信息,推测甲、乙、两三地人口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甲

丙B.乙

丙C.丙

乙D.乙

21.若①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

、25

,则②地一月、七月平均气温最有可能为()

A.-1

-15B.-5

、19

C.-1

、19

D.-5

、15

【答案】20.B21.A

【解析】

21.②地与①地高差1000米,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一月,②地较湿润,气温应为5

-6

=-1℃,7月,该地降水少,气温应为25

≈15

,据此选A。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北向宦

23.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甲乙河段B..乙丙河段C.丙丁河段D.丁戊河段

【答案】22.C23.B

【解析】

2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读图可知,图中西南部地区的气温最低,海拔最高。

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低处,所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C。

23.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为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最为丰富,故选B。

下面图Ⅰ中PQ为晨昏线,图Ⅱ是图Ⅰ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图Ⅲ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图Ⅱ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关于图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

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40km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25.依据图Ⅱ图Ⅲ判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潜水位线a、b、c、d的数值大小为a

b

c

d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潜水

D.根据CD段河水与潜水补给关系,此地此时应该是夏季

【答案】24.A25.C

【解析】

24.根据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可知为7月,又因为是最热月等温线,所以该区域为北半球,此时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所以PQ为昏线.。

该地位于大陆西岸,40°N以南,故为地中海式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此时为枯水期。

1°相差111km,则依据比例尺,PQ间的实际距离远远大于40km,选A。

25.根据图Ⅲ中A、E两点的年径流量曲线判断,E点的水位季节变化小,位于湖泊下游,故河流自A向E流,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图Ⅱ中河流沿岸的等潜水位线“凸低为高”,即河流沿岸的潜水位较周边地区高,判断CD段河水补给潜水,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中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圆满成功。

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燃烧污染小而储量大。

材料二:

全球首个腺病毒载体基因药物CMO国际平台落户深圳大鹏新区,新区地处深圳东南大鹏半岛,森林覆盖率超过76%。

新区已引进生物企业52家、科研机构11家,将打造基因医药集群产业聚集区。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

(1)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图中多洪涝区洪涝灾害多发的气候原因是、。

(3)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服务范围,与其同等级的城市数目。

(4)深圳大鹏新区吸引基因药物CMO国际平台落户的区位优势有、等。

(5)简述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流水沉积

(2)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降水集中多暴雨)台风多发

(3)小多

(4)环境优美;集聚效应(社会协作好);政策优惠(答出其中两个方面)

(5)(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环境污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2)图示地区纬度低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夏秋季节台风多发,造成洪涝灾害多发。

(3)与广州相比,深圳级别较低,服务范围小,与其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多。

(4)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深圳大鹏新区因其环境、社会协作、政策条件等优势。

(5)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有利影响可从经济、能源结构、环境问题、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

(1)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口,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2)图示地区纬度低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且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台风多发,这些都造成图中多洪涝区洪涝灾害多发。

(3)与广州相比,深圳级别较低,服务范围小,与其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多。

(4)基因药物CMO国际平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落户深圳大鹏新区的区位优势有环境优美;集聚效应(社会协作好);政策优惠等。

(5)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环境污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该地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2)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答案】

(1)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2)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3)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解析】本题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前需明确:

(1)河流发源于山谷部位,且从高处流向低处。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长势好。

(2)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植被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山西低处季风气候区。

(3)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据此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1)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据图中等高线弯曲可知,M线为山谷,是河流发育的地面,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

(2)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

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3)山西省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农业资源丰富,其中小麦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出口农产品之一。

但由于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加上农业技术不够先进,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收成无法得到保障。

有哈萨克斯坦农业专家就表示,他们需要高产耐旱的作物品种和节水、节能的农业技术。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

历史上,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农业交流的重要通道。

而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农业合作也渐入佳境。

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图尔根尼农场的创新园由中哈两国共同建设。

2016年,园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亩产最高达到319公斤,远远超过当地品种亩产的175公斤。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等高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哈萨克斯坦的地形特征。

(2)分析该国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不稳定的原因。

(4)中哈农业合作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哈萨克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该国西部,丘陵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山地分布在东部,地势东高西低

(2)平原、丘陵面积厂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小麦淀粉的积累(3)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灌溉水源短缺,旱灾多发;经营粗放,生产技术(节水、节能灌溉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使小麦生产极不稳定(4)中国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哈合作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助于引进高产耐旱的作物品种、引进节水、节能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一带一路”建设使农产品出口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中哈合作扩大了农产品出口市场,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

【解析】整体分析:

(1)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特征要从地形和地势两个方面分析。

(2)题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第(3)题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不稳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人为原因是经营粗放、技术落后。

第(4)题主要考查在中国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看图可知,哈萨克斯坦西部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m以下,为平原地形。

中部和北部海拔在200m——500m,为丘陵地形。

东部海拔在500m以上,等高线闭合,为山地地形。

根据地形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有: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平原、丘陵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小麦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3)读材料一可知:

“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采取粗放的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加上农业技术不够先进,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收成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即经营粗放,生产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

当地灾害主要为旱灾,这是因为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降水少,灌溉水源短缺。

(4)中哈农业合作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使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区位条件大大改善,中国为其提供了耐旱良种、灌溉技术,改善哈萨克斯坦的交通,扩大其农产品市场。

【点睛】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冬小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春小麦分布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降水量>800mm水田农业,400mm~800mm旱作农业,200mm~400mm畜牧业

地形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机械化水平

坡度<25°,宜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林牧业;低洼易涝地适合发展渔业

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度、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黑土适宜种大豆

水源

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种植业要布局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易腐烂变质,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出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9.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

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说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给巴基斯坦带来哪些有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