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756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石柱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石柱中学高2017级语文二次月考试题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

“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现实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

“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

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

“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

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

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

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达顿首谢曰:

“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

”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

“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

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

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

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

“用兵当何先?

”对曰:

“莫如爱。

”帝曰:

“威克厥爱可乎?

”达曰:

“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4.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

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

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

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

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5分)

 

(2)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太和知县时。

②痴儿:

指作者自己。

③佳人:

美人,引申为知已、知音。

8.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上的不同点。

(5分)

9.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虞美人》一词中“,”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深感慨。

(3)在《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25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

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

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

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

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

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

“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

“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

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

“你说谁哪?

”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

“出来!

出来!

”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

出来!

”是叫阵。

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

这么个糟老头子?

这老头可真是糟。

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

他会打架吗?

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

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

虚张声势?

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

“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

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生活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

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讽刺了当时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

E.破席子下的八千块钱,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一个捡烂纸的老头会有这么多钱,留下了悬念,让作品回味无穷。

(2)小说的题目是《捡烂纸的老头》,为什么在开篇用大量篇幅介绍“烤肉刘”,请简要分析。

(6分)

 

(3)老头身上有哪些怪异之处?

产生这些怪异之处的原因是什么?

(6分)

 

(4)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

请结合文本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对提高全社会反家庭暴力意识,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冲刺100”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是设在石柱中学篮球场举行的,活动现场师生们集体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誓,将坚定的信念烙印在心。

D.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民间,羌笛却日渐式微,面临“消逝”的困境。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虽然科学界对全球暖化的影响程度尚有歧见,但若人类对温室效应造成的危险,无非是玩火自焚。

②在地雷禁用条款和京都防止气候变暖条约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政府总是对国际舆论,使得这些国家越来越失望。

③不顾大局,对别人、别的部门、别的地区的事,这是本位主义的态度。

A.置若罔闻漠然置之置之不理B.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置若罔闻

C.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若罔闻D.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创造的文字有四个基本功能:

交流、记事、传递信息、抒发情感。

,。

,,,。

探讨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的类别及其构成的变化,是了解书信礼仪系统化重要的历史背景,是认识书信礼仪为什么会形成一套体系的关键一环。

①书信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方式,到魏晋南北朝时较先秦秦汉更为成熟

②这里与其他三项功能并列的交流,是指直接的互动的交流

③诚然,记事、传递信息、抒发情感本质上也是交流,记事是与非当事人交流

④随之而来的是书信礼仪越来越系统化

⑤承担这种文字交流的载体就是书信

⑥传递信息是与信息接收者交流,抒发情感是与自己内心以及知己者交流

A、③②⑥④⑤①B、③⑥②⑤①④C、②③⑥①④⑤D、②⑥③④①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

在城镇化浪潮中,有的人选择留下,建设美丽乡村;①,走进城市灯火,尽管这里有艰难、有委屈,但②。

无论身在何方,③;无论走多远,亲情都是心灵的港湾。

16.下面是对部分幼儿和中小学生就“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首先和谁说”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的统计表,请写出该表反映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一条建议。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

年级

妈妈

爸爸

同学、朋友

谁也不说

幼儿园

65.6%

24.1%

3.6%

9.4%

小学

54.6%

21.3%

8.7%

14.6%

初中

24.4%

9.9%

35.5%

27.9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的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7级语文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1、B(解析:

B项理解错误,由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

2、B(解析:

B项是说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并不是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3、A(解析:

B项,强加因果。

“所以”说法不当。

C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

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4.(3分)D  

5.(3分)B(“迁”是调动官职,“授、拜、除”是任命官职。

6.(3分)C(“没有独自接受恩赐”原文是“乞同责,不听”。

7.(10分)

(1)(5分)神宗告诉他说:

“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2)(5分)燕达暗自考虑道:

