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5037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docx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初探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民营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制度环境、资源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具备特殊优势,促进资本市场运行。

而由于民营企业的在人员、文化、政策等方面有限性,我国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多元化与集团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式。

根据本文所阐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现有政策下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特征、优势与劣势,便于我们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内部的规律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关键词:

融资;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

如何合理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是当前经济社会最紧迫的任务,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想要提高公司竞争力必须走的一步就是将有限的资本合理的分配给公司现存项目。

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配置主体有以社会资源为分配对象的外部资本市场和以企业内部资源为分配对象的内部资本市场两个主体。

即外部资本市场是将社会现有资本分配给企业,而内部资本市场则是将企业内部自己拥有的资源合公司各部门、各项目。

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相互补充、相互替代,如果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便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由于新兴市场中外部资本市场设施不完善,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更多地选择用内部资本市场来融集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在世界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诸多大型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都有内部资本市场这一环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外部资本市场的参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也是十分必要的。

内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方与融资方长期合作,很多情况下利益都是一致的。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诸多联系改变了融资环境,使得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在类型、目的、实现方式等方面不同于外部资本市场。

一、内部资本市场含义及特征

(一)含义

在一定程度上,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是处于对立状态的。

一般来说,内部资本市场就是企业部门之间为进行资源的分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

简言之,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就是在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各部门以达到公司效益最大化。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如果企业下面存在着多个分公司或者多个部门,各单位之间就会因为争夺资源获取发展机会而展开一系列竞争行为。

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将各部门看做独立单位,若是部门自己操作,可能会产生一个部门资金资源短缺,而另一个部门却存有闲置资金,这样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使效益最大化。

但是总部将各部门资金汇集起来,重新进行资金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特征

(1)企业成员大量私密信息被他人掌握

长期的合作交流使得贸易各方均掌握了大量企业专有信息,金融中介和公司总部了解公司各方面情况,并依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日常决策。

这是一个基本特征[2]。

(2)融资交易信息具有排他性

内部资本市场融资交易的专有信息很难被他人理解,极不容易被观察、被转达、被确认。

一般只有很少有小职员或是其他外部人员知道这些专有信息。

另外,这些信息属于软信息,不易口述,外人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内容。

(3)实现收益最大化是金融中介对融资企业的必然要求

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的存在便是为了维护集团的整体利益。

如果金融中介发现某个成员企业有发展潜力就会对其进行扶持,在各方面帮助其发展。

即使其不符合融资要求,管理者会考虑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融资标准,甚至无偿向其发放贷款。

(4)为收回贷款建立专门机构

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是看企业实行的项目能否长期盈利,一旦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困难,总部或融资中介就会通过各种形式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期望尽快收回贷款。

(5)采用两种机制融资

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在融资方式上存在区别,前者倾向于外部融资,而后者则侧重于内部融资。

同时,内部资本市场利用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在事前订立的合约和经理人掌握的权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融资目的。

二、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管理模式及研究意义

(一)资金管理模式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资本集中化管理普遍存在于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且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水平远低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一般战略水平[5]。

不同的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有不一致的,具体如下:

1.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指多个企业之间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按照委托人的制定要求划分资金[6]。

这种运作方式可以在遵循现有的财务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贷款审批时限长,不能解决短期资金问题且审批通过时需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税费等。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委托贷款模式仍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方式。

2.资金池

资金池模式需要总公司在某一银行开设虚拟账户,同时开设子账号。

普通帐户与子帐户或子帐户之间没有实际的资金转移。

该银行正在就公司存款和透支的净余额进行谈判,以减少公司的总支出。

之后,总部根据子公司资金存入与支出情况确定收入、支出以及利息成本等。

这种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在不涉及资金的情况下降低公司整体资金成本。

缺点是公司利率分配不符合人民币利率管理政策。

3.资金集合

一般外国公司会选择资金集合管理模式。

资金管理模式下企业都会设有总账户和子账户,子账户每日都会将卡余额或超额资金划到总部账户。

资金集合模式下企业总部可以将子公司闲置资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资本,提高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公司总成本。

但不利的是,资金集合模式在政策方面关于有偿分配仍有非议。

4.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模式需要设立金融类公司,通过金融中介吸收企业闲置资金,进行资本融资。

