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867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

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

成语俗语

01230757

高三语文寒假成语背诵资料

 

高考语文成语谦辞敬辞讲解及训练

【谦辞】:

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人。

蓬荜生辉:

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蓬筚:

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敝帚自珍:

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

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无功受禄:

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敬谢不敏:

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忝列门墙:

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信笔涂鸦:

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

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

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德薄才疏:

薄:

浅;疏:

空虚。

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德薄能鲜:

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不情之请:

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姑妄言之:

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笨鸟先飞:

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一枝之栖:

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恭敬不如从命:

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望尘莫及:

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一得之愚:

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

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尸位素餐:

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

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不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

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绠短汲深:

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

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

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东涂西抹:

本指妇女涂脂抹粉。

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区区此心:

区区,微小、微薄。

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

也作“愚者一得”。

管窥蠡测: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

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班门弄斧:

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

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聊表寸心: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

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避让贤路:

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

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敬辞】:

高抬贵手:

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

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

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

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

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

(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高朋满座: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大材小用:

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

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率先垂范:

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虚怀若谷:

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

形容非常谦虚。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

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

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

1、耳提面命(训):

提,指引,提携。

面,当面。

命,教诲,指导。

附在耳旁提醒、指引,面对面地教诲、指导。

形容教诲殷勤恳切。

用于褒义。

2、雨后春笋:

春天雨后冒出的竹笋。

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危言危行:

危,正,正直。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殚精竭虑:

殚,竭,竭尽,用尽。

用尽了全部的力量。

3、凤毛麟角:

麟的角,凤的毛。

比喻稀有、难得的人才或事物。

用于褒义。

4、集腋成裘:

腋,俗称夹肢窝。

此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裘,毛皮制成的衣服。

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作褒义用。

(近:

聚沙成塔:

把细沙聚成宝塔。

比喻积少成多。

5、蔚然成风: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成风气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6、胸无城府:

城府,城市和官府。

指难于测度的心机。

比喻胸怀坦荡,没有心机。

7、置之度外:

置,放,搁。

度,忖度,考虑。

把它放有自已所考虑之外。

意为不放在心上,不予理睬。

例,此刻,他早已自己的安危~,奋不顾身地扑向持刀行凶的暴徒。

8、无微不至:

微,细微之处。

至,到。

没有一外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

形容翔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例,广大青少年在党的~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9、中流砥柱:

中流,河流中间。

磔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流,因屹立于急流中,形如柱,故名。

比喻英勇坚强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担当重任,支撑危局。

也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能起支撑作用的力量。

例,我十分佩服老李的坚毅和果敢,在大是大非面前,许多人畏首畏尾,态度暧昧,他却似浊浪拍空中的~,赞同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

10、蒸蒸日上:

蒸蒸,兴盛貌。

形容生活、事业等一天天向上发展。

11、和蔼可亲:

和蔼,温和,和气。

形容态度温和,使人感到容易亲近。

例,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拘束感驱散了。

12、脍炙人口:

脍,切细的肉。

炙,烤肉。

指美味人人都爱吃。

也比喻好的诗文人人称誉传诵。

也比喻好的事物为人所喜爱称道。

13、气吞山河:

气,气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大河。

形容气势盛壮,气魄宏伟。

例,中国人民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从不垂头丧气,而是~,奋发图强。

(气壮山河)

14、名噪一时:

某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的重视。

15、重振旗鼓:

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

16、侃侃而谈:

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

17、卓而不群:

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

不群,不同于一般。

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寻常。

18、叹为观止:

叹,赞叹。

观止,看到这里便足够了。

赞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例,挂在墙上的那幅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令人眼界大开,~。

19、同心同德:

心,德,都是指思想、心智。

指们思想信念和理想一致。

20、虚怀若谷:

谷,山谷,胸怀宽广,犹如山谷。

形容谦虚不骄傲,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

21、大有作为:

作为,可以做的事,意谓干一番事业。

能充分发挥才干,做出很大的贡献。

22、有口皆碑,目无全牛、雨后春笋

23、倾巢而出(出动):

倾,全部倒出;巢,巢穴。

比喻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24、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多用于由坏变好。

