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815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表明《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正确;

材料说的是墨家,没有涉及诸子百家,故A错误;

完整的科学体系、贵族阶层的旨趣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墨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与“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符,故A错误;

B是道家的思想,排除;

“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正确;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以德行仁者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3.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

【答案】B

【解析】A.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

B.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源于书写材质,正确;

C.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

D.草书得名体现出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演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金文源于书写材质。

本题以书写字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形成与演变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4.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正确;

君主至尊、“存天理,灭人欲”、新发展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正确。

A项说法片面,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年代适中。

6.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以看出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出版个人著作问题,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的信息,故B项错误。

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

需要掌握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表明昆曲很受欢迎,是因为它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D正确;

陆王心学、等级观念材料未涉及,故AC错误;

京剧比昆曲出现的晚,故B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解题的关键是“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8.

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奇珍异兽是长颈鹿,“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表明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B正确;

传统绘画类型、传统观念更新材料未体现,故AD错误;

明朝并未解除海禁政策,故C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

9.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逐渐严重,中国人民看到西方国家的先进,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因此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大减少,故C项正确。

A项是鸦片战争后,不全面,应排除。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

D项明显过于表面,应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1.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

材料中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需要掌握清末发式变化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清末发式变化的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依据题干材料“1920年”、“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说明马克思主义影响利益增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观念,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运动,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中的人穿着长袍马褂、西式服装;坐着马车、人力车以及出现中国传统建筑和西式建筑,由此可知,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的特点,故D项正确。

题干图示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故A项错误。

图示反映的是新旧并存的现象,说明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

清末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是汽车、电车等,这在图示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需要掌握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答案】A

【解析】“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正确;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错误;

C材料未体现,排除;

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故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

15.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表明元曲来源于生活,受到欢迎,故A正确;

寄情山水、句式整齐、内容丰富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元曲,解题的关键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元曲,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

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

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

故事后的按语说:

“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主要目的是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列强的侵略,因此世界列强不可能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需要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

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结合材料时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表明这场争论对社会主义、劳农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正确;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错误;

欧美的社会制度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18.1923年底,孙中山认: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表明孙中山认为国民党组织方法不好,需改善,“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表明孙中山认为俄国有成功的方法,可以学习俄国的方法,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正确;

苏俄革命的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而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错误;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

19.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过程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揭开序幕;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C项正确。

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1930年,故A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是1927年;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

遵义会议是1935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是1938年,故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程和选项事件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程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

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表明梭伦认为道德胜于财富,具有人文精神,故D正确;

奴隶制度、权利平等、抨击贫富差别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梭伦改革,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C

【解析】“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表明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