这种模式可以将加快资金流通周转,通过资金使用率,缺点是设置金融公司需要大量资金、人员投入多且准备时间较长,这与其带来的短期利益不成正比。

5.结算中心模式

当前,许多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个为公司成员专门进行结算的内部结算中心,这种融资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将企业内部资金集中在一起,降低企业交易资金成本。

缺点是集中起来的资金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放在公司内部。

(二)意义

当前,我国市场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想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致力于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发展大型企业必须运用合理的发展战略,扩大我国现有企业的经营规模。

在外部资本市场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我国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极其重要,具体意义如下:

1.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的融资的作用

多元化经营模式的上市公司内部一般分为多个子公司或内含多个小部门,且为了更好地发展,总公司会采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各分公司的实力选择最优项目,另一方面总部管理者也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等信息,有效地改善企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提高融资效率,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2.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与外部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的交易。

但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中,信息真实性、有效性能够在所获取信息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以外,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给企业带来的交易风险,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3.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于市场上,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资金管理和资源配置问题。

各个分公司整体价值相加等同于总公司价值,因此再分配各类的经营资源时,总部会从多方面进行衡量,将经营资源合理的投入到高收益项目,以期望公司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当某个项目已经开始,却未达到总部期望收益时,总公司就会收回投在该项目上的资金投向另外一个收益率较高的项目,这样就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公司资源。

4.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发挥内部监控机制的优势

在外部资本市场,合作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分配利益,股东的收益与监督机制无关,无法调动管理者的监督积极性。

而内部资本市场,公司总部拥有收益的分配权,拥有更强的动机和机会去寻找能够使监督力度最强而成本最低的最优点,最大程度的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经营资源进行监控[3]。

三、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劣势

最开始,市场上一直流行的就是外部资本市场,但由于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其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内部资本市场开始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二者互为替代品。

在两者的控制权具有不同的归属的背景下,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更好的借助总部在分部的权威性,有效地缓解外部资本市场给民营企业带来的不便。

因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在信息的接收处理、机制的监管、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更具优势[4]。

(一)内部资本市场优势

1.信息方面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易双方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各高层领导以较少的时间成本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另外,我国民营企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大多数企业以家族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企业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更为真实可靠。

2.监督激励方面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是总部掌握着企业资源的控制与索取权,在众多项目中选择自己认为可盈利项目。

监督激励具有一定的成本,民营企业多为私有或个体模式,自己经营所属企业,自己承担公司盈利或亏损,公司利益与企业主体利益息息相关,这就激励了相关人员共同建良好的监督机制的决心。

3.资源配置方面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是在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的交易,各部门领导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彼此之间容易进行交流沟通,获得的信息资源也比较全面,有利于高层领导更好地做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利的决策;其次,在内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资金的投入是分期进行的,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内部资本市场的劣势

1.多元化经营易导致公司利益减少

由于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大多数民营公司选择实施多元化战略。

民营企业由于融资效率低下,资金周转时间长等因素,更加渴望多元化带来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大力实行多元化,但过度的多元化就会造成民营企业内部资本效率下降。

另外现金流的增多给民营企业造成一种极易盈利的假象,诱使其大量投资其他项目,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不利于该企业的长期发展。

2.经常补贴其他部门,资金价值降低

每个企业都会存在着一个总部和多个分部,每个部门又存在多个项目,既然存在多个部门、多个项目,那其中必然会出现高盈利项目,也会出现低盈利甚至无盈利项目。

有些民营企业可能会在公司文化、政策及其人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一种跨部门补贴形式,补贴收益较少的部门,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补贴投资失败,从而影响公司整体资金价值的上升。

3.代理成本加大,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率

职位不同,人们的利益出发点不同,民营企业内部就会产生管理者与投资者的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主要存在两种:

其一,高层管理者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进行的一系列运作,丝毫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其二,管理者为了迎合投资者,保全自己薪水,偷偷把资本运作出去,这两种代理问题都抑制了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时效,从而导致民营企业内部资金周转时间长、效率低。

四、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问题分析

(一)资源配置集中导致过度投资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问题之一是企业中存在过度投资现象。

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资金资源浪费,从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尤其是在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资金显得更为重要,若是资金被套牢或是浪费使用,对于企业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导致现金流的增加,使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更加灵活,但同时也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让人们以为投资没有较大的风险,从而追加投资,导致过度投资,最终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

