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5214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docx

焦化厂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

焦化厂(煤化工)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

(解析)手册(30个)

(-)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转鼓指数)4

(-)冶金焦抗碎强度(M25转鼓指数)4

(三)冶金焦耐磨强度(M10转鼓指数)4

(四)冶金焦灰分5

(五)冶金焦硫分5

(六)冶金焦合格率5

(七)全焦率6

(八)冶金焦率6

(九)炼焦耗洗精煤6

(十)吨焦耗洗精煤量7

(+-)炼焦耗热量7

(十二)炼焦工序单位能耗8

(十三)炼焦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9

(十四)焦炉炭化室炼焦周转时间9

(十五)焦炭水分10

(十六)冶金焦挥发分10

(十七)焦炭块度率11

(十八)炼焦其它物料消耗11

(十九)每孔装煤量12

(-+)焦炉能力利用率12

(-+-)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13

(-+-)结焦时间13

(二十三)计划系数(K1)14

(二十四)执行系数(K2)14

(二十五)总推焦系数(K3)15

(二十六)装煤系数15

(二十七)温度均匀系数(K均匀)15

(-+A)温度安定系数(K安定)16

(二十九)炉头温度系数(K炉头)16

(三十)横排温度系数(K横排)17

(-)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转鼓指数)

冶金焦抗碎强度是反映焦炭的抗碎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

o

其计算公式为:

逐日(月)(试验后块度大于40毫米所占的冶金焦抗碎强

度(M40)(%)二百分比(%)X冶金焦产量(吨)之和

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吨)。

计算说明:

按规定水分(水量)计算。

采用国外转鼓试验

的,按实际情况计算,并加以说明。

(-)冶金焦抗碎强度(M25转鼓指数)

冶金焦抗碎强度是反映焦炭的抗碎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

Zjs0

其计算公式为:

冶逐日(月)(试验后块度大于25毫米所占金焦抗碎强度

(M25)(%)二的百分比(%)X冶金焦产量(吨)之和

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吨)。

(三)冶金焦耐磨强度(M10转鼓指数)

冶金焦耐磨强度是反映焦炭的耐磨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

其计算公式为:

逐日(月)(试验后块度小于10毫米所占的冶金焦耐磨强度(M10)(%)二百分比(%)X冶金焦产量(吨)之和

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吨)。

计算说明:

按规定水分(水量)计算,采用国外转鼓试验的,按实际情况计算,并加以说明,该指标实质上是磨损率,指标值越小越好。

(四)冶金焦灰分

冶金焦灰分是指冶金焦炭中含灰量所占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冶金焦灰分(%)二冶金焦中所含灰分总量(吨)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干基)(吨)。

㈤冶金焦硫分

冶金焦硫分是指冶金焦中含硫量所占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冶金焦硫分(%)二冶金焦中所含硫分总量(吨)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干基)(吨)。

(六)冶金焦合格率

冶金焦合格率是指检验合格的冶金焦占冶金焦检验总量的百分比。

冶金焦各种质量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即视为不合格品。

冶金焦合格率的计算公式为:

冶金焦合格率(%)=冶金焦检验合格量(吨)X100%o冶金焦检验总量(吨)。

(七)全焦率

全焦率(成焦率)是指入炉煤干懈后所获得的焦炭数量占入炉煤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全焦率(%)=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X100%o

入炉煤总量(干基)(吨)。

(八)冶金焦率

冶金焦率是指冶金焦产量占经筛分的全部焦炭产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冶金焦率(%)二冶金焦炭量(干基)(吨)X100%。

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

计算说明:

冶金焦产量是指大于25毫米的焦炭产量。

(九)炼焦耗洗精煤

炼焦耗洗精煤是指工艺上每生产一吨焦炭(全焦干基)耗用的湿洗精煤数量(包括计价水,但不包括库耗、途耗)。

其计算公式为:

炼焦耗洗精煤(吨/吨)二入炉洗精煤耗用量(含计价水,但不包括库耗、途耗)(吨)。

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

(十)吨焦耗洗精煤量

吨焦耗洗精煤量是指每生产一吨焦炭(全焦干基)所耗用的湿洗精煤量(合计价水,包括库耗、途耗)。

其计算公式为:

吨焦耗洗精煤量(吨/吨)二洗精煤耗用量(含计价水,包括•库耗、途耗)(吨)。

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

(十_)炼焦耗热量

炼焦耗热量是指1千克入炉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热量。

为便于比较,一般用换算为7%水分的湿煤耗热量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米3)X煤气热值(吉焦/米3)o