25、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事不干的。

指什么坏事都干,多用于贬义。

26、无所不至: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也指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也形容极其周到,无微不至。

27、始作俑者:

始,起初;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土制或木制的人像。

最初制作俑的人。

比喻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28、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存着某种念头。

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

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地盘算。

多用用贬义。

(近:

挖空心思:

用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但它不含有蓄谋已久的意思。

29、弹冠相庆:

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弹冠相庆:

弹冠:

弹去帽子上的尘土。

借指准备做官。

原指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

后比喻即将做官,相互庆贺,多含贬义。

30、蠢蠢欲动:

蠢蠢,蠕动的样子。

原指爬虫缓缓蠕动。

后多比喻敌人开始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用于贬义。

31、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乔装打扮、面目一新依然如故、原封不动

32、大腹便便:

形容肥胖的样子。

形容官僚等满脑肥肠、心宽体胖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33、如丧考妣:

丧:

死去;考:

已死的父亲;妣:

已死的母亲。

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喜笑颜开、喜形于色。

例:

有些犯罪分子一旦被抓住,就装出一副可怜相,痛苦流涕,如丧考妣。

34、推波助澜: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推波助浪、火上浇油随波逐流、息事宁人对他和恶劣行径,不可听之任之,更不可~。

35、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36、翻云覆雨:

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37、趋之若骛:

成群的人争着去。

38、大放厥词: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39、抱残守缺:

抱,守住不放,残,残存的。

缺,不完整的。

死守着残缺或旧有的不肯放弃。

也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例,这位老工程师富于开拓精神,乐于接受新技术,从不~。

40、飞黄腾达:

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

41、好为人师:

喜欢以教育别人的姿态出现。

42、兔死狐悲:

因同类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多用于贬义。

43、上行下效:

效,效法,模仿。

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也学着怎样做。

例,父母天天赌博,~,儿子也沾上了这样的坏习气。

44、趋之若鹜:

趋,奔赴,趋向。

鹜,野鸭。

像野鸭争食一样奔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向前往趋附。

多含贬义。

45、肆无忌惮:

肆,放肆。

忌惮,顾忌和惧怕。

指任意妄为,毫无畏忌。

46、有恃无恐:

恃,仗恃,依靠。

恐,害怕。

因有所依恃而无所畏惧或顾忌。

47、信口雌黄:

信口,随便开口。

雌黄,古时用作涂抹错字的颜料。

后称任意窜改为雌黄。

形容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胡说八道。

例,说话要有根据,不要~。

48、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也用以讽刺人死抠字句或卖弄学识。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49、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50、无独有偶:

独,单个。

偶,两个,成双。

不只这一个,还有另一个可以与之配对。

51、官样文章:

原指适应官场需要、典雅堂皇的文章。

也指有固定套式的文章。

后用以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例,写报告应该尽量反映出实际情况,而不要写成~。

52、昼伏夜出:

白天潜伏起来,夜晚出来活动。

53、连篇累牍:

累,堆积。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形容篇幅冗长,文辞累赘。

例,大家都不喜欢看那些~的长文,喜欢看言简意赅的短文。

54、师心自用:

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

自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

指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例,有这样一种人,自己不没有真才实学,却双偏偏喜欢      ~,独断专行。

55、评头品足:

评,评论。

吕,体察好坏、优劣。

原指随意评论妇女的容貌。

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

例,他这个人干不了什么事情,却喜欢对别人的工作~。

56、一团和气:

指一团祥和之气。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也指温暖、融洽的气息或气氛。

现多指无原则地与人和气相处。

例,他是我们单位有名的“老好人”,对任何人都保持~,谁也不得罪。

57、闪烁其词:

闪烁,光线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形容说话、写文章遮遮掩掩或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例,他写文章每写到关键外,总是~,不知所去。

58、处心积虑:

是贬义成语。

指千方百计地盘算。

不能贬义褒用,称赞他人爱动脑、足智多谋。

例句:

台独分子处心积虑地阻止中国实现统一大业。

日本右翼团体处心积虑地否认侵华历史。

59、高谈阔论:

形容漫无边际、不切实际地大发议论。

常被误用来称赞他人口才极好,知识渊博。

属贬义褒用。

例句:

