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74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研究性学习教案

 

八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单位:

杜坪中学

教者:

周少坤

时间:

2014年上学期

 

八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这门功课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课本,作为一门功课来授课。

所以我们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和学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小去,在“做”、“实验”、“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课程。

它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设计,有的放矢的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又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选择小学习,在生活小发展,在探索小创新。

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接触社会的范围较广,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较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操作为主。

通过观察、触摸等形式,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形,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1、使学生获得亲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答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

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方法措施:

 

1、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允许学生节外生枝,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观点,变教师传授为引导、帮助、促进,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

2、积极探索多种实施模式,体现学科特点。

把交流与指导密切结合,互相渗透,灵活运用,注意组织活动的周密性,减少预设性,增强对生成性的关注与把握。

注重课程活动设计的容量与难度,符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兴趣。

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合作中的探索、分享效应,提升与扩展活动的内涵。

3、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于综合实践课实施的支持网络,打破学校界限,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与家庭资源。

更多地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搞的活动、学校的有关活动相结合,以整合的观点看待问题、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

周活动安排

1——2:

阐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台背景、目的、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步骤。

3——9:

学着做部分

10——15:

自己做部分

15——18:

主题乐园部分

19——20:

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

布可以用石头织成吗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授课人:

教学过程:

师:

自古以来,人们用来织布的,通常只有两种原料:

一种是植物纤维,就是棉花和苎麻等,它们可以织成各种棉布和织物;另一种是动物纤维,那就是蚕丝和毛等,可以组成美丽的丝绸和呢绒。

可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增加了人造纤维等新的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增加了一种新的纺织原料,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毫无生命力的矿物,也就是最普通的石头。

讲授:

用石头制成玻璃纤维,再织成布,叫玻璃布。

由于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等许多特性,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在电气、化工、航空、冶金、橡胶、机械、建筑、轻工业等部门,代替原来所用的棉布和绸缎呢绒。

探究:

坚硬的石头为什么也能像棉花那样用来织布呢?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用棉花织布是先将棉花的纤维纺成纱,然后经纬交叉,织成了布。

我们已经知道了石头制玻璃的过程。

石头织布也可以说是石头制玻璃的发展呢!

因为石头织布首先是将砂岩和石灰石等轧碎,放到窑炉里,再加进纯碱等原料,用高温把它们熔化成液体,然后把它拉成玻璃纤维,再纺纱织成布。

玻璃是很坚硬而又很脆弱的东西,可是它拉成丝后,它却变得很坚韧的了。

玻璃丝越细,它的挠度和拉力就越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不但用玻璃丝织成玻璃布,还用玻璃丝来增强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的牢度,就像在混凝土里放入钢筋一样。

玻璃纤维,今天已应用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光通信上面去了。

有一种叫做“玻璃纤维管镜”,是用上千根玻璃纤维制成的管子,每根纤维直径只有千分之一毫米,能反射光线,使它沿着管子通过。

把它装在照相机上,可以拐弯照相。

课题:

有烧不着的纸吗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授课人: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俗话说:

“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

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

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

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可以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

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探究,分析:

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

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

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好像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

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形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

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课题:

有一遇到水就燃烧或爆炸的金属吗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授课人: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的金属,少说也有二三十种。

其中象铜、铁、锡、铅、锌、铝等,几乎天天要和它们打交道。

也许你的印象中,金属似乎都是不怕水的。

可不是吗?

把一块铁或者铜放进一盆水里,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你也许不会想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一些金属,它们是碰不得水的,如果让它们遇上了水,立刻就会引起一场火灾和爆炸。

锂、钾、钠等,就是这样的金属。

探究:

演示:

把一小块金属钾投进一杯水里,会看到,在金属钾的周围立刻会连续不断的放出许多气泡来,好象这不是一块实心的金属,而是一个压缩空气的出气口似的。

原来这是钾正在推开水中的氢离子——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而成的——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

氢离子无可奈何,只好变成氢气,从水中逃出来。

由于钾和水作用时产生的热量,超过了氢气的燃点,于是氢气被点燃了。

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为什么钾和水作用时会闪出火光和有爆炸声的缘故。

空气中也有水——水蒸气,为了不让这些淘气的家伙调皮捣蛋,人们只好将这些金属泡在煤油或汽油中保存。

总结:

你可以用手拿一块铁、一条铜线,但千万不要用手去拿锂、钾、钠。

你的手上多少有点水,一旦和它们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放出的热很多,会把你的手灼伤的!

那么怎么拿呢?

可用镊子去夹。

或用一张吸水纸先将它们挡住,然后隔着纸拿起来。

 

课题:

石头里拧出的“水”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授课人: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当我们通常形容一个人吝啬到极点的时候,常用“从石头里榨出水来”这句俗话来说。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科学家、技术工人们能从石头里榨出“水”,早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讲述:

有这样的一家纺织厂,它的原料既不是棉、羊毛,也不是蚕丝与化纤,纺织出的布象绸缎一样光亮柔软,不怕虫咬,也不怕酸碱的腐蚀,即使放在水中也烧不起来……它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呢?

是石头,更为确切地说,是石灰石,纯碱与砂子。

那不是制造玻璃的原料吗?

是的。

这家纺织厂纺出的正是玻璃纤维,织的正是玻璃布。

我们首先来看看玻璃纤维和布是怎样纺织的呢?

这让我们看一下这家独特的纺织厂的生产线就明白了。

视频播放:

在原料场上,堆满了大量石灰石、砂子和纯碱。

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

砂子是比较纯的二氧化硅(SiO2),而纯碱来自化工厂,叫碳酸钠(Na2CO3),它在我国北方的盐湖中也有出产。

经过精选的这些原料各自用破碎机碾成细粉,洁白的细粉通过传送带汇集到一起,按一定的比例混和后送入一个十几丈长的窑。

窑的两旁有好几对炉子,向窑中喷出炽热的煤气火舌,窑中的温度高达1500℃,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钢铁都溶化。

在烈焰的烧炼下,石头驯服了,软化了,变成了透明的、流动的玻璃水。

课题:

噪音的污染与防治2

课时

备课时间:

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毕艳红

教学目标:

了解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了解控制,减少噪音的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减弱噪音的途径,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生活中控制噪音的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提问引入: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好,如果这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所讲效果也特别差,好像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

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

新课教学

提问: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噪音吗?

学生活动:

二人一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拿出所查资料。

明确:

噪音即噪声,通常指那些噪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提问:

我们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是噪音,那么噪音有什么特点?

和其他污染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讨论、辩论,看有关资料,弄清以下二个方面:

噪音和其他污染不一样,与人的主观愿望有关,与人的生活状态有关,与人的主观评价有关。

同样一种声音,各人的感觉不一样,同一种声音在不同时刻的感觉也不一样。

噪声也不像我们前面所了解的各种污染,它是局部的、暂时的,在空气中传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噪声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那样,可以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噪声停止了,危害和影响也就消除了。

提问:

你们知道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

讨论后学生明确

交通噪音:

汽车、火车、飞机

生产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