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状况及对策.docx
《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状况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状况及对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状况及对策
山西省县级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培训材料之一
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境外投资状况及对策
山西省商务厅规划外经处杨玉山
(2006年11月16日)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新举措。
“十五”期间,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成绩斐然。
在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加快速发展;有利于吸收境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源,带动省内商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山西跨国公司,增强我省企业的国际竞争,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十五”概况
“十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8254人,分别比前五年增长200%、210%、25%。
2005年全省累计对外直接投资8868万美元,2006年1—9月投资6768万美元到目前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6亿美元。
我省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逐步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保持了稳步增长,逐渐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格局,我省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累计完成4.8亿美元,年均增长34.19%;外派劳务累计8531人次,年均增长8.81%,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380%和27%。
截至2005年底我省具有对外经营资格的企业达34家,基本上形成一支门类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经营队伍,业务领域从以建筑为主的承包工程,发展到路桥、水利、农业、电子、渔业、机械加工、饮食服务等20多个行业门类,业务已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
近年来,我省外经企业承揽的在型项目增多,省建总公司在以色列承揽了2000万美元的28层高层建筑项目,在喀麦隆承揽了1.6亿元人民币的体育场项目,十三冶在孟加拉承揽了达卡—玛瓦2100万美元的西南公路项目,省电力总公司、送变电在孟加拉承揽了860万美元的送变电项目,中铁三局在埃塞俄比亚承揽了2.6亿元人民币的公路项目,大同矿务局在厄里特里亚承建了6000万美元的住宅工程项目,中铁十二局十七局承担了土耳贝伊斯坦布尔至安卡拉1亿美元的项目,中铁三局承担了伊朗2.4亿元人民币的环城高速公路项目,天利集团公司在毛里求斯投资建成了年产5万吨棉纱生产线。
这些项目带动我省国产设备和材料的出口。
劳务合作也由开始时的建筑劳务逐渐向多领域高层次扩展,外派劳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省建在以色列的劳务已达到700多人的规模。
尤其是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自1993年获得了国家经贸部的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外经资质后,当年就进入了国际工程承包和经济合作的市场中。
10余年来,集团公司的海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逐渐由原来单一的国际劳务输出业务发展成为集国际工程承包、经援项目总包、国际劳务合作及国际贸易经营为一体的外经企业。
先后在卢旺达、巴基斯坦、坦桑尼亚、伊拉克、利比亚、中非、圣普、也门、以色列、新加坡、阿联酋、柬埔寨、日本、喀麦隆、贝宁、牙买加等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经援项目。
并在以色列、柬埔寨、新加坡、阿联酋、喀麦隆、贝宁、牙买加等国设立了代表处。
截止2006年,共承揽海外工程合同121项,累计合同额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1亿美元,外派各类技术劳务人员共计8500余人次。
“十五”期间,山西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虽然实现了稳步增长,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的这项工作仍处于低基数、低层次、低水平增长的起步阶段,还在努力进行量的扩张,无论是增长速度、结构还是规模在全国都还处于落后的位置,与沿海省市相比差距甚大。
“十五”期间山西外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山西外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总量偏小,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外派劳务市场狭窄,业务渠道少,外派规模偏小,经营成本较高,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外派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单一,劳务人员结构层次偏低;四是境外投资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五是由于企业资金短缺,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不发达,往往贻误最佳投资时机;六是监管体制不畅。
当前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程项目日益朝着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功能多样化、承包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承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与此同时,项目发包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业主为了节约开支,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和尽量减少与更多的承包商打交道,越来越倾向于将工程项目所需的设计、设备、物资和材料的采购和施工安装全部归承包商统一负责,项目总包方式和特许经营方式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广为运用。
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EPC、PMC等总承包的交钥匙模式和BOO、BOT方式的普遍采用对承包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承包市场对承包商的综合实力的要求已越来越苛刻。
国际工程承包已成为各国承包商竞争实力的综合较量。
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上,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承包商必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先进的科技水平,超强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和强大的设计施工能力。
只有那些拥有较强融资能力和较全面技术的大型承包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为了争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大承包商之间的购并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公司兼并的目标十分明确,一是扩大公司的实力,增强竞争力;二是扩大市场经营规模,达到占领国际市场的目的并巩固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地位。
面对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实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发展战略,带动区域经济的开放振兴,如何引导、推动省内优势企业广泛、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递增32%,到2010年达到6亿美元,在外人数年均递增25.9%,到2010年达到6000人,合同额年均递增33%,到2010年达到6.5亿美元。
境外投资年均递增14.9%,到2010年达到6000万美元。
