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2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1.白鹭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教学

方法

朗读、谈话法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谜语导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

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

(出示白鹭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

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时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1.师: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

白鹭——外形美)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

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3.我们可以给课文分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白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1.白鹭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对比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

方法

学法

指导

教学

资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

2.听写词语,订正。

3.抽查背诵。

二、深度课文,体会情感。

1.师:

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

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2.重点句子解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

精巧的诗)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

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的颜色恰到好处。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作者对此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身段美:

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的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

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

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5)“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3.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1)图画之美:

清田独钓图

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因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2)悠然之美:

清晨望哨图

背景——清晨;状态——悠然,这是其它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3)淸澄之美:

黄昏低飞图

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2.通读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2.落花生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谈话

学法

指导

小组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2.落花生

许地山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教学

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语文年级:

五年级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2.落花生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

方法

讲授、谈话

学法

指导

小组学习

自主学习

教学

资源

搜集资料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明确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思考:

种花生和过收获节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详写?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

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

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2.“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你是怎么理解的?

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二)默读第二段:

有哪些人谈花生?

怎么谈的?

谁谈的重要?

1.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

思考:

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

(学花生)

2.赞美花生的什么?

学花生的什么?

3.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

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三)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四)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四、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

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