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237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依据

《xx市xx县高阜境内高阜至务农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为:

1、xx县计划委员会关于乡村道路建设的安排;

2、《xx市xx县高阜境内高阜至务农乡村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3、交通部1988年8月颁布的《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96年12月讨论稿《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4、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颁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二版);

5、交通部标准JI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交通部标准JIJ011-94《公路设计规范》。

第二节研究过程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院于2003年8月成立了拟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

究项目组,在1:

10000地形图上初拟了路线建设方案,并组成了交通经济

 

和工程两个外业调查组,分赴项目影响区,对影响区域内的各地、市、县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量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则,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并进行了交通量OD调查,踏勘了路线走向,调查了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质、重要设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资料,征询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收集了上述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院于10月上旬完成了此项目的工可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城建现状。

2、调查、研究路线走向方案,沿线主要控制点的合理性。

3、调查原有公路现状,利用原有公路的可能性,条件及利用程度。

4、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公路交通量的预测。

5、研究建设项目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6、研究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

7、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8、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

9、征求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投资来源,贷款方式等问题的意见,提

 

出了筹措资金的办法,并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财务分析。

10、根据资金筹措的可能,研究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1、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主要结论一、建设的必要性

1、我省干/支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据《xx省干线公路网规则(1991-2020年)》从我省公路网划分为四

个层次:

主骨架线、干线、连系线和覆盖线,规划中的“北京至福州”、“上海至瑞丽”、“赣粤”三条高等级公路,以及与之并行的三条国道316、

320、105构成主骨架线,干线由206、319、323国道为主的“二纵三横”组成,连系线和覆盖线主要由一般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以提高主骨架线和干线的辐射能力,本工程系我镇覆盖线中延伸线乡村公路的一条,因此本项目在我县镇规划公路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2、我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这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的共识;xx高阜至务农乡村公路在高阜境内与高阜至xx县乡公路连接,延伸线与316国道相接,一同构筑了xx省xx县公路运输网,是高阜镇乃至沿线村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

3、是xx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全国人民已经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时期,这是新

的历史时期赋予全党,全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xx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总结,也是xx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共同心声。

4、是实施xx“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

xx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生态环境优越。

森林覆盖率高达85.2%。

居全省前茅,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省重点林业县。

现存有30万亩马头山原始森林,在江南颇有名气。

鹤城、高阜两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1.8%,有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觉山、方家山和狮子山景区、景点。

进入xx,处处青山绿水,风光迷人,有“世外桃源”回归大自然之感觉。

xx南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北连龙虎山国家级旅游风景道教圣地,旅游潜力巨大。

建设本项目,是实施xx“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

5、是xx及高阜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城市化

主要靠城镇化体现。

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中央对此非常重视,提出到

2010年我国城镇化要达到45%,目前我国的城镇化不到37%,xx县的城镇化目前仅为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个百分点。

根据县委、县政府新近规划,到2005年xx县城新增居住人口1.5万,高阜镇新增居住人口5000人,赶上或超过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

城镇化水平提高,居住人口增加,交通

 

道路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交通道路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先决必备条件。

此,建设本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6、交通量增长的需要高阜至务农公路是xx县高阜镇务农村联系外界的唯一一条通道,据

拟建项目区段xx高阜观察站观测的2001年度日平均交通量,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243辆/日,据交通量预测未来特征年2020年日平均交通量(中型载重汽车)达2356辆/日。

目前拟建项目高务线始建于60年代,路面坑洼不平。

因此现有公路显然不能适应未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改建本区段是十分必要的。

二、交通量发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两部分组成,采用

四阶段预测法进行定量模拟计算,预测基年2004年,未来特征年2005年、

2010年、2015年、2020年交通量,交通量预测结果如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汇总表

表1-1

路段

里程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高阜--务农

10

523

936

1958

2356

三、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公路推荐按交通部颁发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考虑到公路地形因素按

 

四级公路山岭重丘标准新建,拟建路线全长10公里,有小桥15米/2座,涵

洞12道。

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2。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1-2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公路等级