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务实求真,切忌高谈阔论。

赵括只会高谈阔论,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

60、好为人师:

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形容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

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例句:

我们要虚心听取意见,不要遇事好为人师。

这个人好为人师,没人受得了她。

61、屡试不爽: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褒义。

易误解为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例句:

奶奶有一个治疗失眠的偏方,屡试不爽。

  这一招真灵,我屡试不爽。

62、雷厉风行:

形容声势猛烈,行动果断,也形容办事的严格和快速。

不能用来称赞坏人坏事。

例句:

张局长办事一向雷厉风行,从不拖拉。

他做起事来总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63、名噪一时:

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例句:

参加晚会的有曾经名噪一时的京剧演员。

这位总经理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64、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

本词常被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例句:

他经过三年苦练,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境地。

疱丁之所以目无全牛,是因为掌握了解牛之道。

65、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变得很糟,贬义。

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例句:

这部小说被她改得面目全非。

经小弟弟一折腾,房间已是面目全非。

66、评头品足:

贬义,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

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例句:

几个人对着台上的演员指指点点,评头品足。

她总喜欢在背地里对人评头论足。

67、倾巢而出:

倾,全部倒出;巢,巢穴。

比喻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例句:

输红了眼的敌人倾巢而出,进行最后的反扑。

十几只老鼠倾巢而出,纷纷向谷仓涌去。

68、穷形尽相:

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例句:

许多美文曾对这里作过穷形尽相的描绘。

司汤达对世态炎凉刻画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69、人满为患:

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例句:

春节临近,各地火车站人满为患。

正是上下班高峰,公交车里人满为患。

70、添枝加叶:

多用于贬义。

比喻叙述事情时,为了夸张渲染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内容。

不能用来称赞他人。

例句:

这件事经他一番添枝加叶,已面目全非了。

你要实事求是地说,千万不要添枝加叶。

71、推波助澜:

是贬义成语。

比喻助长别人的声势或推动事物的发展。

不能用在有积极意义的事上,或用来称赞他人。

例句:

遇到问题,他总是推波助澜,激化矛盾。

这篇报道无疑对事态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72、文不加点:

写文章一气呵成。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例句:

只见他挥毫落纸如云烟,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他稍做思忖,而后文不加点,疾书起来。

73、胸无城府:

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常误用来形容心胸不够开阔,属褒义贬用。

例句:

她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快乐精灵。

他胸无城府,心灵有如蓝天一般透明。

74、义无反顾:

为正义而勇往直前,褒义。

却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例句:

这些年轻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

只要认准目标,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75、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不注重文章的实质内容。

不是指写文章态度认真,仔细推敲。

例句:

他写文章总喜欢咬文嚼字,让读者生厌。

这篇文章过于咬文嚼字,看着实在有些别扭。

76、振振有词:

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

常被误认为是褒义。

例句:

他不承认错误,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面对指责,他不仅毫无歉意,反而振振有词。

常见“不”字成语运用错误举例

1、不名一文

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国家财产,他们的人格可以说是不名一文。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一文”,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一个钱也没有。

名:

占有。

2、不以为然

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当一回事”,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轻视意味)。

然:

对。

3、不刊之论

我们这个社会在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刊物不登的言论或文章,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不能更改的言论,是个褒义词。

刊:

消除、刊正。

4、不可理喻

似乎有一种不可理喻的力量,将我一分为二,又将我合二为一。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可思议”,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5、不足为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不能当做典范和法则。

训:

典范、法则。

6、不忍卒读

这套书选题虽佳,但编辑水平却甚差,有几本简直有些不忍卒读。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读物没看头,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

7、不情之请

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此成语常被用错对象,用于他人,如上例,其实它是个客套语,指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是不合情理的要求。

8、文不加点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文章不打标点符号,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

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9、无所不为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成语常被错误运用于褒扬的语境,如上例,其实它是个贬义词。

其含义为什么事都敢干。

10、罪不容诛

法庭认为,张师傅因防卫过当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虽然有罪但不应该杀,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11、情不自禁

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多年不写东西了。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由自主,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情绪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例中爷爷的手抖动,与情绪无关。

