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102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考试资料.docx

近代史考试资料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脉络

(1)西方列强是如何一步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中国独立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这是继《南京条约》后西方侵略者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空前掠夺。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内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西方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

1862年1月,清政府正式确立了“借师助剿”的反动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开始以洋人为靠山,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从此,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和利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3).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国半封建化的反映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在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家的工厂里诞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随之产生,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在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大基本阶级之外,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在半封建化上迈进了一步。

4).甲午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王朝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后一个影响至深的卖国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阶段,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首先,列强通过大量的政治性贷款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财政。

其次,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筑路开矿,加紧经济渗透与控制。

更为严重的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夺取“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这样,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了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的侵华战争,清政府彻底屈服,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巨额赔款以及除田赋之外的所有税收,均被列强控制,使中国经济陷入崩溃之境地。

各国在中国驻军,北京城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武装监视之下。

清政府要严禁、惩办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外国侵略势力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近代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就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主要的是发展进步的障碍:

1)、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3).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4).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然,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也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侵华有功”。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3).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

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2.戊戌维新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

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

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2).创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

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3).筹划海防。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

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4).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

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5).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校,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社会风气也得到改变。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新文学革命。

(2)历史意义:

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愚味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5).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6).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主要内容: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2)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使张闻天成为了党内最高领导,并赋予了周恩来在军事方面拥有最高决策权。

诚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所言:

“大家对他(毛泽东)的地位和权威的认识并非那么明确和固定……那时候毛泽东的权威地位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8.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1)原因

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弱国对强国的战争。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

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

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

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

失道寡助。

4).从战争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来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2)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有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9.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及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路线的能力和勇气。

2)根本:

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力量,不会允许中间派政治路线的存在

3).社会: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并没有赖以实现群众根基

4).直接: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让民主党派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中间势力转向新新民主主义立场。

5).外部:

美苏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不支持中国民主党派执政。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

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

“两翼”。

“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比较顺利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12.中共八大路线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

1)路线: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13.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