1985年,赵新先以500万元贷款开办了南方制药厂。

他成立了39个集团,涵盖八个主要行业:

医药、汽车、食品、葡萄酒、餐馆、商业、农业和媒体。

现有控股制药公司39家,生化公司39家,有39家注册公司和数百家直属子公司,总资产超过200亿元。

现金流的增加,使外界看来公司效益良好,感觉可以追加投资,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资金流,并用获得的资金流进行各种扩张。

然而,从2002年发生危机到2017年末,共有39家集团银行处于负债状态,负债总额高达102亿元。

(二)内部关联交易诱发利益侵占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利益侵占行为。

利益侵占行为是指占有股份比例较大的股东具有并利用手中的话语权不顾及甚至损害小股东的权益,只为谋取私利。

利益侵占行为将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甚至财务状况畸形,降低上市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使得中小股东难以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做出有效决策,从而降低上市企业整体价值。

内部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于内部资本市场中。

关联交易包括在国内进行贷款业务,提供担保业务和控股公司通过产品或服务交换进行的资产交易[7]。

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内部关联交易比较频发,如果这些内部交易是以公平公正为交易标准,那么它们能被所有利益相关者所认可,特别是在效率较高的情况下,这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但是如果这些交易是出于其他目的的不公平交易,那么它们往往成为控制股东的工具,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时将被疏远作为内部资本市场“利润转移”的渠道。

2002年6月,在化工、医药产业整合完成后,上海庆安公司将其在安徽应用技术学院的股份抵押给世界银行,借此拿到9800万元。

它还利用对安徽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科远集团的控制权,与上海雅安、上海润安和上海汉雅的关联公司开展了一个项目。

由于借入和转让信托资产等各种欺诈交易,集团债务已经形成,大约2.5亿元的坏账出现。

(三)经理人的寻租行为导致低效率补贴

再者,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第三个问题是低效率补贴。

低效率补贴容易导致公司资金利用不恰当,占用公司闲置资金,从而降低公司资源分配效率,甚至可能使公司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影响企业未来长期发展。

寻租是指企业集团中的高层领导(董事会、集团总部)的资本配置行为,受集团公司所有者、子公司经理非生产性寻租活动的影响[8]。

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代理成本与寻租的问题,而且容易产生跨部门的补贴行为,导致资金利用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民营企业的发展。

当个别公司有不同的投资机会时,本集团总部将无法有效分配资金,较弱的子公司倾向于获得比最佳分配更多的资本。

根据对九发集团2017年年报研究,总资产中吉大购物大约达到8.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3%,约为所有权的25倍,但在贷款过程中,银行因资金不足而推迟放贷,产生大量的利息费用,约2.23亿元。

(四)盈余管理行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最后,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又会导致增加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时控制公司集团的股东和经理可以通过利润管理来管理财务报告,并选择有助于个人利益或有意重新审查贵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9]。

民营企业用于编制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数量会影响团体和利益相关者误解公司的业绩,从而降低资源分配的效率。

非相关的多元化的存在,让民营企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不仅降低决策效率,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企业市场管理和控制职能的健全与完善;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帮助子公司投资高风险项目会增加其投资风险;不公平的国内交易活动因主体关联性产生的无效补贴降低资金使用率,诸如此类的低效率资源配置都是由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10]。

五、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规范措施

(一)优化公司内部治理

1.建立内部资本内部基础制度,提高风险防御能力

民营企业内部的约束和监督离不开内部基础制度的建设,而内部控制机制是内部基础制度的核心内容。

实行宽松的内部控制机制会导致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财务、物资及风险控制制度遇到阻碍,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内部应建立控制机制,提高员工防风险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企业可以在财务方面实行预算管理,注意调整和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而岗位方面要加强后续约束管理。

其次,引入授权审批和风险管理,确保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和效率。

最后,要将内部审计引入到公司内部,监督所有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可能受益的相关主体。

2.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多数私营企业的决策主体是董事会及股东大会。

但民营企业存在股权较为集中的现象,股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导致大股东很容易影响董事会成员的思想,进而无法保证决策的独立性。

这时就要求民营企业引入独立董事、做到民主决策,同时引入的独立董事必须做到专业、客观,确保决策的公平公正。

除此以外,监事会应加强对公司的监督管理,平衡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中小股东可以得到应有利益。

