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1943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物游戏》说课稿.docx

《分物游戏》说课稿

《分物游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物游戏》。

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说教材】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有关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且为学生今后认识除法和分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提出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问题1:

分桃子:

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每份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

问题2:

分萝卜:

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问题3:

分骨头: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并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渐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活动,且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对平均分有初步的感知,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

在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

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还不能完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为: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认识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能运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设计理念】

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活动基础上的。

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本课是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我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了“小猴淘淘生日”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桃子”时,让学生感知“每份分得一样多最公平”;“分萝卜”这一活动体会平均分,构建平均分这一数学模型;“分骨头”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最后在练习中让学生用“平均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我分为4个环节来教学:

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③组织练习,巩固新知;④全课小结,畅言收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他特地邀请好朋友来家做客。

大家看看都有谁来了。

小猴子、小兔、小狗。

淘淘非常高兴,准备了好多它们喜欢吃的,作为主人,淘淘想把好吃的分为大家,接下来我们就和淘淘动手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分桃子

出示两只小猴子,4个桃子。

大家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每只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子?

生汇报,教师演示分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演示的几种分法)由学生说出“每份分得一样多”是最公平的分法。

(板书:

一样多)

让学生通过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

活动二:

分萝卜。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1.课件出示12个萝卜、3只兔子的图,学生看图,说出信息。

2.说明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求。

3.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于学困生加以指导。

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5.个别学生利用贴图到黑板前演示、说明自己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感知分的多样性。

学生展示完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来看看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几根萝卜?

生看图回答:

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4根萝卜。

6.小结,引出“平均分”。

我们刚才用了这么多方法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三只小兔都很满意,因为它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

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又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大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和每只小兔子都特别满意,这是为什么呀?

生答:

因为每只小猴子分的桃子一样多,每只兔子分的萝卜一样多。

教师介绍:

像这种分得一样多,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板书副标题:

平均分)

【设计意图:

在两次分物活动基础上,揭示“平均分”概念。

活动三、分骨头。

(尝试用画图方式表示平均分)

1.出示三只小狗,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说明白“平均分”的意思。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三种记录分骨头图示,学生尝试理解。

指名表述,着重演示第三种图。

(课件演示圈一圈的分法)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分骨头的过程。

学生在作业纸上动手画。

教师巡视。

4.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图,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口头汇报分骨头的过程。

5.教师发现学生中没有出现圈一圈,连一连的画法,于是利用课件出示圈一圈,连一连的画法。

并通过实物直观演示,学生顿时明白了这种画法的意义。

6.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平均分”的方法帮淘淘给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虽然

我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每个小动物分的数量都一样,大家都很满意,淘淘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淘淘邀请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有信心赢吗?

只要赢了一关淘淘就奖给你们一个奖章。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尝试用画图方式表示平均分物的过程,发展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再次感知

(一)第一关(基本练习)

1、插花

把9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

2、分铅笔

把14支铅笔平均放在2个文具盒里。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二)第二关(变式练习)

分杯子

把分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

(三)第三关(拓展练习)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

(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由于完成该题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教师把此题留在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小结:

今天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淘淘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你们在分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或者举个例子说一说。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情况。

五、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考试资料幻灯片工程技术公务员考试小学教学中学教学大学教学外\《分物游戏》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物游戏》。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

因此,在教学《分物游戏》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

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语资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棒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独立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今天小熊乐乐邀请了一些好朋友到他家做客,乐乐为小伙伴们准备了他们喜欢吃的食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今天小熊乐乐邀请了一些好朋友到他家做客,乐乐为小伙伴们准备了他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帮助乐乐分一分吗?

”(能)

这时我会揭示并板书课题:

分物游戏。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1、体会“分”的不同形式

首先,我让学生帮小熊分桃子给小猴。

在活动中,请学生代表用4根小棒代替桃子分给小组里的两只小猴(学生扮演),分完问:

你们是怎么分的呢?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数字

01234

43210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体的经验,这里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初步体会平均分

问:

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

为什么?

学生就会回答,每只小猴分到2个桃子的时候,他们能够满意,我会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一样多”,(并板书:

同样多一样多。

)这时我会给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

将物体分成几份,每份都一样多(同样多)时,就叫做平均分。

3、体验平均分

活动一小兔分萝卜

小组合作学习:

用3个圆片代替3只小兔子,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萝卜来分,在分之前请听清老师的要求:

第一,分的时候要把你分萝卜的过程摆出来,也

就是你第一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这个过程要摆出来。

第二,你分了几次分完了萝卜,最后每只小兔子得到几根萝卜要表述清楚。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教师用白板图片移动展示交流。

)(学生在经历实物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结果是统一化的。

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活动二小狗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平均分过程的应用)活动二小狗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平均分过程的应用)

(三)、练习巩固,课外延伸

基础练习

1.插花

2.分铅笔

流程一: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

流程二:

说明插花、分铅笔的方法和要求。

(摆一摆、圈一圈、连一连)流程三: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流程一: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

流程二:

说明插花、分铅笔的方法和要求。

(摆一摆、圈一圈、连一连)流程三: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流程四:

展示交流

(四)、小结

师问:

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是平均分呢?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最出色?

(前一个问题让学生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后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

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让老师能有流程四:

展示交流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