四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20

3

平曲线最小半径

65

4

最大纵坡

%

8

5

路基宽度

6.5

6

路面宽度

5

7

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

8

桥涵设计荷载

汽车-20,挂车-100

9

通航等级

四、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本项目的路线布设为高阜镇至务农村的乡村公路,路线走向从高阜始,经马鞍,黄木地,水口山,吴家,排下,终于务农中坑,全长10公里,全线的桥涵,均属新建,在服从路线走向合理和布设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桥梁长度,以达到减少工程投资的目的。

2、公路主要控制点拟建项目主要控制点为:

起点高阜,经马鞍,黄木地,水口山,吴家,

排下,终于务农中坑,全长10公里为拟建项目。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根据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按照《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并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投资估算,其估算总投资为600.88万元,平均每公里60.1万元。

2.资金筹措本项目的资金筹措为国家计划乡村公路补贴改建经费资金300万元,地

方政府自筹资金300.88万元。

六、资金使用计划本项目初拟2004年初开始进行前期工作,并作施工准备,工期12个

月,2005年4月底竣工通车,资金使用计划见下表:

资金使用计划表

表1-3

年份

比例(%)

各年度使用金额(万元

)资金使用说明

2004年

80

470.7

路面施工

2005年

20

120.18

路面施工、后期工程

合计

100

600.88

七、主要材料及人工数量

人工120万工日木材104M3钢材45.5吨水泥7241吨八、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评价年限为建设期加公路建成通车后20年,计22年,经济评价结果见下表:

 

国民经济评价表

表1-4

回收期

N(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万元)

内部收益率

EIRR(%)

10

1.42

380

17.89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表1-5

EIRR(%)

投资变化

0.8

0.9

1

1.1

1.2

交通量变化

1.2

24.49

22.51

20.84

19.41

18.15

1.1

22.87

20.98

19.41

18.02

16.84

1

21.18

19.40

17.89

16.60

15.47

0.9

19.40

17.72

16.30

15.07

14.00

0.8

17.51

15.93

14.61

13.47

12.47

济敏感从经性评价结果看,当效益下降20%,费用增加20%时,内部收

益率12.47%大于社会折现率(12%),说明本项目在国民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九、节能分析拟建公路修建后,由于技术标准的提高,汽车耗油量将会相应减少,

根据计算,项目预测年限内全线机动车日平均交通量为2356辆,日节约汽

(柴)油1255公升。

十、问题与建议

1、本项目总投资600.88万元,目前xx县,高阜镇均正处在经济发展时期,特别在交通建设方面所需资金巨大,高阜两镇政府财政收入不大,用

 

于公路建设有限。

因此希望国家在本项目上给予优惠政策。

2、本路线在局部中段受地形限制,道路基本沿丘陵岗线摆动,要注意做好排水防护工程。

3、拟建项目规模不大,但建设施工时一定要由有相当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做好招投工作。

4、建议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投资建议成本。

5、建议加强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提高使用年限。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第一节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起于xx市xx县高阜镇,经马鞍,黄木地,水口山,吴家,排下,终于务农中坑,全长10公里,为xx县高阜镇一条重要的乡村道路,是高阜镇务农村及附近村落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道路。

由于路况差、等级低,已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成,将直接改善高阜镇.务农村及周边的交通运输状况,完善xx县的乡村公路网,满足交通日益增长的需要,大大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沿线人民的经济与生活发展现境,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再上新台阶。

根据本项目建成后的各地区影响程度,把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

 

接影响定为xx县高阜镇,间接影响区为xx、南城及鹰潭的贵溪等县市,xx

县高阜镇直接影响区内2002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1。

2001年直接影响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表2-1

 

地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工业总产

值(亿元)

农业总产

值(亿元)

xx县

1251.03

10.61

4.0065

2.8

2.29

xx省

166900

4235

2868.47

1617.80

462.55

占全省比重

%

0.75

0.25

0.14

0.17

0.5

注:

