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569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9分)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

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

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

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

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

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

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

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

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

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

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

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

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

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

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

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

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

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

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D.“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2、古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

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

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

“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

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①濮:

指濮王。

②常平:

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

损害  B.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

顺从

C.是必大吾门 大:

光大D.夫可则因  因:

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

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也许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5分)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2分)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如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

②农桑社:

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8.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钱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

(6分)

9.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

(6分)

(三)名句默写。

10.根据情境,完成下列

(1)-

(2)题。

(5分)

(1)柳永《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经典画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明蔺相如示弱于廉颇的真正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英俊儒雅的形象的两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

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

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还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莫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莫言说:

“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

“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

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

”他说:

“我从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

1981年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

”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

《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

获奖后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

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要的。

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到了《透明的红萝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

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

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30年,故事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

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

就像我写高密县,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它可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M.Yhomaslnge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

“莫言

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

”对此,莫言表示,“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

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

鲁迅的文体再放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

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

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言;其次是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

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

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所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是要把写作内容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评论家说:

莫言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这个说法,表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点。

(6分)

(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

请简要分析概括。

(8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26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

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拍了一部长片。

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

B.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男子5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尽管中国队员在出发后不久便摔倒,但他们成功逆袭,最终如愿问鼎,摘得一枚铜牌.

C.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D.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关键

期的国家而言,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具有更加紧迫和长远的意义.

1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说到底,改革是人在改革,是改革者催动着改革骏马飞奔。

“蹄疾而步稳”,对改革骑手来说,需要多么高超的本领!

然而,我们的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①,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

正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讲话: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②!

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③,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的高度自觉,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实践。

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虚妄的空谈,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16、“封杀”,原是一个新生的娱乐词汇,现在越来越多地在不同场合应用。

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6分)

(1)向姑娘求爱不成便往人家脸上泼硫酸,是一种很丑恶的行径,

一旦发生,总会受到众

人的同声谴责。

但娱乐记者追捧明星未果就扬言“封杀”,每每做起来却理直气壮。

(2)央视《同一首歌》和《中华情》紧急出面否认封杀刘德华,不管这一澄清是迫于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压力而做出,还是剧组本来就没有封杀的意思,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局。

(3)风靡全球的Skype在中国将遭遇封杀,搜狐的消息称:

中国固网运营商巨头中国电信正酝酿彻底封杀以Skype为代表的网络语音聊天工具,电信宽带用户使用此工具拨打固定电话,面临被断网和罚款的危险。

(1)

(2)(3)

17、阅读丰子恺漫画《某父子》,回答问题。

(5分)

(1)简要说明该漫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80字)(3分)

(2)试分析该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50字)(2分)

五、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

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

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

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2.A3.D4.B5.A6.C

7.

(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没有更加富裕。

(复、劝、加各1分,大意错不得分。

5分)

(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

(为、赃、申各1分,大意错不得分。

5分)

8.写钱塘上元的繁华热闹,反衬(衬托)

出密州上元的清冷寂寞,(3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

(3分)(意思对即可)

9.环境凄清:

密州粗犷的箫鼓、稀疏的灯火、昏暗的雪云;(3分)忧伤社稷:

密州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3分)(答出“慨叹时光易逝”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0.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每空1分,共5分)

11.

(1)AE(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D得1分)

(2)①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②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且以心理活动描写见长.③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6分)

(3)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②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③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8分)

12.C13.A14.D

15、(6分)①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②而是本领恐慌③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16、(6分)

(1)舆论攻击

(2)不让亮相(3)禁止使用

17.

(1)漫画中的年轻人戴着礼帽和眼镜,穿着西服,拄着手杖走在前面;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吃力地提着行李跟在年轻人的后面,漫画的右上角写着“某父子”,还有作者的题名和印章。

(3分)

(2)反映了社会上父子之间爱的不对等现象;讽刺了年轻人道德滑坡的现象。

(2分)

18、从作文命题的形式上看,这道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

材料的中心句是“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这个句子的中心词应该是“转身”,所以,动笔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转身”一词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

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

转身,作为一种具体的动作行为,从表面意思看,指现实生活中“转身离去”、“不辞而别”、“回眸凝望”等,从引申意思看,可指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重大变化或转折,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改变等。

由此,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

一是多角度诠释“转身”,“转身”是行为,是策略,是变化,是境界,是选择等等可选取“转身,风景更加迷人”、“学会转身,人生更加精彩”、“学会放弃”、“角色转换”、“赢在转身”、“有容乃大,多转几次身又何妨”、“逃避,不如正面迎击”、“‘转身’是一种智慧”、“穷则思变”、“抉择之间见境界”等等;

二是全方位思考“转身”的目的,“转身”可能是为了“离开”,可能是为了“不失真”可能是为了“寻找失去的”,可能是为了“迎接挑战”等等,可选取“知难而退”、“急流勇退”、“人要学会知难而退”“人生需要你停下来,慢慢体味”“有容乃大,多转几次身又何妨”“逃避,不如正面迎击”等等;

三是深入思考“转身”的结果,“转身”可能会见到“阳光灿烂”,可能会找到“真我”,可能会“迷途知返”,可能会“柳暗花明”等等,可选取“阳光就在你身后”、“回归本色”、“迷途知返”、“‘转’中得新生”等等。

“转身”由于时间极短,可理解为“一转身”,可以选取一瞬间的美丽转身立意,如生死就在“转身”之间、成败就在“转身”之间、抉择就在“转身”之间等等。

 

在写作上,既可写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所荡起的情感涟漪,或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可联系某些典型人物“转身”后的成败,给予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