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7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二单元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4周

课题

6、北京的春节

授课

老师

张艳玉

(2)

课时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

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各地过春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及思路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年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录像,我们来欣赏一下。

同学们要认真听,仔细看(放录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交流)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生自由交流)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

知道老舍哪儿人吗?

(板书:

北京)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屏幕出示,找学生读要求)

2、读生字词:

(齐读,抽生读)

3、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4、交流不懂的词语

5、老师初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留下了热闹,喜庆等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请同学们默默的快速浏览,边读边画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的哪些日子的活动,把他的时间找出来。

6、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师:

这个年过的可真够长的,请同学们看黑板,你发现了什么(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功夫就让我们全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好处。

(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这七天的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

你找的到吗?

(生浏览课文,交流)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给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从这四部分内容当总,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反复读一读,思考

(1)详细写了什么内容?

(2)品读喜欢的句段,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生自由读讨论)

A、腊八:

生自由交流

详细写了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引用俗语的好处;生介绍介绍腊八粥。

当这么多的农产品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词?

而老舍先生用了一句什么话?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

腊八蒜的教学,师范读,体会色味双全,指导学生读。

只有象老舍先生这样写,才能有浓浓的年味,让我们垂涎三尺。

B、除夕真热闹;生自由交流。

详写了什么?

了结守岁;指导朗读,体会热闹(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C、正月初一:

生自由交流。

详细写了什么?

理解“截然不同”在课文当中指什么不同?

指导朗读

D、元宵节:

生自由交流,。

体会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看录像,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饱含这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

过渡:

同学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们也可以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一首童谣:

三、拓展

老北京,过春节,腊八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熬。

腊八蒜,色味美。

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逛庙会。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生自由读,齐读,抽生读)

四、小结

作业布置

收集一下,你家乡的人们过春节的习俗。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4周

课题

6、北京的春节

授课

老师

张艳玉

(2)

课时

教学过程及思路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谁能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谁能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师: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

(生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

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2、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课文中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呢?

把有关的段落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1)指名生读,

(2)对课文中的描写,你比较感兴趣的是什么?

(3)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4)写个小片段: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三、拓展阅读

1、自主阅读“阅读连接”中的文章,比较:

同样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

体会出作者们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同样的除夕,不同的内容,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2、生自由交流。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布置

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者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老舍)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与十五—正月十九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4周

课题

7*藏戏

授课

老师

张艳玉

(1)

课时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具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及思路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简单介绍藏戏。

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向全班汇报。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2.指名学生朗读。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学生交流发言。

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4周

课题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授课

老师

张艳玉

(1)

课时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及思路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画出中心段落:

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3.评议

七、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投影显示)

八、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作业布置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5周

课题

9*和田的维吾尔

授课

老师

张艳玉

(1)

课时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