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144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2.(2017·江苏苏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中央政府分管监察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大臣

4.(2017·福建)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B.五铢钱C.交子D.银元

5.(2017·重庆)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

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

A.军事防御B.抑制商贸C.便利交通D.宣示国威

6.(2017·山东青岛)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

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

8.“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2017·浙江宁波)“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10.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

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右图反映的是()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的管辖

12.《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13.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4.“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佛、儒

15.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7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

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

(2分)

 

(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

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分)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

“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

”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各自重用哪一家?

为此他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请你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简要说出其异同点。

(7分)

 

(3)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

(3分)

 

(4)著名学者任继愈说:

“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请结合史实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3分)

 

 

18.“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

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4分)

 

【政治之盛】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6分)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4分)

 

19.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材料一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1)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

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

(3分)

 

材料二 如下图。

(2)“医圣祠”是纪念谁的?

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

他还有哪些成就?

(3分)

 

(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

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

2.(2017·江苏苏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B)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中央政府分管监察的是(B)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大臣

4.(2017·福建)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

A.圆形方孔半两钱B.五铢钱C.交子D.银元

5.(2017·重庆)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

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A)

A.军事防御B.抑制商贸C.便利交通D.宣示国威

6.(2017·山东青岛)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A)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

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D)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

8.“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D)

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2017·浙江宁波)“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10.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D)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

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右图反映的是(B)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的管辖

12.《后汉书》记载: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C)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

13.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A)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4.“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佛、儒

15.有学者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C)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7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

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

(2分)

图三、图一、图二。

(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

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分)

分封制。

郡县制。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2分)

颁布“推恩令”。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分)

诸侯势力过大。

君主专制。

17.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

“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

”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各自重用哪一家?

为此他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秦始皇重用法家,“焚书坑儒”。

汉武帝推崇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请你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简要说出其异同点。

(7分)

相同:

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一种学说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

①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武帝则是大力弘扬儒家学说。

②造成的影响不同:

秦朝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而汉朝“独尊儒术”则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社会安定与生产力的发展。

(3)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

(3分)

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的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

 

(4)著名学者任继愈说:

“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请结合史实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

(3分)

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大一统的前提和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统一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18.“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

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4分)

文景时期。

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政治之盛】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6分)

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外交之盛】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4分)

西汉(或汉代)。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19.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材料一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1)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

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

(3分)

正确。

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

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

(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 如下图。

(2)“医圣祠”是纪念谁的?

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张仲景。

原因:

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③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

他还有哪些成就?

(3分)

华佗。

成就:

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

(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

(4分)

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感受:

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