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66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docx

一下数学教学计划19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教材解读: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课标要求: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3月5日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解读: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课标要求: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

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问题探讨: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3、19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教材解读:

这部分内容是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别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

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

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

本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材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如:

在做风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把长方形的纸转化成正方形的纸,再把正方形的纸剪成做风车叶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风车转起来的轨迹形成圆形;再如:

教材在做一做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怎样把一个圆形剪成正方形,教师在处理这道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剪成的圆形再剪成正方形。

同时教材还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课标要求: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

4、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问题探讨:

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剪、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

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3、26

一、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它包括:

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

(8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讨论交流: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来表示数,及学习数的读写法,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2、让学生熟练掌握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4、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的动机。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讲人:

时间:

4、16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让学生知道:

(1)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教材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

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讨论交流:

1、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是很熟悉了。

2、通过学习使对人民币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感知人们变得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3、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4、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4、23

教学内容:

56页---80页。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数:

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讨论交流:

1、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要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理。

用以突破教学难点。

3、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4、在情景题中,既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主讲人:

时间:

5、21

教学内容:

课本81页---87页,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小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课时安排:

认识时间3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

讨论交流:

1、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的联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教学中注意把时与分之间的练习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来教学,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就会融合贯通。

3、教学中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明白所讨论的是某一点上的时间还是一段时间。

要分清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这两个概念,没有必要对一段时间和某一时刻特别加以区分。

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5、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

4课时

讨论交流:

1、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2、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3、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4、多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实验的方式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重点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九单元《统计》教学计划

主讲人:

时间:

6、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

讨论交流:

1、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单元备课

 

一年级下册

 

主备人:

吴广杰

2012.0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