1、资料来源《江西流计年鉴》(2001年)

2、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总产值均为当价

 

第二节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一、社会经济状况

(一)xx市

1、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

xx市位于xx省东部,东邻福建,南与赣州市毗邻西通吉安、宜春地区,北临南昌、鹰潭市及上饶地区。

xx市现辖1区10县,即临川区、金溪、东乡、xx、南城、南丰、黎川、广昌、崇仁、宜黄、乐安县。

2002年末人口356.24万人,土地面积18816.9平方公里。

xx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均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有林地面积84713公顷,森林覆盖率53.4%,是xx省主

要竹木产地之一,活杉木蓄积量2956万立方米,毛竹18194万株,主要品中有松、杉、油桐等,还有水杉、银杏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

丰富的木竹资源即是本省重要的商品林供给地,又是本区造纸工业,林产工业重要物质来源。

本地区地下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有

40多种,主要有铀、铜、钨、的、金、银、稀土、瓷土、石墨等,瓷土储量大、品位高,是区内一大优势,石墨、重晶石储量居全省首位,沙金、岩金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xx自古为农桑富庶之地,盛产粮、棉、油、麻、豆、蔗等,誉为“赣抚粮仓”。

2、经济发展状况

(1)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发很快,“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更快,年均增

长17.9%,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19.2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43.4亿元,第二产业42.1亿元,第三产业33.77亿元。

一、二、三产业的构成由1990年的57.0∶22.6∶20.4调整为36.39∶35.30∶28.31,1985年后,xx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表2-4。

 

xx市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2-4

1986

1990

1995

2001

年均增长率(%)

1986~

1990

1991~

1995

1996~

2001

 

人口(万人)

306.6

4

326.9

1

340.8

5

369.72

1.78

0.84

0.92

工业总产值(亿元)

14.63

22.78

49.71

47.766

11.70

16.89

25.64

农业总产值(亿元)

26.54

33.31

48.30

56.710

5.84

7.71

3.82

工农业总产值(亿

元)

43.46

59.77

102.3

5

104.47

6

8.30

13.36

15.16

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19.31

33.52

76.34

135.62

14.78

17.89

11.80

注:

1、资料来源《xx市统计年鉴》

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产值均为90年不变价。

(2)工业改革开放以来,xx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纺织、食品、机械

为支柱的基本工业框架。

其中纺织工业是全省三大纺织基地之一。

并建立了化工、建材、陶瓷、木竹加工、家用电器、玻璃、皮革、缝纫等协调发展、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结构体系。

2001年全市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为61.11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计算为1990年的2.16倍。

(3)农业

xx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粮、棉、油、麻、豆、蔗及四季水果,是全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业生产注入巨大活力,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1年xx市农业总产值为81.42亿元(当年价),比1990年增长1.3倍比上年增长4.6%,棉花、芝麻、蔬菜、烟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与1998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99年粮食总产量208.57吨,比1998年增长

 

5.9%,仍属历史较高年份。

(4)人民生活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水平1765元,比1998

年下降23.9%,中农村居民为1459元,经上年下降7.3%,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2990元,比1998年下降6.3%,城乡大发展储蓄存款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住户平均每年收入2149元,比上年增长1.6%。

(5)旅游

xx历史上人文荟萃,历代有名贤,唐宋八大家,xx有两家,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号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而闻名中外;明代卓越的戏剧家汤显祖,以“临川四梦”为代表作,与同时代东士比亚东西辉映,比肩媲美。

xx灵山水秀蕴育众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100余处,2002年全区接待海外游客2149人次,外汇收入168万美元,比1998年增加15.1%。

(6)商贸

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市各种货物交易市场发展迅猛,进一步带动了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信息咨询等主要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xx县l、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xx县位于江西东部,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邻南城县,

西北接金溪县。

全县土地总面积125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万亩,占

5.6%。

林地165.06万亩,占87.8%,毛尖茶、毛竹、杉、松木、闽笋、

 

