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448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docx

中医内科护理学内容摘要

咳嗽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病因1.外邪袭肺2.内邪干肺。

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位--主脏再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症形

症状

证机概要

治法

方药

 

风寒袭肺证

咽痒、咳嗽声重、气急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

干咳,连声作呛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痰湿蕴肺证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痰多易咳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

痰热壅肺肺,肺失肃降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口苦咽干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加减泻白散合青黛散

 

肺阴亏耗证

干咳、咳声短促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咳嗽特点的鉴别

(1)时间、节律:

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

(2)性质、声音:

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燥阴虚;

(3)加重与缓解因素:

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

咳痰特点的鉴别

内容:

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属热

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饮食护理为重)

咳嗽与外邪犯肺,肺失宣肃有关。

(1)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而夜卧咳嗽较剧者多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②注意观察咯痰的色、质、量、味等

(2)生活起居护理①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

戒烟。

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燥热及肺肾阴虚咳嗽室温宜凉爽湿润;痰湿咳嗽湿度宜偏低。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过咸,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①风寒咳嗽饮食宜温热,可饮用姜糖水,杏仁粥等,忌生冷、肥甘食物,忌服梨膏,以免滋润太早,邪不外达,加重咳嗽。

②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干咳少痰,质粘难出者可用生梨1只,去皮心,加川贝10g,冰糖适量蒸服,或用双花,枇杷叶适量,泡水代茶,以清热润肺化痰;燥热或阴虚咳嗽,忌食燥热之品,宜食雪梨、枇杷、甘蔗等以生津润肺止咳,也可用麦冬煎水代茶饮。

③痰湿者忌糯米、甜食及肥脂肉类等碍脾助湿、生痰之品,可食陈皮等。

④肺阴虚者,可选用银耳、百合、甲鱼等滋阴之品。

⑤肾虚寒证病人,饮食可进牛肉,羊肉等温补之品。

(4)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尤其是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的咳嗽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5)对症护理①指导病人遵医嘱服用祛痰、止咳的药物,并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咳嗽剧烈时可即刻给药,风寒证者可用杏苏止咳露或止咳合剂,10~20毫升,忌用雪梨膏,川贝露等;风热证者可用川贝枇杷露10~20毫升,指导病人服止咳化痰药液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使疗效降低。

如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白芨粉分服,或用白茅根、藕节水、鲜芦根煎汤送服。

②伴有咽干、咽痒者,可频频小口含饮凉白开水或清凉饮料,或做超声雾化吸入,减轻咽部刺激,以免诱发咳嗽。

③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背部大椎、肺俞、风门等穴拔火罐。

二、胸痹

1、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2、病因病机:

寒邪入侵、饮食不节、情致失调、老年体虚(胸痹心痛的病理基础是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病位:

以心为主,然其发病与肺、肝、脾、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3、真心痛与胸痹的鉴别:

真心痛一般多由胸痹心痛发展而来,也可突然发病。

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现病急骤,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等危重证候。

病情凶险、变化多端,预后不良。

正如《灵枢·厥论》篇谓: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痹则病情较轻,病势较缓,发作有时,以闷痛、隐痛、刺痛多见,休息或含化药物可缓解,预后较好。

【证治分类】

(1)阴寒凝滞

症状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

瓜蒌薤白白酒汤

(2)心血瘀阻

症状心胸疼痛较重,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剧,舌质暗红,或瘀点、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苔薄,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

(3)痰浊壅塞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痰多气短,体形肥胖,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

瓜蒌薤白半夏汤

(4)气阴两虚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中动悸,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或易汗出、易感冒,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5)心肾阴虚证

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口干盗汗,大便不爽,头晕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少或无,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药:

左归饮

(6)阳气虚衰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神倦怯寒,遇冷则心痛加剧,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苔白或腻,舌质淡胖,脉虚细迟或结代。

治法:

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

参附汤合右归饮。

评估疼痛的性质P90(选择)

【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饮食护理为重)

胸闷/胸痛与气滞、血瘀、痰阻、阴寒闭阻胸阳有关。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用药效果,以辨别实证和虚证。

如胸部闷重而痛,多属气滞、痰阻;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多为阴寒凝滞;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多为血脉瘀阻;隐痛时作时止,常为气阴两虚之候。

(2)“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所以病室及环境必须保持安静,走路、说话、关开门、取放物品声音均要轻,尤其要避免噪音刺激,突然的高喊尖叫或突然的撞击声。

保持环境安静。

(3)“动则耗气”,要注意卧床休息,胸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轻者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重者则绝对卧床休息。

(4)注意寒温,慎防外感。

时刻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心阳虚者应注意保暖,不可贪凉或汗出当风,预防感冒的发生。

阳虚欲脱者更须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时慎防烫伤。

(5)调摄情志。

凡事不能用心,一思更甚,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极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观看紧张刺激性的电视、电视、小说。

减少探陪人员,不且多交谈,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做好解释劝导工作,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心情舒畅地配合治疗、护理。

(6)及时给氧,按时服药。

氧流量以2~3升/分为宜,持续吸入。

一般药物及时服下,睡眠药在晚睡前30分钟~1小时内服下,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避免整片吞服。

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进水量,故水药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

(7)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应定时定量,防过饱过饥,夜餐尤应忌过饱,俗话说:

“胃不和则寐不安”。

平素饮食宜淡清蔬果易消化食物,注意调补气血,加强营养。

心阳气虚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其它凉性食物,宜安神温补之品,如猪心炖莲子,烧羊肉、狗肉等;

心阴两虚者,忌食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宜滋阴养血之品,如红枣龙眼汤,百合银耳羹、莲芯、玉竹茶;痰火内盛者,忌食甘肥油腻生痰助湿之品,宜食清淡化痰之品,如雪羹汤(海蛰30g加荸荠10个,煎汤代茶饮);

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切忌饱餐,勿食动物油脂,宜清淡,少油化瘀之品,如瘦肉、鱼类、清炖鸡;

心火炽盛者,忌食辛辣煎炸动火之品,宜食清火之品,如莲芯6g泡水代茶日饮;心阳暴脱、痰火扰心神志不清者均应暂缓进食。

三、中风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喁斜等症状。

病因:

1、内伤积损2.劳欲过度3.饮食不节4.情志所伤5.气虚邪中。

本病发病的诱因常与情志过激、过度

疲劳、暴饮暴食、跌仆、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症形

症状

证机概要

治法

方药

中经络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

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喁斜,舌强语謇

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

中腑脏闭证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料

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证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羚羊钩藤汤

凉肝熄风,清热化痰,养阴舒筋

痰浊瘀闭证

 

痰浊偏盛,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化痰熄风,宜郁开窍

涤痰汤

脱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昧-参附汤

1.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

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

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淡红,脉沉细

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中风:

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无昏仆。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病因病机】

根据病位浅深、病情的轻重缓急,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中经络者,其病理变化为肝风挟痰,横窜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邪较轻,正气未衰,病位浅,病情轻,若及时治疗,调理适宜,一般可以康复,或好转进入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若病后治疗调养失宜,或平素体弱,正气虚衰,或邪气过盛,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逆乱,神明失司则转为中脏腑,病情加重。

其病理变化为风阳痰火暴升,气血冲脑,蒙蔽心窍。

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病邪盛,病位深,病情重,如果救治得宜,可使邪去而清窍得开,转为中经络,病情逐渐康复。

但也有初起即见中脏腑者,邪气炽盛,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