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104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docx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陕西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都不可以

D.①②都可以

2.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铜锌合金

B.蔗糖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医用酒精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矿矿井里伴生的煤层气发生爆炸

B.铁水铸成锅

C.铜在潮湿湿空气里生成铜绿

D.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薄膜

4.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5.下列符号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A.H

B.H2

C.2H

D.H2O

6.取用二氧化锰粉末的仪器是

A.药匙

B.胶头滴管

C.镊子

D.燃烧匙

7.以下有关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的叙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量筒中进行溶解操作

C.实验室常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不是所有的燃烧反应都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现有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食盐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克和n克,则m、n的关系是()

A.n=2m

B.n=m

C.m=2n

D.无法确定

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内 容

化学用语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B

酒精的化学式

C2H6O

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

2H2O+O2↑

D

氯离子的符号

Cl1﹣

A.A

B.B

C.C

D.D

10.“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1.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白色的固体是

A.氧化铜

B.碳酸氢铵

C.木炭粉

D.铜

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二、多选题

1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锂、钠、钾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易失去一个电子

C.位于第4周期

族的元素,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2个质子

D.溴原子的电子层数为七层

15.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中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反应,测得瓶中气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实验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B.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完全反应后碳酸钙粉末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更大

D.对比分析c、d点可知,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三、填空题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黑火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S+2KNO3+3C

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硝酸钾在现代农业上有重要用途,它在农业上属于____肥(填写“钾肥”、“氮肥”或“复合肥”)。

(3)硫磺的主要成分为硫,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火焰,其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__________的主要物质。

(4)木炭是我国古代炼铁的重要原料(作燃料和还原性物质),试写出其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1)2个氮原子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_;

(3)2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

(4)氧化铜中铜元素显正二价_____;

(5)由Ca2+和H2PO4﹣构成的磷酸二氢钙:

_____。

四、实验题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a、b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慢慢变成紫红色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瓶中无水)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c”或“d”)端导入。

(4)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颗粒状的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得氢气,我们可为其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

(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

用气囊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______________火焰,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得到亚硫酸钠和水,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19.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E__________,D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0.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

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

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㈠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取的气体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氧气

㈡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⑴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_______。

⑶有同学认为,上述试验中最好不用碳或硫来代替磷。

若改用代用可燃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可燃物时,你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1.向盛有一定质量锌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锌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多选题

1、

2、

三、填空题

1、

2、

四、实验题

1、

五、推断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