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境外投资发展的对策
(一)努力创新,实现企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国际大承包市场的形势,我省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努力创新,加强市场布局研究,制定和调整符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致力于与国际接轨,同时加强防范风险和合作联合拓展市场。
1、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拓展市场的战略和布局。
近年来,我省境外市场开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然而,境外市场受全球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变化,许多地区具有潜在风险,企业要从战略的全局和历史的高度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配置和市场发展空间,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外工程承包公司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标,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和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决策,灵活经营,规避风险。
尤其是援外方式的改革给我们外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应积极探索,走实施援外项目与对外承包工程相结合的路子,省建在2004年中标喀麦隆1.6亿元的体育场项目就很好地体现了使援外项目成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和开拓多元化市场的一个发展空间。
2、坚持“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市场定位
概括地说,我们所指得高端市场就是“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
“服务高端市场”就是整合有效资源、全力开拓优质市场、诚信服务优秀客户、积极承接高精项目。
大市场不仅指市场容量大的市场,还要考虑市场的可开发性,如各国市场准入条件和行业壁垒等。
目前我们根据市场容量、市场增长速度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对海外经营的布局进行调整,基本形成以阿尔及利亚为中心的北部非洲地区、以新加坡和越南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以博茨瓦纳为中心的南部非洲地区、以阿联酋和伊拉克为中心的中东地区、以爱尔兰为依托的欧洲地区和中国对外经援业务的海外“大市场”格局。
大项目主要是指规模大、影响力大的项目。
现阶段我们所说的海外大项目是合同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房建项目和2000万美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
当然,还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要兼顾“大市场”策略,谋求发展前景良好的目标市场;要兼顾“大业主”策略,寻求长期合作的战略性客户;要兼顾细分市场定位,做专做强我们的主攻方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与国际做法接轨是我省境外工程承包在“十一五”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承包市场中,我省企业要进一步扩大占有率;就必须逐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首先我们要彻底从长期计划经济束缚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习惯运行方式中走出来。
从市场信息、筛选项目、投标报价、财务控制、施工管理、施工结算、生产都在业主监督下进行,业主国家经济政治体制千差万别,但对国际招标工程无一例外遵从国际惯例。
我们要从更新观念开始,改革经营理念、树立市场、效益和风险观念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其次是公司的运作机制的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在境外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与国际接轨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培育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第四,与国际接轨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培育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速培养创新力强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更新用人观念,大胆使用青年人才,建立吸收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因此,与国际接轨,企业还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改变落后的管理手段以济身发达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缩小我们的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方式与国外的差距以得到国际监理更多的认同;提高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对外工程项目档次和带动设备材料出口;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等等。
4、加强国际合作是“十一五”期间国际工程一个重要手段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影响更加明显,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联合已成为一种现实。
大型跨国集团有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或地区有实力、可靠的知名承包商联手参与竞标的趋势。
此举不但可以享受投标优惠,而且减少投资和风险。
国际市场的大型项目,往往是综合性强,专业门类齐全,许多不是独家公司可以承揽的,与东道国公司联手将为自身融入国际和地区的承包市场带来新的机会,拓展更多空间。
此外,为了提高外经企业整体实力和综合能力,企业之间的联合也是切实可行和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加大我省外经企业整体融入国际承包领域的程度和步伐。
合作拓展市场的方式、途径可以和大跨国集团公司的工程资质和实力的优势互补以共同参与当地项目的国际竞标,大型施工实施公司也可以与具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更大限度地拓展境外市场等。
(二)进一步调整并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战略是“十一五”的重点
当前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程项目日益朝着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承包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承包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我省必须进一步调整并优化主体结构,培养骨干企业,实施大企业战略,按照“走出去”开放战略,紧密配合省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利用省内相对富余的工程建设能力,鼓励我省企业走向国际承包市场已经势在必行,为此我省要加快赋予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专业工程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扩大外经队伍,形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优势和作用,以大揽大。
对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协调与合作,在融资、项目信息、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特别是外经业务业绩突出,技术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将给予更多关注,为重点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经营环境,尽快培育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
