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363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docx

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地理Word解析

准考证号:

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卷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共54分,每小题3分)

右边“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相同。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点,位于赤道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②地经度为

A.60°E

B.40°E

C.40°W

D.100°W

3.右边等高线图四个数码所示地貌类型中,表示山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第二大岛屿“河流分布”“人口密度”图,回答4~6题。

4.该岛屿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是

A.台湾省

B.海南省

C.北京市

D.青海省

5.图中河流均注入海洋,可判断该岛屿的地势特征为

A.中部低四周高

B.南高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高西低

6.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与该岛屿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

A.经纬度位置

B.土壤

C.地形

D.植被分布

下图示意加拿大50°N附近地形剖面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中曲线箭头示意气流运动方向。

气温年较差指某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据此回答7~9题。

7.通过比较城市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

A.小于①

B.间于②和④之间

C.大于④

D.间于①和②之间

8.城市①的气候特征可表达为

A.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干燥

B.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多

C.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温和少雨

9.造成①地和②地之间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地形

C.纬度

D.河流

珠江全流域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

西江为珠江最大支流。

红水河属于西江上游,全长659km,落差达254m。

西江中下游河段全长343km,落差仅24m。

红水河流域耕地面积、人口仅为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半多,而西江中下游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红水河流域的5倍以上。

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与西江中下游河段相比,红水河水能资源更丰富,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势落差大

B.水量丰富

C.河段长

D.无结冰期

11.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开发利用主要方向应包括

A.建设水电站

B.航运和水源

C.锡矿、锰矿开采加工

D.海水养殖

12.开发红水河流域,能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提供

①大量清洁能源

②发展工业的原材料

③极为丰富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④十分充足的资金

⑤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⑤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

右图为东南亚有关地理事物分布图。

东南亚北接广阔的亚欧大陆,南临印度洋。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狭窄地带,年降水量丰富;本地区人口众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

中南半岛夏半年(5月~10月)受到西南风控制(实线箭头),冬半年(11月~4月)受到东北风(虚线箭头)控制。

据此回答13~15题。

13.中南半岛

A.夏半年受到来自海洋干燥气流控制,降水少

B.冬半年受到来自陆地干燥气流控制,降水多

C.夏半年受到来自海洋湿润气流控制,降水多

D.冬半年受到来自陆地湿润气流控制,降水多

1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等物产具有

A.高海拔生长习性

B.喜高温习性

C.耐干旱习性

D.沿纬线分布习性

15.东南亚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狭窄平原地带。

根据图文信息,下列究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沿海地带是锡矿、钨矿等矿产的全部集中分布区,采矿人员多

B.沿海地势低平,利于房屋、交通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C.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利于人员交往

D.沿海地带是水稻主要集中分布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并能为人口提供粮食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所有河流均为外流河,淮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该省降水空间分布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东向西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平均分布

17.下面对图中虚线闭合等值线区域①年降水量的分析,正确的是(注意:

年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判读方法一致)

A.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400mm~1600mm

B.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600mm~1800mm

C.河流注入区域→盆地地形→夏季风到达较少→降水少→1000mm~1200mm

D.位于1200mm等值线与1400mm等值线之间→1200mm~1400mm

18.淮河干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极易出现涝灾。

观察淮河干支流分布状况,可以推断淮河

干流最易出现涝灾的时段是

A.冬季干流以北流域降水时

B.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

C.夏季干流以南流域降水时

D.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1个大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19.阅读有关汉江流域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个要点1分,共10分)

下图是我国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水系流域示意图,其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

过去没有很好理解和尊重东西部差异,在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严重等。

(1)秦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大致与我国冬季▲℃等温线吻合,大致与我国▲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2分)

(2)汉江主干总体流向可表述为▲。

(1分)

(3)汉江流域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

西部地形以▲为主,河谷农业和▲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以▲为主,▲业占绝对优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5分)

(4)请根据图文材料,分别对汉江流域东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一条可行措施。

(2分)

20.读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示意图及相关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每个要点2分,共20分)

材料:

印度和巴西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

图中①所示城市是印度最大城市,人口1300多万,是该国最大棉纺中心。

图中②所示城市是巴西最大港口城市,人口1400多万,钢铁、冶金等传统工业发达,是该国经济中心。

巴西高原中部平均海拔大于1000米,夏热冬暖,气候宜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城市③位于巴西高原腹地。

(1)巴西与大西洋的位置关系可描述为▲。

(2分)

(2)根据图文信息分析,两国在诸多方面有共同特征,如从海陆位置来看,都是▲的国家;从气候来看,纬度低,热量▲;从地形来看,以▲为主。

(6分)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材料,请从位置、资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促进城市①②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6分)

(4)巴西对外战略环境安全,但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将首都从沿海的城市②迁到了内陆的城市③。

请根据图文信息简要分析迁都的原因。

(6分)

21.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每个要点2分,共16分)

下面图1为我国政区略图。

图2为我国局部区域,面积约70万km2,人口约38万,交通道路密度约为全国的1/4,域内广泛分布着钾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居全国前十。

城市M地处区域腹地,海拔2780米,市区面积30.2km2,人口约26万。

该市附近建有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厂及其他多个厂矿企业。

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以粗加工为主,工业三废排放严重。

图3、4、5为该区域年降水量及气温分布示意图。

(1)从图4和图5中等温线分布形态看,本区域中部气温▲于四周气温,说明中部海拔低于四周海拔,由此判断本区域是一个巨大的▲地形。

(4分)

(2)城市M的气候特征可表述为:

