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5447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 第8单元 第2讲 体温调.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2讲体温调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

血糖调节

考点一|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体温稳定的原理: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

(2)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①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②调节中枢:

位于下丘脑。

③感觉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

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

呼气排出。

(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

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

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产生:

下丘脑产生。

释放:

垂体后叶释放。

作用部分:

肾小管和集合管。

功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判断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说法正误。

(1)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

【提示】 体温调节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

(×)

【提示】 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前者是主要来源。

(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

(√)

(7)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

【提示】 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即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下产热均等于散热。

2.据图回答:

(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a、b、c表示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的变化有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3)体温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1.体温平衡的调节

(1)体温:

指人体内脏器官的温度。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温调节的作用,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2)调节过程

2.水盐平衡调节

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6点归纳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2.水盐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3.在身体多处(如口咽部)有感受局部失水的感受器,它可以引起饮水行为。

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5.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6.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

机体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要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视角1体温平衡调节的过程分析

1.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部分体温调节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D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调节机体体温,A、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即提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加产热,C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由于体温调节特别是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热,D错误。

]

2.(2017·眉山调研)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维持体温恒定,A正确;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t3后产热量也是等于散热量,D错误。

]

解答体温调节相关试题的基本程序

1.首先,要搞清楚是炎热环境还是寒冷环境,注意区分两种环境条件有什么不同。

2.其次,应该搞清楚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的不同。

3.再次,还应知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最后,还应了解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

视角2水盐平衡调节

3.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A正确。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

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

4.(2017·福州质检)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

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

”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摘除肾上腺

饮用清水

饮用生理盐水

适量盐皮质激素

1

2

3

4

5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D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B正确;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C正确;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D错误。

]

水平衡调节3种生理指标的曲线分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

考点二|血糖平衡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B细胞。

(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A细胞。

(3)上述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血糖平衡失调

(1)低血糖:

血糖浓度偏低。

(2)尿糖异常:

尿液中含糖量超过正常值。

(3)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

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已被证实的诱因之一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

1.判断下列关于血调平衡调节的说法的正误。

(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原因是体内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

(2)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与激素作用无关。

(×)

【提示】 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参与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两者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

(3)胰岛素能促进三个血糖去路,同时能抑制三个血糖来源。

(×)

【提示】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两个来源。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

(5)在生物体内,肝细胞中的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提示】 在生物体内的肝细胞中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原,糖原也可以分解成血糖。

(6)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

【提示】 核糖体参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和运输,线粒体供能。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关系。

(√)

2.据图回答:

(1)图中激素①②分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判断依据是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

(2)饭后5小时,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分别是升高、减少。

(3)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激素②的受体,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胰岛素无法与组织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

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即b途径;

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即e途径;

③胰岛素,即d途径。

(3)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①下丘脑:

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②胰腺: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③肝脏:

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④骨骼肌:

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并不明显。

(3)糖尿病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危害:

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5)治疗:

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视角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其调节过程

1.(2017·四川重庆月考)下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肌肉细胞进行②过程

A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血糖的氧化分解是血糖的主要去路,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但不能抑制①过程,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的,C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

2.(2017·潍坊模拟)如图是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C.2~2.5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B [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

]

视角2血糖调节失衡引起的疾病

3.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C [从图示看出,基因突变鼠在运动后血糖浓度低,因此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或其受体;而胰岛B细胞受损时,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会出现高血糖症。

]

4.人类糖尿病可以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简要发病机理模式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能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于________(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

在临床中________(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影响①物质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①物质的分泌,另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①物质的分泌。

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的共同调节。

【解析】 

(1)由图分析知,①由胰岛B细胞分泌,是胰岛素,其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

(2)由图分析知,②表示葡萄糖载体,Ⅱ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受体缺乏所致,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

(3)由图分析知,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B细胞合成分泌异常,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由酷似胰岛B细胞膜结构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为Ⅰ型糖尿病。

在临床中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治疗。

而Ⅱ型糖尿病不可以。

(4)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由题干分析知,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激素)的共同调节。

【答案】 

(1)胰岛素 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葡萄糖载体 高 胰岛素受体不足

(3)Ⅰ型 Ⅱ型

(4)血糖浓度 神经和体液(激素)

糖尿病的病理及血糖浓度变化曲线的分析

1.从“激素”和“受体”两个角度解释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1)激素: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受体:

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

注:

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而发生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岛素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

2.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

图1       图2图3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考点三(实验)|尿糖的检测

1.用斐林试剂检测

(1)实验原理:

葡萄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2)实验步骤

实验组:

斐林试剂2mL+糖尿病患者尿液2mL

蓝色

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

斐林试剂2mL+正常人尿液2mL

蓝色

无变化。

2.用尿糖试纸检测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准备:

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检测:

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观察:

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记录:

将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实验注意事项

(1)取样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2)斐林试剂使用时一定注意先加NaOH,再加CuSO4,并且要水浴加热。

1.尿糖试纸检测尿糖的实验原理分析

(1)尿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对比,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对照实验的一般过程

取样(等量、编号)→检测(等量试剂)→观察→记录

科学对待检测结果

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

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

1.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

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

如图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葡萄糖

b+c;c+d→e

A.表达式中,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B.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

C.表达式中,c为无色化合物

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

C [由图可知,a能将葡萄糖分解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故a是葡萄糖氧化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B正确;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c为过氧化氢,不是无色化合物,C错误;由于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D正确。

]

2.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当血糖浓度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或糖尿病。

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材料:

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④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2滴液体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一步确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尿糖检测的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材料可知是:

葡萄糖与葡萄糖试纸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

(3)由实验材料及对照实验的原理知,实验中应做5组实验,即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模拟尿液样本甲、模拟尿液样本乙;然后依次进行检测和对比得出结论。

(4)若实验结果无明显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样,造成不同溶液的混合。

仅凭尿液样本并不能判断患病与否,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答案】 

(2)葡萄糖与葡萄糖试纸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 (3)①5 ②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液、甲尿液、乙尿液 ⑤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 ⑥重复步骤④,并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另外4种溶液,分别记录试纸的颜色变化 (4)①可能用同一支滴管取样品,造成不同溶液的混合。

 ②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真题验收|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6·全国丙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故A项正确。

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故B项错误。

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C项正确。

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D项正确。

]

2.(2012·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B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

]

3.(2016·全国丙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