“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8、①意象上黄诗还写到夜月;②写法上杜诗用了叠词,“萧萧”写落林之声,滚滚绘江水汹涌之势,使写景更加形象,黄诗用了反衬,以千山落木衬天空之寥廓,以澄静江水衬月这空明;③所写江水的特点不同:

杜诗突出江水奔流不息之动态,黄诗突出江水明净之静态;④意境不同:

杜诗肃穆萧条,空旷辽远,黄诗除此之外还有清朗明净;⑤感情基调不同:

杜诗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9、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或了却公事后的闲情):

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倦官场事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景,表达的是诗人了却公事之余的一种闲情;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

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思乡之情或归隐情怀:

由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可见。

(三点即可)

10、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B文本中有“嫌弃邋遢”的暗示。

C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

D主题是人们的冷漠。

(2)①饭馆是主人公老头活动的背景,介绍烤肉刘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②饭馆是形形色色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

③饭馆充满热闹和生活气息,与后文中孤独的老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人们对老头的漠视,为本文呼吁关注周围小人物的主题作铺垫。

(3)①贫穷邋遢,却每天两餐到饭馆吃饭;②没人理睬,自言自语,别时说“回见”;③明知打不过,却约架;④身后留下巨款。

(4分)原因:

教养孤独;渴望与人交流。

(1点1分)

(4)观点一:

同意批评。

①人物活动的环境相似:

都是饭馆或者酒馆;②人物命运相似:

都是被人轻视漠视的人物;③人物特点相似:

都迂腐,孤独,都是社会底层人物;③从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主题相似:

都是对社会冷漠的批判。

观点二:

不同意。

1身份不同:

老头是底层劳动人民,他又老又丑,衣着破旧、邋遢;孔乙己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

2作者赋与的情感不同:

老头敏感自尊,小饭馆吃饭是为了得到一丝温暖,望的是别人的关注,让人同情;孔乙己却又可怜又可恨,他迂腐可笑,他在酒店里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但穷困潦倒甚至去偷,被人打断腿。

3刻画人物的方法不同:

孔乙己的形象有时间上的纵向发展,而老头的形象是一下子展现出来的。

4通过人物表达的主题不同:

通过孔乙己体现的是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而通过老头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

12、D(A、搭配不当,应把第一句的“了”改为“的,”,“提高”和“意识”不搭配;B、“维护”与“合理要求”不搭配;C、句式杂糅,“设在石柱中学篮球场”或“是在石柱中学篮球场举行的”)

13、D(置之不理:

强调查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对象多为事。

置若罔闻:

强调结批判、劝告、请求等不理睬,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默然置之:

不关心、不在意,强调态度冷漠。

14.B(③句承接上文,指明文字的后三种功能的本质是交流,然后依次说明“记事”和⑥句的“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功能。

②句总结③⑥,而⑤句过渡到书信是交流的载体。

①④句论述书信的发展。

15、①有的人告别父老乡亲(2分),②更有机会、梦想(2分),③根都在故乡(1分)

16、现象:

(1)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时,各个阶段孩子与母亲的交流都多于与父亲的交流,

(2)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交减少,与同学、朋友交流的增逐渐增多,甚至“谁也不说”。

(各2分)建议:

父母亲尤其是父亲多陪孩子、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

(2分

17、【写作指导】

所给的材料是一首内容简明的现代诗,诗的意旨比较明确,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

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考生据此可以顺向从“树根”的角度写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找到精神依托,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逆向从“流星”的角度写愿做一颗流星,哪怕无依无附,也要追求闪亮的瞬间,以短暂的生命划出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从“无依无附”、“深深扎进”等关键词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无根”与“有根”的选择取舍,等等。

【素材精选】

1.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

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

2.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3.达芬奇画出的鸡蛋不是一次次乱涂鸦,在他很失败时,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练习,耐得寂寞,坚持得住,审视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最后才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

越王勾践在遭到失败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明白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是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吴王阖闾败就败在缺少越王勾践那股脚踏实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