年降水量▲,夏季凉爽冬季▲,气温年较差大。

(4分)

(3)请将“旅游、矿产、科技、水资源”四个词语分别填入下段文字适当的横线上。

本区域可以利用丰富的▲大力发展采矿业及相关加工工业,但因工业生产效率低,浪费严重,所以发展工业应加大▲投入;因▲匮乏,所以农业、工业应特别注意节约用水;因海拔高,山岳、荒漠风光等资源独特且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登山、赏冰雪、荒漠观赏体验等▲业……(8分)

 

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选对一个得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C

C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C

B

A

B

A

B

【解析】1.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赤道是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分界。

读图可知,位于赤道上的是④地,故选D项。

2.地球仪上经线的度数分为东经180°,西经180°,共360°。

读图地球的一面是一半经度,即180°,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相同。

由此可推断出每两条经线之间相隔20°。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0°经线以东,所以可判断出②地的经度是40°E。

故选B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顶位于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的地方。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是山顶。

故选A项。

4.我国第二大岛是海南岛,位于海南省,海南省简称琼。

故选B项。

5.读图中海南岛的河流分布和流向可知,该岛的河流大都是由中部向四周流向海洋,所以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是中部高,四周低。

故选C项。

6.读图可知,图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位于东部和南部,其次是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地区,该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此可知,决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项。

7.读图比较可知,①②④的气温年较差,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由此可推测城市③的气温年较差间于②和④之间,故选B项。

8.读①地的气温和降水图可知,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故选C项。

9.读图中①②的位置可知,①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所以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地形。

故选B项。

10.读图可知,红水河位于珠江上游,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故选A项。

11.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水量大,水流较为平稳,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区,航运价值高,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水源。

所以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应包括航运和水源。

故选B项。

12.读图可知,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建有很多水电站,可以为珠江三角洲提供清洁的能源;红水河流域矿产资源有锡和锰,可以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作为发展工业的原材料;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可以为珠江三角洲提供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所以选A项。

13.读图可知,中南半岛夏半年受到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控制,降水多,故A项不正确,C项正确;冬半年受到来自陆地干燥气流控制,降水少,故BD项不正确;所以选C项。

14.读图中纬度位置可知,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南纬10°到北纬20°之间,位于热带,终年炎热,所以可以推断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等物产具有喜高温习性。

故选B项。

15.读图可知,东南亚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狭窄平原地带。

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势低平,利于房屋、交通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利于人员交往,沿海地带是水稻主要集中分布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并能为人口提供粮食。

故选A项。

16.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最南部降水量是1600毫米,最北部降水量是800毫米,该省的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故正确的是B项。

17.读图分析可知,区域①为河流的发源地,说明地势高,位于季风区,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丰富,在1400mm—1600mm。

故选A项。

18.读图可知,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支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地区,该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所以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淮河最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材料分析题(46分)

19.(每个要点1分,共10分)

(1)0(1分)800(1分)

(2)从西北流向东南(或西段自西向东,东段自北向南)(1分)

(3)丘陵、山地(1分)林(1分)平原(1分)种植(1分)水稻(1分)

(4)西部:

制定合理伐育政策(1分);扩大自然保护区(1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1分);改变山区经济结构(1分)(任答1点)。

东部: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分);退田(耕)还湖(停止围垦)(1分)(任答1点)。

20.(每个要点2分,共20分)

(1)巴西东临大西洋(2分)

(2)海陆兼备(或临海)(2分)丰富(2分)平原和高原(2分)

(3)位置:

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2分);资源:

充分利用附近工业原料,带动工业发展(2分);劳动力:

城市及所在国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2分);市场:

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2分)。

(任答3点)

(4)城市②人口、交通拥挤、就业、污染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2分);促进本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2分);城市③地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巴西高原,气候条件优越(2分)。

21.(每个要点2分,共16分)

(1)高(2分)盆地(2分)

(2)稀少(2分)寒冷(2分)

(3)矿产(2分)科技(2分)水资源(2分)旅游(2分)

19.【解析】

(1)秦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大致与我国冬季0℃等温线吻合,大致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还是外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2)读图可知,汉江主干总体流向可表述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3)比较汉江流域东西部地形可知,东西部农业发展有明显差异。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西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农业和林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所以西部应该退耕还林,扩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等;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严重等。

所以东部应该退耕还湖,治理水污染等措施。

20.【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巴西与大西洋的位置关系可描述为巴西东临大西洋。

(2)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两国在诸多方面有共同特征,如从海陆位置来看,都是临海的国家;从气候来看,纬度低,都大部分位于热带,所以热量充足;从地形来看,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印度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巴西有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都有丰富的铁矿等。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材料可知,城市①是孟买、②是里约热内卢。

从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从资源看,附近工业原料丰富,带动工业发展;从劳动力看:

城市及所在国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从市场看:

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

所以两个城市都是本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4)城市③是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与城市②里约热内卢,比较可知,②城市人口、交通拥挤、就业、污染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为促进本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城市③地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巴西高原,气候条件优越。

21.【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不管是1月还是7月,本区域中部气温都高于四周气温,所以说明中部海拔低于四周,由此可判断本区域是一个盆地地形。

(2)由图3可以看出城市M的年降水量少于50mm,降水稀少;由图4、5可以看出,冬季气温在-12℃左右,气候寒冷,夏季气温在16℃左右,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大。

(3)由图中矿产资源符号可知,本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采矿业及相关加工工业,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

(2)题可知,本区域水资源匮乏,所以工农业发展要注意节约用水。

由图例中的沙漠、山峰等可知,本区域自然风光独特,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