12、忍俊不禁

看着赵本山幽默夸张的小品表演,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作为“笑”的状语运用,构成状语与中心词意义重复,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就是忍不住发笑。

13、不可收拾

自从出版了《决战》这部长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用来替代“一发而不可收”,如上例。

在“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加一“拾”字,便变褒为贬。

“不可收拾”的含义为无法整顿,不可救药,也形容感情或行动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境地。

14、不胫而走

几天中,小区里的便民箱、井盖板接连被盗,名花名草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用于东西突然不见的语境,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比喻不用宣传,就迅速传播,多用于消息传播得快。

例中的“不胫而走”应换成“不翼而飞”,“不翼而飞”才是比喻东西突然不见的成语。

15、良莠不齐

由于招生比例扩大,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表现人的成绩好坏不一、水平高低不一、能力大小不一等,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主要指人的品质。

例句中的“良莠不齐”应换成“参差不齐”,“参差不齐”指一般属性不整齐。

16、不绝如缕

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络绎不绝”,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原是比喻形势危急得像即将断绝的一根细线那样,后来也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

如:

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一些古老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真可谓不绝如缕。

还比喻声音的细微。

17、细大不捐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什么东西都不肯捐献,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指大小轻重兼收并蓄。

捐:

舍弃。

18、乐不思蜀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泛用于任何乐的语境,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乐而忘返,是个贬义词。

19、卓尔不群

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寡言少语的,而且也从不与同学来往,卓尔不群。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带有贬义的“与众不同”、“不合群”,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形容人德才超群,是褒义词。

20、毫发不爽

“9·11”恐怖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安全感充斥了美国街头,人人毫发不爽。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与人体的“毫发”有关系,形容人紧张害怕得毛发竖立,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爽:

差错。

21、裹足不前

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不断发展的,绝不会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裹足不前。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停滞不前”,如上例。

其实它的含义是指自己有所顾虑,不敢向前。

例中并无顾虑之意。

22、乐此不疲

“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

”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用于形容人的感觉,如上例,其实它是用于行动的。

它的含义为因酷爱于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3、大言不惭

不知为什么,如果求人帮助做别的事,我一定不好意思,而求别人帮忙看孩子,却张口而来,大言不惭。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泛用于所有不觉得难为情的语境,其实它的含义是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例中的语境只有不觉得难为情的意思,没有说大话的意思。

24、格格不入

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互不相同,不能结合,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抵触不合,而不相同并不一定抵触。

25、果不其然

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结果不是这样,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果然如此,强调不出所料。

26、不速之客

他父亲80大寿之日,他邀请了许多客人,直到晚上8时,客人才陆续到齐,他不无埋怨地说:

“等你们这些不速之客可真难啊!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缓慢而来的客人,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不请自来的客人。

27、敬谢不敏

2004年元月初,香港及广东专家最新的检测结果提示人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一时间,连好食野味的广东人都对果子狸敬谢不敏了。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用于他人,如上例,其实它为自谦词。

它的含义是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理由恭敬地推辞。

谢:

辞谢。

不敏:

不聪明,没有才能。

28、君子不齿

“巫医药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你看,古代的士大夫们对劳动人民都持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更不能鄙视劳动人民。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君子不耻”,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君子不屑与之并列。

齿:

并列。

常见“不”字成语运用中还有下面一些成语容易写错(括号内为正确):

既往不究(咎)、弱不经(禁)风、慢(漫)不经心、迫不急(及)待、心照不喧(宣)、不容制(置)疑、穿(川)流不息、怙恶不俊(悛)、不落巢(窠)臼 

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1.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2.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惨淡经营:

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4.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5.登堂入室:

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6.改弦更张:

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

引申为改革变更。

7.耿耿于怀:

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8.起死回生:

救活垂危的人。

形容医术高明。

9.苦心孤诣:

用心良苦,造诣极深。

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临其境:

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11.文不加点:

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

形容文思敏捷。

12.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13.叹为观止:

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4.两小无猜:

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15.目无全牛:

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

典出《庄子·养生主》。

16.紧锣密鼓:

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17.明日黄花:

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时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18.祸起萧墙:

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19.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