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0883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单元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集备时间

2013年2月27日

信息窗1:

认识大数

主备人

张艳慧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的要求是: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知道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要求是: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数的读法:

①先读亿级,再读万级和个级;

②读亿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开头和中间的0不论有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如7080050读作:

七百零八万零五十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1.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好具体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如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红点及自主练习1、2、3

第2课时完成第二个红点和绿点及自主练习4、5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

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

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小调查: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

把这些数写下来,再读一读。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读数及写数的顺序

 

单元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集备时间

2013年2月28日

信息窗1:

大数的写法

主备人

张艳慧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1.学生在掌握了万以上的读书方法以及万以内的写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试着来写万以数的写法

2.突出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掌握写数的方法。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学生刚刚学习了大数的读法,对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数级学生的理解还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接着让学生进行写数,可想而知,学生在学习上、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每级末尾的零,每级开始的零不管有几个,只读一个零,在写数的时候就需要把数位补齐,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斑点。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了万以上的读书方法以及万以内的写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试着来写万以数的写法啊,重点突出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掌握写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合理的运用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写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本节课采取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写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1、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信息窗中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与大数有关的现实情景,这些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这些数,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大数与我们的生活的紧密联系的。

从而缩短了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学习了新知。

2、注重“知识间的衔接”

写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读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写数的知识需要学生对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在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先写万以内的数,再试着写万以上的数,并且讨论万以上的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每级末尾或中间有零的数的写法,即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红点问题

第2课时完成课后自主练习题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写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读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写数的知识需要学生对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在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先写万以内的数,再试着写万以上的数,并且讨论万以上的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每级末尾或中间有零的数的写法,即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自主练习1、2、5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写数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还有什么情况下写“0”

 

单元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集备时间

2013年3月5日

信息窗1:

万以上的数大小比较

主备人

张艳慧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1.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万”或“亿”为单位计数的整洁性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1、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要求是:

首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比较时,可让学生根据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类推万以上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2、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要求: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时,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完成并总结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自己探索、整理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利用所总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通过让学生复习回顾,弄清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方法。

为此,采取

1.复习回顾,做好铺垫。

上课开始,先出示一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练习,然后通过让学生交流方法,回顾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独立解决新知识,自己总结方法。

教师出示信息窗中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口述比较的方法。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红点和第一个绿点问题

第2课时完成第二个红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作为课堂生成资源.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上,设计用数字卡片摆数并比较数的大小的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自主练习1、3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分清个级、万级和亿级

 

单元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集备时间

2013年3月12日

信息窗4:

近似数

主备人

张艳慧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近似数”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六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数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学生虽然对万以内数的估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怎样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知识技能

知道近似数的含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大数目的数据课中汇报交流,引出近似数,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拓展视野。

通过学习,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1、注重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

本节课注意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自己进行观察,自己去发现数据中的特殊现象,从中寻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出近似数的认识。

2、注重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红点问题及自主练习1、2

第2课时完成第二个红点问题及自主练习3、5、6、7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自主练习1、3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正确理解和运用“四舍五入”

 

单元

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集备时间

2013年3月19日

信息窗1:

24时计时法

主备人

柳尧珍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1.“能认识钟表,”中的“认识”要求是:

①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

②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

2.“了解24时记时法”中的“了解”的要求是:

①知道一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②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③能利用线段图、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确定了发下四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问题解决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并在合作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本节课我主要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多给学生表达机会。

充分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信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24时计时法。

并加强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比较与转化。

因此,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课中的体验活动、解决问题及举例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24时记时法与生活的联系。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表述的能力,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教学细节参考:

让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时间,通过展示相同的时间激发起兴趣,从而引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概念。

再求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时先让同桌议论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会用多种方法,如:

用画线段的方法,用拨钟的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还有算一算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肯定,并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推算方法。

给学生讲清楚,经过时间的单位是小时,如8:

30到16:

30经过8小时,不能写成8:

00。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对于第一天晚上12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既是第一天的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容易判断错误。

有的学生计算时间段时,不知道要换算成统一的计时法。

有的同学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相互转换时,认为下午5时就是15时。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目标“2、3、4”,第一个红点,对应自主练习1-3题;

第2课时完成目标1,第二个红点,对应自主练习4-6题。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给自己制作一张生活作息表(用24时计时法记录)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正确理解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

 

单元

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集备时间

2013年3月20日

信息窗2:

奇妙的星空

主备人

柳尧珍

集备人

柳尧珍张艳慧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1.“认识年、月、日”中的“认识”要求是:

①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②知道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了解年月日的关系”中的“了解”的要求是:

①知道一年有12个月;

②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③知道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结合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以及《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课时安排

(具体至教材的红绿点及对应的自主练习)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目标“2”,第一个红点,第二个红点,对应自主练习1-6题;

第2课时完成目标1、3,绿点问题,对应自主练习7题。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课从课题的引人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小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独立演示左拳记忆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记忆;运用歌诀法来记忆,能迅速有效的判断某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及其天数。

歌诀朗朗上口,易诵易记,生动而有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2、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课通过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知道年、月、日及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闰年出现的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知道没有现成答案时,可以到课外去找,拓宽发展的空间。

教学细节参考:

1让学生自己在2013年年历卡中寻找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份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通过亲手参与调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在具体的哪个月有多少天教学时,采用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在左拳上数。

怎样数呢?

边伸出左拳,边和学生一起认识大月小月:

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

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

哪个月除外?

另外,通过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1只能能像背唱下来的那样、按照顺序从1月数到12月,但如果从中选取具体的哪个哪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就混淆了。

2有的学生只会判断平年闰年时,不知道整百的年份要除以400。

3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有的学生不知道要联系年月日的知识去做。

问题策略

(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研讨解决,形成策略)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广泛,而日月星辰天体运转等天文现象中又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

因此,要做到利用天文管理的信息学习数学,借助经验理解知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了解初步的天文知识受到科普教育。

 

作业布置

(共同制定课内或课外作业内容,各班统一)

 

制作一张今年5月份的月历卡

 

修改补充

(讨论补充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注意大月、小月和季度的天数计算

 

单元

第三单元

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集备时间

2013年3月20日

信息窗1:

书房和客厅中的小数

主备人

张艳慧

集备人

张艳慧柳尧珍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于该信息窗学习的“内容标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课标解读

(对课程标准的结果目标动词和过程目标动词的含义确定“教什么”)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中的“认识”要求是:

①知道小数的意义,能够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1知道有些数据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③能够将分母为10和分母为100的分数同小数进行转换。

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中的的要求是:

借助分数或者数轴,能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能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根据解读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可判断是否实现)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

(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及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予以突破性解决。

特别是有经验教师日常教学中长期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小”招数。

本节课主要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用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为此采取以下策略:

1、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

从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通过交流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