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在巩固和深度开发亚洲、非洲和中东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加强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主体的环西南太平洋市场的开发,同时,力争在以俄罗斯为主体的独联体市场的开拓有所突破。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要着力拓展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及海湾国家等重点市场,并争取在中南美洲和南太岛国有所突破。
开展外派劳务业务方面的工作思路应该是:
明确一个目标,注意两个问题,抓好四项工作。
1、明确一个目标。
要明确发展外派劳务的目标,即在摸清本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和特色后,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的外派劳务发展目标。
2、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规避风险。
从事外派劳务业务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扩大经营规模。
目前,商务部已明确取消外派劳务经营公司外派劳务人员保证金缴纳制度,改为由外派劳务经营公司向相关银行申请保函和外派劳务人员自行向保险公司购买履行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
近几年来,我省外派劳务总体情况还算可以,但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一是容易产生负面国际影响,影响国家声誉。
因此,在外派劳务经营活动中,要切记按安全、效益、规模的顺序来安排工作。
二是维权。
要切实维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对雇主的违法、违约行为,要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和我国驻外使馆联系,寻求保护和帮助。
外经公司在签订合同时也要注意维护我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抓好四项工作。
第一是抓好政策平台的搭建工作。
根据国家关于外派劳务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外派劳务实际,我省相继制发了《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指南》、《对外劳务合作文件汇编》等文件,这些政策法规对规范当地外派劳务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确保外派劳务规范和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是抓好外派劳务宣传动员工作。
营造外派劳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外派劳务工作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而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又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方式。
因此,要认真收集本地外派劳务先进事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宣传的重点应放在外派劳务办理程序、出国务工需要注意的常识上,使劳务人员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树立“重合同、守信用”的意识,增强其规避风险、克服困难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第三是抓好外派劳务的部门协调工作。
外派劳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若干部门。
只有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指挥下,各部门相互紧密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外派劳务的良好运行机制。
第四是抓好金融支持的工作。
鉴于部分劳务人员经济条件较差,在支付外派出国的前期费用和履约保险金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信贷担保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应当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拓宽业务经营中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为外派劳务人员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的方式。
(三)深化境外企业体制改革积权扶持企业“走出去”
1、深化境外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总体要求是,围绕境外企业的发展,开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
积极鼓励和引导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将国内资产(房产、存款和股票等)作为抵押,以自然人身份个人持股,并允许私人持股比例超过50%,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深化境外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参照境外企业所在国或地区企业的分配方式,制定出与其近似的工资福利标准,逐步过度到企业分配当地化。
对外派到发展中国家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地区津贴。
二是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将经营管理者年薪收入与境外企业的经营难度、经营风险和经营业绩紧密结合起来。
三是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采取带资风险承包、超额分成的方式。
四是对经营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实行股票期权、高额退休金等分配奖励措施,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激励机制。
3、完善境外企业的约束机制。
实行境内投资主体责任制和境外项目法人责任制,通过双重责任制对项目确定、资金筹措、投资措施、经营管理、债务偿还、资产保值增值等实行全过程负责,特别是应重点围绕规范境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境外资产经营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境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是试行境外企业风险抵押经营,或者对境外企业风险抵押经营,或者对境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契约化管理。
三是建立以外汇、税收、国有资产安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同时母公司对境外企业实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制度,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
(一)设立“走出去”发展资金。
省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我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主要支持设立境外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输出、在国内的贷款贴息为工程保函提供担保等,具体办法由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二)简化审批程序。
对境外投资项目,主要从服务的角度,核实企业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指导企业了解当地环境,遵守当地法律。
外汇管理局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查,重点审查投资用外汇的真实性合法性,对可行性报告仅作形式审查,不再要求企业提供投资所在国现行的外汇管制法规和规定。
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人员临时出国可申办前往同一国家的“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国有效”任务批件。
(三)海关要积极落实国家境外加工贸易鼓励政策,对境外加工贸易项下出口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可享受通关便利,涉及出口许可证或配额的,给予优先安排;外汇管理部门对境外带料加工装配项下的货物出口要适当延长收汇核销期限。
各企业境外带料加工项目要积极申请国家100%贴息贷款的支持。
