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069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靖江市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靖江市2021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答案】D

【解析】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故选D。

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单一制国家形式下实行的自治形式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具有联邦行政区域性质

C、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统一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答案】B

【解析】在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推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

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

部事务。

故选B。

3、下列地形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答案】A

【解析】比较选项中的地形区,四川盆地位于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以东,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

业发达,人口密度大;而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以西,自

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

故选A。

4、下列批办意见不恰当的是()。

A、拟同意

B、同意,请XX科承办

C、请XX同志阅处

D、阅

【答案】AD

【解析】批办不能只阅不批,或是只批“拟同意”或“阅”之类模棱两可文字,必须提出具体可行的批办意见,提出如何具体组织解决公文中提到的问题。

所以答案选AD。

5、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鸟巢”在建筑外形上相呼应,其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

念。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设想

【答案】C

【解析】水立方与鸟巢是新的建筑形式,体现的却是中国传统理念,因此可以说这两种新形式的出现是在对

传统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发展得来的。

故选C。

6、以下关于黄河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B、黄河干流贯穿八个省、自治区

C、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河南孟津

D、汾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答案】A

【解析】B项,黄河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C项,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河南孟津。

D项,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故选A。

7、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并形成一个社会()

的重要标志。

A、社会发展

B、道德建设

C、文明程度

D、以德治国

【答案】C

【解析】社会公德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

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

故选C。

8、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最好的办法是()。

A、沟通

B、批评

C、争辩

D、忍让

【答案】A

【解析】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

过程。

只有经过沟通,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故选A。

9、下列反映公历八月初的农谚是()。

A、处暑动刀镰

B、小暑不算热

C、大暑在伏天

D、立秋忙打靛

【答案】D

【解析】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10、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提出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第一部类是指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部门,其产品用于生产性消费;第二部类是指生产各种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其产品主要用于个人消费。

这种产业分类法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来源之一,是投入产出表的基础。

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竞争规律

【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其他规律是派生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价值规律的基本

内容和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A项正确。

故选

A。

1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责令赔偿

B、责令悔过

C、责令停产停业

D、限期改正

【答案】C

【解析】《行政处罚法》主要规定了以下七种行政处罚:

(1)警告;

(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因此C项当选。

13、在命令这类公文结构中,没有或极少用到的是()。

A、发布机关

B、主送单位

C、发布日期

D、领导人签署

【答案】D

【解析】命令是下行文,上行文需要有领导人签署,平行文和下行文可以不用领导人签署。

故选D。

14、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设定。

A、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法律

【答案】D

【解析】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15、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这主要是由于()。

A、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C、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

D、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故选D。

16、下列属于我国副省级新区的有()。

A、上海浦东新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珠海横琴新区

D、重庆两江新区

【答案】ABD

【解析】珠海横琴新区为我国的副厅级新区,其余均为我国的副省级新区。

故选ABD。

17、公文的特点主要包括()。

A、法定作者

B、规范体式

C、法定效用

D、易于流通

【答案】ABC

【解析】公文的特点主要有法定作者、规范体式、法定效用。

1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问答函主要用于上级与下级机关之间

B、问答函主要用于上级与平级机关之间

C、问答函主要用于平级与下级机关之间

D、问答函包括问函与答函两种

【答案】D

【解析】问答函具体分为问函和答函两种。

问函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本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应当予以解决但又无

据可查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函请有关单位予以解答。

答函回答的问题也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

问题。

使用该种函的单位可以通过答函的方式回答问函单位所提出的问题。

故选D。

19、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A、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B、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答案】D

【解析】公共事业管理文化包括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实践应验以及公共事务观。

其中,公共管理的价值观,既

包括公共管理人员个人的价值观,也包括某些明显的阶级、集团或机构的公共管理价值观;公共管理的实践经

验。

公共管理活动的经验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公共管理者通过管理实践来获得经验、加深认识,并反过来

指导新的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

故选D。

20、“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这体现了()。

A、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

B、国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C、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

D、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重要补充。

B项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出国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

D项

正确,确立“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

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故选

D。

21、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问题的是()。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答案】A

【解析】滥用省略可能会出现把公文中原本不该省略的内容省略掉,从而造成语句表述不完整。

故选A。

2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创建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鲜卑族:

前秦:

拓跋珪

B、契丹族:

辽:

耶律阿保机

C、蒙古族:

元:

成吉思汗

D、女真族:

后金:

皇太极

【答案】B

【解析】A项,拓跋珪即道武帝,北魏王朝的建立者,鲜卑族,错误,排除A项。

C项,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错误,排除C项。

D项,后金是努尔哈赤建立的,错误,排除D项。

所以答案为B项。

23、下列关于公告与通告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A、从知照范围看,公告面向国内外,而通告则只面向一定辖区范围的群众

B、从性质上看,公告内容属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重在知照性;通告内容专业性较强,或宣布行政措施,或告知具体事务,兼有知照和约束的性质

C、从发布方式看,公告一般通过新闻媒体发布,通告则采用在相关地区张贴或登报、广播的方式

D、从公文类型上看,公告属于法定公文,通告属于事务文书

【答案】D

【解析】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两者都是法定公文。

故选D。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强调的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为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

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进行认真实践就不能得到真知,主要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故选C。

25、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规定、理由及依据

C、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规定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程序及依据

【答案】A

【解析】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6、对()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A、金融

B、国税

C、国家安全机

D、公安机关

【答案】D

【解析】依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7、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A、联单式

B、簿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