香茹为县域经济林产品主要品种。

域内水资源丰实,虽没大江大河;但小

溪山涧遍布全县,而且落差大、水量丰,为发展水电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县设5镇2乡5个林场,2002年未全县总人口10.6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人。

xx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7℃。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全县矿产资源有15余种,主要有铁、铜、钨、

铅、锌、铀、稀等金属矿藏,石墨、萤石、钾长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藏。

2、经济发展状况

2002年xx县国内生产总值4.0046亿元(当年价),按可比价值计算,比1990年增长2.5倍,比1998年增长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774元,比上年增长6.9%,2002年一、二、三产业继续稳定,协调发展,其中第三产业达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为1.44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第三产业为1.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54.22∶26.22∶19.56调整为33.3∶

36.2∶30.5。

xx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表2-5。

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2-5

1986

1990

1995

2001

年均增长率(%)

1986~

1990

1991~

1995

1996~

2002

人口(万人)

9.14

10.11

10.45

10.61

2.04

0.67

0.25

工业总产值(亿

0.28

0.54

1.26

2.8

14.26

18.52

14.23

 

元)

农业总产值(亿

元)

0.38

0.96

2.21

2.29

20.32

18.14

0.59

工农业总产值(亿

元)

0.66

1.50

3.47

5.09

17.84

18.26

6.59

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0.61

1.13

1.88

4.00

16.65

13.54

13.41

注:

1、资料来源《xx市统计年鉴》

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产值均为90年不变价。

(2)工业改革开放以来,xx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饲料、

饲料、家具、木材加工、化学农药、花岗岩开采等产品为主的工业格局,

2002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比1995年平均增长14.23%。

(3)农业

xx县位于武夷山脉,山地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仅0.96亩,农作物以水稻、甘蔗、花生、油菜为主,但仍未摆脱自耕自给生产模式,林业在xx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木材加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2.29亿元。

比2000年增长2.2%。

(4)人民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水平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由1995年的3541元

增加到2002年的50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567元,增加到

2002年的2326元。

(三)高阜镇:

 

高阜镇位于xx县西北部,距离县城8公里,人口16000人,有九个村

委会,一个居委会,人均收入2600元,财政收入370万元。

务农村位于高阜镇的北面,距镇所在地10公里,东靠饶桥镇,南面高阜村,北面高阜林场的下源村,西至孔坑。

全村现有人口2100人,1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700亩,山林面积3.3万亩,木竹资源丰富。

二、经济发展趋势

1、xx市依据《xx市“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十五”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

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相应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达到小康,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下世纪初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5年的远景目标是:

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实现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优化农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下世纪头十年,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行业,逐步建成一个经济比较繁荣,科技教育兴旺,人民生活小康的新型发展地区。

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82.9亿,年均增长8.4%,工农业总产值达501.3亿元(9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10.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755元,年均增长8.18%。

力争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5000元。

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大致调整为26∶48∶26。

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结构。

2、xx县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指出:

进一步优化经济

结构,发挥优势,培植和扶持支柱产生和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内生产总值到2005达7.24亿元,较2000年5.02亿元增长44.22%;年均增长7.59%。

其中一产达至2.62亿元,较2000年2.23亿元,增长17.49%年均增长

3.42%。

二产达到3.14亿元,较2000年1.79亿元,增长75.24%,年均增长

11.89%。

三产达到1.48亿元,较2000年1亿元,增长48.0%,年均增长率8.1%。

一、二、三产的比例由2000年的44.2∶35.66∶19.92,调整为2005

年的36.19∶43.37∶20.44。

3.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本次项目经济发展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口,预测到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的10年即2015年,基年为2005年,预测方法,在对各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依据《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分高、中、低三个方案进行预测,中方案预测模型见下表2

-9。

各项目指标预测结果见《附表》。

人口及国民经济预测模型

表2-9

人口

工业

农业

 

 

xx省

RK=5567.666/(1+

0.7217e-0.04422T)

GY=298.108-

53.9836T+

6.715T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