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8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乐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乐山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l—35.5Fe—56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题2.5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在人体中消化成葡萄糖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将矿石研磨成粉末D.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

【详解】A、米饭在人体中消化成葡萄糖是由淀粉变为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与酸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将矿石研磨成粉末,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是醋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将其除去,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

C。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汽水中含有或溶有CO2,进入体内,温度升高,气体或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或CO2从体内逸出,因此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故选:

A。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浑浊河水B.番茄蛋汤C.石蕊溶液D.液态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浑浊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B、番茄蛋汤中含有水和溶于水、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C、石蕊溶液中含有石蕊和水,是混合物;

D、液态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故选:

D。

【点睛】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性炭能够吸附异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可以用作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

B。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一:

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实验二: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三:

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实验四: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痕迹明显的硬度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CO2

CO(NH2)2+H2O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方程式是: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图中的四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不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分析微观粒子表示的物质的特征: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顺利解题。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采用蒸发结晶得到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比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正确;

C、40℃时,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100克错误,故选项错误;

D、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得到KNO3晶体,蒸发结晶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狗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

(1×26)=12:

1,则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狗烯是由狗烯分子构成的,1个狗烯分子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0.下列实验方案合理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

A

鉴别稀盐酸、Na2CO3溶液和蒸馏水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溶液、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不能判断稀盐酸和蒸馏水,该选项不合理;

B、加水溶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合理;

C、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溶液、AgNO3溶液中,放入硝酸锌溶液中的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片表面析出白色固体,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合理;

D、将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选项不合理。

故选:

C。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都相同

D.铜在空气中久置后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说明铜的锈蚀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但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化学性质相同,但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物理性质差别较大,故C错误。

D、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器表面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2.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Fe2O3→FeCl2B.KMnO4→MnO2

C.CO2→COD.CuSO4→Cu(O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非氯化亚铁。

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可以转化;

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

可以转化;

D、硫酸铜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可以转化。

故选:

A。

【点睛】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3.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