(四)本省有实力、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集团),要主动将“走出去”作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制订海外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鼓励实行属地化经营,逐步实现人才当地化,境外企业可推行经营者持股、期权、期股、薪酬属地化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五)建立政策协调交流制度,为企业“走出去”服务。
各级政府部门要与今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建立政策协调交流制度,落实国家在信贷、外汇、退税和保函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
按照“政府协调,企业负责”的原则,积极为有前景的大型境外投资项目、境外工程争取对外承包工程贷款、对外工程保函风险专项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履约保函贴息、外汇周转贷款贴息、境外投资保险等国家优惠金融政策和其他商业贷款。
争取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对外担保、境内外融资、跨境资金流动等方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必要、合理的用汇和外汇核销、退税出台便利化措施。
推动企业参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海外投资保险,并给予应交纳保费的20%的优惠,积极宣传,引导企业用好海外投资保险政策。
(六)企业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国外市场进行前期考察、参加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洽谈会的费用以及国外承包工程项目投(议)标的标书购置费、项目初步设计费、初步考察费和调研费,给予20%的补贴。
(七)支持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使用商务部“对外工程保函专项基金”,即对符合条件的外经企业为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而从国(境)内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给予不高于两个百分点的贴息。
五、建立“走出去”服务体系
(一)增强为“走出去”服务的意识。
各级领导和部门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把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作为加速我省经济国际化进程、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来抓。
有关部门要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对外开放工作议事日程,在研究工作、布置任务、组织团组出国考察洽谈、举办展览会、招商会等重大活动中,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发展。
(二)建立“走出去”协调工作机制和应总机制。
建立由省政府牵头,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外办、省外汇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在“走出去”方面所制定的鼓励政策;研究我省“走出去”长远规划;及时协调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问题,从工作体制上保障“走出去”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
协调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
建立以上部门参加的境外企业、人员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在遇到境外战争、自然灾害、罢工、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时,确保我省境外人员、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形象。
(三)建立“走出去”信息服务网络。
利用网络设立我省“走出去”信息平台。
包括国别投资环境资料库、国内项目推介库、境外投资政策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信息库、境外资源类投资开发目录,对我省各类优势产业、企业、产品开展网上推介。
省商务厅要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处、驻外企业、国际友好城市、海外友人、国外有关政府部门、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和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的联系,广泛收集信息,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及时将最新消息提供给企业。
定期举办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培训班和境外加工贸易政策、境外投资政策说明会,向企业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文件,使企业能及时获取有效的政策信息服务。
(四)设立“走出去”专家委员会。
省商务厅委托有关机构设立本省“走出去”专家委员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开展“走出去”专题培训。
在海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人才、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其他企业共同“走出去”,扩展企业的价值链,形成产业,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五)培育“走出去”发展的人才队伍。
各单位可采取长期与短期、国外与国内、脱产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外经贸一线人员进行国际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各类企业要积极吸纳具有国外工作经历、掌握复合型知识的中高级人才,充实跨国经营人才队伍。
六、完善企业“走出去”的监管制度
(一)各企业要按照参加境外企业联合年检、统计工作,按时准确地报送资料。
各部门要通过境外企业联合年检、境外投资直接统计、外经统计制度,及时动态地掌握境外投资和外经工作的运行情况。
(二)各企业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实行风险责任制。
加强与所在国律师行的合作,防范投资风险,保护合法利益。
(三)对诚信守法,状况良好的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人员出入境、金融支持、企业宣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凡不按国家规定申报境外投资国内审批手续的企业或连续两年不向国内相关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和经营情况、不服从管理的境外企业,不得享受国家、省市外经贸方面的优惠政策,并通告境内外有关机构,停止办理相关手续。
连续两年经营不善的企业应及时进行整顿。
(四)省商务厅要抓好业务指导,规范并定期检查落实境外企业向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室)的报到登记制,推动我省境外企业参加中国境外企业协会。
国有资产部门要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
建立完善的人、财、物监管模式,严格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和考核制度,确保国有境外资产的保值和增殖。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情况
1、基本情况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9年至1990年为起步阶段,累计完成营业额64亿美元,其中1990年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
1991年至1999年为稳步上升阶段,年完成营业额由1991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85亿美元;
2000年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完成营业额由2000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17亿美元。
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357.9亿美元,签订合同额1859.1亿美元,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逾1600家,业务遍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
20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完成营业额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