实际干煤装炉量(千克)。

实际水分湿煤耗热量(吉焦/千克)(湿煤)二当量干煤炼

 

煤)。

热量(吉焦/千克)(湿煤)一Q(湿煤实际水分(%)-7%)o

当焦炉用焦炉煤气加热时:

式中Q—7X4.1868千焦。

当焦炉用高炉煤气加热时:

式中Q=8X4.1868千焦。

计算说明:

(1)加热煤气流量应进行交换时间的校正(K换),当焦炉加热用煤气的实际温度和压力与设计所选用的一致时,流量表刻度盘上的读数就是标准状态下流量,否则还应进行温度校正

(KT)和压力校正(KP)。

(2)使用混合煤气加热时,应按所消耗的各种煤气量及其热值进行加权算术平均计算。

(十二)炼焦工序单位能耗

炼焦工序净能耗总量是指工艺生产系统的备煤车间(不包括洗煤),厂内部原料煤的损耗,炼焦车间,回收车间(冷凝鼓风、氨回收、粗苯、脱硫脱氧、黄血盐),辅助生产系统的机修、化验、计量、环保等,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的食堂、浴池、保健站、休息室、生产管理和调度指挥系统等所消耗的各种能源的实物量,扣除回收外供能源,并折成标煤量。

炼焦工序能耗是指生产一吨焦炭(干基)所消耗的能源量。

其计算公式为:

原料煤折标煤量(千克)一焦化产品外供量折标煤量(千克)+工序能耗折标煤量(千克/吨)二加工能耗折标煤量(千克)一余热回收外供量折标煤量(千克)。

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

计算说明:

(1)式中分子即为炼焦工序净耗能源总量;

(2)原料煤为装入焦炉的干洗精煤量;

(3)焦化产品外供量是指供外厂(车间)的焦炭、焦炉煤气、粗焦汕、粗苯等的数量;

(4)加工能耗是指高炉煤气、水、电、蒸汽、压缩空气;

(5)余热回收外供量,如供应外厂(车间)的蒸汽数量等。

(十三)炼焦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炼焦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在报告期内炼焦车间(工段)每个炼焦工人及学徒生产的焦炭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炼焦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二全部焦炭产量(干

基)(吨)。

炼焦工人及学徒平均人数(人)。

(十四)焦炉炭化室炼焦周转时间

焦炉炭化室炼焦周转时间是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孔炭化室炼焦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炉炭化室炼焦周转时间(时:

分/孔)二实际作业时间

(时)。

实际出炉总炉孔数(孔)。

计算说明:

实际作业时间(时)=H历时间X24(时)X焦炉孔数。

(十五)焦炭水分

焦炭水分是指焦炭中含水分的数量占焦炭总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炭水分(%)二焦炭所含水分总量(吨)X100%o

焦炭总产量(吨)。

计算说明:

按规定需对焦炭中不同块度焦炭分别在计量部位

取样化验。

全日焦炭水分可接班以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全月

(年)焦炭水分按日(月)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

(十六)冶金焦挥发分

冶金焦挥发分是指冶金焦炭中含有挥发物的数量占冶金焦总产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冶金焦挥发分(%)=冶金焦所含挥发分总量(干燥无灰

基)(吨)X100%o

冶金焦总产量(干基)(吨)。

计算说明:

焦炭挥发分是按有关规定经试验分析取得,当产量相差不大、数值波动较小时,可用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否则应按加权算术平均计算。

(十七)焦炭块度率

焦炭块度率是指不同块度级别的焦炭占全部焦炭产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炭块度率(%)二某种块度规格焦炭量(干基)(吨)

X100%。

经筛分的全部焦炭产量(干基)(吨)。

计算说明:

某种块度规格焦炭量是指大于40毫米、25〜40毫米、10〜25毫米、小于10毫米等焦炭按不同规格计算焦炭块度率。

(十八)炼焦其它物料消耗

其它物料包括煤气、新水、电力、蒸汽等。

其消耗是指每生产一吨焦炭耗用某种物料的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煤气(吉焦/吨)二全厂煤气耗用量(吉焦)。

焦炭产量(干基)(吨)。

新水(千克/吨)二全厂新水耗用量(千克)。

焦炭产量(干基)(吨)。

电(千瓦・时/吨)二全厂电力耗用量(千瓦・时)。

焦炭产量(干基)(吨)。

蒸汽(吉焦/吨)=全厂蒸汽耗用量(吉焦)。

焦炭产量(干基)(吨)。

压缩空气(米3/吨)二全厂压缩空气耗用量(米3)。

焦炭产量(干基)(吨)。

计算说明:

(1)炼焦其它物料消耗是指全厂的耗用量(包括回收系统等)。

(2)在计算车间消耗指标时,除炼焦车间按焦炭量计算

外,其它车间则按产品系统进行计算,即式中子项为生产该产品的水、电、煤气等消耗总量,母项为该产品产量。

(十九)每孔装煤量

每孔装煤量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孔炭化室一次装入的干煤量。

其计算公式为:

每孔装煤量(吨/孔)二装入煤总量(干基)(吨)。

出炉孔数(孔)。

(二十)焦炉能力利用率

焦炉能力利用率是反映焦炉在报告期内实际焦炭产量与设计能力差距情况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炉能力利用率(%)二实际焦炭产量(全焦、干基)

(吨)X100%。

按设计参数计算的焦炭产量(全焦、干基)(吨)。

(二十一)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亦称焦炉日历利用系数)是指焦炉在日历工作时间内每立方米炭化室有效容积平均每日生产的合格全焦产量。

它是综合反映焦炉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吨/米3•日)二合格全焦产量(干基)(吨)。

焦炉孔数X每孔炭化室有效容积(米3)X(日历日数)

(日)。

计算说明:

(1)焦炉孔数和炭化室有效容积按设计规定计算。

(2)全厂各焦炉孔数及其炭化室有效容积大小不一时,先按有效容积相同的焦炉计算其利用系数,再以各种炭化室总有效容积为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全厂综合利用系数。

(二十二)结焦时间

结焦时间(炭化时间)是指某炭化室装煤时平煤杆进入小炉门到推焦时推焦杆与焦炭接触开始推焦的全部间隔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

结焦时间(时/孔)=实际结焦总时间(时)/实际出炉总孔数(孔)。

计算说明:

(1)式中子项、母项的统计时间应一致。

(2)实际结焦总时间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推焦的各炉结焦时间之和。

(3)多座焦炉的平均结焦时间应按加权算术平均计算。

(二十三)计划系数(K1)

计划系数是反映炼焦炉结焦时间变化情况的指标,用K1表zjso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系数(K1)二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一计划和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孔数。

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

(二十四)执行系数(K2)

执行系数是反映焦炉推焦操作正常与否的指标,用K2表

zj\O

其计算公式为:

执行系数(K2)二每班实际推出炉孔数一实际和计划推焦时

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孔数。

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

(二十五)总推焦系数(K3)

总推焦系数是反映炼焦车间(工段)在执行规定的结焦时间等方而管理水平的指标,用K3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总推焦系数(K3)二计划系数(KI)X执行系数(K2)o

计算说明:

(1)推焦时间是以推焦杆接触焦饼开始推焦的时间计算;装煤时间是以平煤杆开始进入小炉门的时间计算。

(2)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二十六)装煤系数

装煤系数是反映装煤均匀程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装煤系数二本班实际装煤炉孔数一和规定装煤相差±200千克的炉孔数。

木班实际装煤炉孔数。

温度均匀系数是指焦炉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均匀系数。

它是反映焦炉加热均匀程度的指标,用K均匀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均匀=2M—(A机+A焦)。

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

A机、A焦一一分别为机侧与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

±20°C(边炉为士30°C)的个数。

计算说明:

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二十丿I)温度安定系数(K安定)

温度安定系数是反映焦炉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的指标,用K安定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安定=2N-(A机+A焦)

式中N——在所分析的期间内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

A机、A焦一一分别为机侧、焦侧直行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

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超过±7°C的次数。

(二十九)炉头温度系数(K炉头)

炉头温度系数是反映炉头火道温度均匀程度的指标,用K炉头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炉头二焦炉机、焦侧炉头火道数一不合格火道数。

焦炉机、焦侧炉头火道数。

计算说明:

不合格火道数是指机、焦侧炉头火道温度分别与

其炉头平均温度相差士50°C以上的火道数。

炉头平均温度是指包括边炉在内的全部炉头火道温度的平均温度。

(三十)横排温度系数(K横排)

横排温度系数是反映燃烧室横向温度均匀程度的指标,用K横排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横排=规定横排温度测量火道数一不合格火道数。

规定横排温度测量火道数。

计算说明:

不合格火道数是指实测温度与标准线温度分别相差±20°C(单排)、±10°C(十排)、±7C(全炉)以上的火道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