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359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负责人与安管人员初训3答案Word格式.docx

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及其综合治理适用本规定,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7.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由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8.《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根据《劳动法》第65条的规定:

关于具体的检查期,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6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二)工作满1年;

  (三)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9.《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但在职工工作时间中是规定的每周工作40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个完整的工作日。

10.生产经营单位在实行“三同时”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1.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因储罐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职工轻伤事故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适用范围1.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2.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1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14.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15.所谓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6.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17.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8.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把安全技术措施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19.在建立警戒区域时,不必要把警戒区的污染区内与事故无关的人员撤离。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注意: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20.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工会主席任总指挥,有关人员任副总指挥。

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指挥由主管安全和主管生产副经理担任,下设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

21.应急救援人员应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重危区;

并设置警戒线。

(√)

2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标准。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运转。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的规定,

2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2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检验、检测。

(√)

25.闪点是表示易燃易爆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所谓闪点,即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它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低,燃爆危险性越大。

26.可燃物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称为完全燃烧。

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

27.可燃物质的自燃点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与其他因素无关。

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在自燃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自然点不是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

可见,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自燃点。

自燃可分两种情况。

由于外来热源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

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这些热在条件适合时足以使物质自动燃烧起来,这叫做本身自燃。

28.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混合物的温度压力等变化的。

29.在进行物料粉碎时,最易产生的点火源是物料中掺杂有坚硬的铁石杂物,在撞击或研磨过程中能产生火花。

30.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先保持气道通畅,此时严禁用枕头垫在伤员头下。

31.露天装设的有爆炸危险的金属储罐和工艺装置,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一般不再装设接闪器,也无需接地。

32.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Ω。

33.劳动者患职业病的,不属于工伤。

34.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35.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进行个体防护,组织管理措施无关紧要。

36.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7.采取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38.作业场所具有I级噪声可以安全作业外,其它级别的噪声均为不安全作业。

噪声作业分级0级安全作业Ⅰ级轻度危害Ⅱ级中度危 Ⅲ级高度危害 Ⅳ级极度危害

39.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

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

40.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

2、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60分。

41.《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除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D)。

A.配备专职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视其单位性质来确定是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C.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A),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A.工伤社会保险B.养老保险C.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

43.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C),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A.工资合同B.养老保险C.劳动合同D.失业保险

44.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B)的罚款。

谎报或者螨报事故的;

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的;

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A.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B.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45.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发生一般事故的,处(B)的罚款,

A.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46.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应必须(B )。

A.保密B.公布C.公平D合理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

47.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 C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是《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A.工资结构B.人际关系C.劳动关系D.合作关系

48.《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D )。

A.专业培训B.专业考核C.体能训练D.健康检查

4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B),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保险B.职业健康监护C.职业健康检查D.职业健康管理

5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A)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A.排除其他致病因素B.查明致病因素C.专家论证D.医疗机构出具证明

5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 B )。

A.可以辞退B.应当调离原岗位妥善安排C.勒令辞职D.应当给予生活补贴

52.下列内容不属于特种作业范围的是(A)。

A.铸造工专业B.起重机械作业C.压力容器操作D.电工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

(1)电作作业。

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

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

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

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

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

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1)矿山排水作业。

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

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

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

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

含危险化学口、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53.对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的人员,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B)有期徒刑。

A.3年以上5年以下B.3年以上7年以下C.3年以上10年以下D.3年以上15年以下

5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55.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伤害的,由( A )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A.原用人单位B.借调单位C.社保机构D.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

56.在工伤医疗期间发给相当于本人受伤前月工资收入的(A)津贴,此项待遇由( A )支付。

A.全额,企业B.全额,保险基金C.80%,企业D.80%,保险基金

57.《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对(B)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A.设备B.重大危险源C.危险化学品

5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C)。

A.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不良

B.物的危险状态.作业环境不良和管理上的缺陷

C.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D.作业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9.通过对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那些是(A)的潜在危险源。

A.可能发生事故B.一定发生事故C.发生重大事故

60.应急救援预案分级的主要依据是(A)。

A.事故的大小和应急救援的能力B.应急救援的能力C.事故的大小

61.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C)及其(C)。

A.生产方式 

储存类型B.协调性,干扰性 

C.危险特性,数量

6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B)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A.县级B.地市C.省级D.国家

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

63.消防工作贯彻(A)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放火安全责任制.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安全第一C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6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B)。

A.24个小时运行B.处于正常运行状态C.全天候运行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后逃匿的,由(A)处15日以下拘留。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情况,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以上死亡的事故。

A.10人B.30人C.50人

67.特别重大事故由(C)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市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

6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事故管理表现为(A)。

A.事故处理B.事故预防C.事故的“四不放过”

69.隔离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

属于下列哪种安全措施。

(A)

A.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B.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C.AB都是

70.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C)的评价。

.

A.完好程序B.危险程度C.严重程度

71.企业应对工厂的(B)负责,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A.职工B.安全生产C.财产

72.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合理的(B),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A.撤离时间B.撤离路线C.撤离地点

73.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储存区域之间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具体根据建筑物之间的构造和材质等具体分析,但是厂房与职工宿舍的安全距离应不少于 

(D) 

米。

A.10 

B. 

20 

C.15 

D.25

74.“安全装置失灵”.“有缺陷的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 

C)。

A.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 

C.人和物的综合因素 

75.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的目的是为了(C)。

A.提高工作效率 

B.保证产品质量 

C.保护人身安全

76、加强从业人员自身(A)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是消除事故人为因素的唯一办法。

A.安全素质 

B.文化水平 

C.操作技能 

77.下列选项中关于安全帽使用错误的是(A)。

A.安全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装

B.安全帽不用时,需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C.安全帽不得用热水浸泡

D.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检查

78.临时宿舍距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D)。

A.10mB.15mC.20mD.30m

79.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C 

)。

A.防护装置 

B.防腐装置 

C.接地装置 

80. 

使用砂轮研磨时应戴防护眼镜或装设防护玻璃,用砂轮磨工具时应使火星向下,( 

B)用砂轮的侧面研磨。

A.可以 

B.禁止 

C.有安全措施时可以 

81.易燃可燃液体燃烧的火灾是(B)类火灾。

A.AB.BC.C

易燃液体:

凡在常温下一液体状态存在,遇火容易引起燃烧,其闪点在45°

C以下的物质叫易燃物质。

其特性有:

蒸汽易燃易爆性,受热膨胀性,易聚集静电,高度的流动扩展性,与氧化性强酸及氧化剂作用,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等。

易燃液体是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如汽油、乙醇、苯等。

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

82.下列(B)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体积比),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20%的气体。

易燃气体有氢、一氧化碳、甲烷、丙烷、乙烯、乙烷、乙炔等烃类,还有硫化氢。

83.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B)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发热发光

84.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B)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一氧化氮

85.动火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A),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间隔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A.30分钟B.40分钟C.50分钟

86.产生静电最常见的方式是(B)起电。

A.电荷迁移B.接触-分离C.感应

87.电流对人体(A )伤害的危险性最大。

A.心脏B.头部C.中枢神经

8837.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按(C )处理。

A.无电B.也许有电C.有电

89.在易燃液态物料的混合过程中,易产生挥发性可燃蒸气是搅拌速度过(B ),易产生静电,发生火灾爆炸。

A.慢B.快C.停止

90.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