(二)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1.加强交易决策信息披露功能

当前,民营企业高控制标准与信息低速率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的操控流程很难被公众所监督,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对外部资本家有利的相关信息披露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带来的后果便是,内部资本市场成为上市企业资金或利益转移渠道的风险会极大提高。

在这种条件下,民营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的交易、决策流程和信息透明制度,使信息披露范围更广泛,确定对应的责任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具体如下:

规范对关联交易决策和交易定价的审批过程,建立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对关联交易对定价的监督机制,标明信息披露的标准。

考虑到重大事件信息披露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对责任主体处罚时应按照事件性质,落实惩处力度,没有期限的信息披露也包含在其中。

2.建立资金信息披露制度

股权结构不断发展带来的弊端是,上市公司在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记录更不容易被他人发现。

由于民营上市企业实际情况的交易信息公开的外部渠道不畅通,监管十分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在民营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因此,加快民营企业资本信息相关披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对资本市场运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信息披露内容具体体现于:

内部联系进行的交易金额占据企业资金的比重,内部转让价格符合一般转让标准,募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使用的用途。

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对非关联交易资金的配置效率。

(三)设置内部资金管理机构

1.统筹合理安排资金

民营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活动平台用于内部资本市场结算、投资和融资等活动,例如结算机构、金融中介等,方便企业统一控制和划分总资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合理运用资金需要建立内部金融机制,将市场机制和权力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内部市场化,将外部竞争效应内化,将有限资本转移到高效企业或项目上。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金融中介资源具有开发和发挥的潜力和集中配置的功能。

2.引入优秀人才,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内部资金管理机构需要具有财务、法律、战略、财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后备人才,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通过引进这些人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内部金融中介机构在内部资本市场的独特信息优势,对民营企业成员和项目发展潜力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内部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利率、内部交易价格和投资项目评估是从战略角度和企业战略决策体系中进行的。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人力资源协同作用和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战略顺利发展和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1.建立责任制,提高违约成本

目前,国内有关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机制来限制最终控股股东的责任。

此外,在金字塔所有权结构下,关联交易更加隐蔽,利益侵占手段更加复杂。

内部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性通过关联交易侵害少数股东的利益。

鉴于上述事实,私营企业有必要从法律法规建设的角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

建立最终控制人的问责机制,依法限制最终控股股东的行为,增加违规成本,实现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目的。

2.健全外部资本市场,发挥内外部资本互补作用

内部资本市场不能取代国外市场。

更重要的是,它们相互补充。

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有序运作有助于向外部市场传递良好的商业信号,提高整体声誉和外部融资的潜力,并减少资本成本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交易数量。

与此同时,外资市场通过兼并和收购的资本管理方式,对非核心资产分离、重组,引入竞争优质资产,优化内部资本市场运作,以及各部门积极互动有很大作用。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必不可少。

一是限制国外投资比例。

限制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的投资活动,将外国投资比例限定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可以避免过度的内部资本市场出现。

二是限制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行为。

此外,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在报表列报中增加综合损益表。

例如新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和资金减值损失反映在综合损益表中,如若企业单独编制综合收益表,投资主体便可以合并现金流量,比较每期的净收益与总收益,更加清晰明了的阐述公司经营成果。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分析,发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存在资源集中引起过度投资、关联交易侵占他人利益、寻租行为导致效率低下、盈余管理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本文最终从优化公司内部治理、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成立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加强外部监督管理等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促进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管理具有纪念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聪.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D].山东,齐鲁工业大学,2015,20-21.

[2]王化成,高升好,张修平,etal.企业集团特点、集团管控模式与内部资本市场[J].科学决策,2016(5).

[3]王惠庆,陈良华.引入总部监督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J].河海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

(1),54-59.

[4]邵金金.内部资本市场企业特征与融资约束[J].商业经济研,2015(22),84-86.

[5]陈怡.民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方式及效率分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7,12-14.

[6]樊美辰.融资歧视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数据[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6,11-13.

[7]赵佳静.区域金融发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初探[J].现代商业,2017(13),59-60.

[8]孙正楠.区域金融发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J].智富时代,2017,11.

[9]费宏晖.内部控制要素与企业价值[D].浙江,浙江财经大学,2018,30-33.

[10]刘丹,刘京昊.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融资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8(0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