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510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总备课

教学目标:

1.认读29个生字,正确读写2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

3.培养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4.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和名言。

7.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8.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9.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

10.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读书方法。

11.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1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德育渗透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读书的目标。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3.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4.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单元重点:

1.书信。

2.修改作文。

3.阅读方法。

4.习作。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单元难点:

书信的格式与修改的习惯培养。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会积累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及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搜集、阅读有关周恩来的书籍及文章。

学情分析:

(复备)

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两个班共计46人)

预习内容

生字词预习

初读课文

摘抄

搜集资料

正确完成

37人

42人

46人

10人

完成有误

9人

4人

36人

问题举例

数笔画字形错误:

振、巡、嚷、惩。

字音:

振、惩。

6人读书不流利,出现读音错误。

36人没有搜集资料。

分析:

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要求完成,学生摘抄认真,能够摘抄有价值的词句,在搜集资料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

3、理清课文思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

2、理清课文思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周恩来的课文内容。

(当学生不能完整的叙述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说。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课文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了解学情,为讲读课文做准备。

②、读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说说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③、理清课文思路,谈谈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词。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⑤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新词。

完成语文目标上的题目。

5、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从周恩来所见、所闻、所感中体会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正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当学生不能完整的叙述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说。

2、完成语文目标上的看拼音写词,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②读读周恩来与伯父对话的句子,谈体会。

③默读周恩来产生疑问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周恩来产生疑问的句子,理解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找出来读一读。

3、学生围绕周恩来疑问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分角色朗读全文,谈论: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的原因是什么?

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周恩来又有了哪些了解?

小组交流,汇报。

说话练习:

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侯的故事,你一定深有感触。

让我们来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

①学生自主确定要了解的人物。

②小组模拟对所要了解人物进行了解的方式:

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了解活动。

展示学习收获。

8、教学总结。

通过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9、作业布置:

①找一找文中的四字词语,再抄写下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你还知道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哪些事情,找一找,讲给家人及小伙伴们听。

 

附: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与伯父对话

一连串疑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妇女受欺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方法的掌握)

②学习叶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的待人态度。

(对人物的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学情分析:

(复备)

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两个班共计46人)

预习内容

生字词预习

初读课文

摘抄

搜集资料

正确完成

40人

38人

46人

16人

完成有误

6人

8人

30人

问题举例

数笔画错误:

翻删。

字形及字音:

荐翻删燥昏糊

8人读书不流利,出现读音错误。

30人没有搜集资料。

分析:

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要求完成,学生摘抄积极。

在搜集资料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

4、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词。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5、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从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文章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

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说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分层布置作业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

未来**家。

(对文字感兴趣的学生完成)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27、乌塔

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复备)

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两个班共计46人)

预习内容

生字词预习

初读课文

摘抄

搜集资料

正确完成

40人

36人

46人

8人

完成有误

6人

10人

38人

问题举例

数笔画错误:

漱、惬、驳。

字形及字音:

10人读书不流利,出现读音错误。

38人没有搜集。

分析:

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要求完成,摘抄作业认真,在搜集资料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学生在查找资料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这种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欧洲的地图)课前同学们查找了有关欧洲的资料,谁能根据自己的资料回答几个问题:

欧洲的面积有多大?

欧洲都有哪些国家?

一、课题导入。

1.(出示欧洲的地图)课前同学们查找了有关欧洲的资料,谁能根据自己的资料回答几个问题:

欧洲的面

积有多大?

欧洲都有哪些国家?

2.(师板书课题)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利用暑假游历了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要求: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尝试自己理解,如果自

己解决不了的,请做下标记。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读书情况。

(1)同桌交流并读书。

(2)读字词。

(6个生字、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语塞、蒙)

(3)学生交流读书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引发思考,辩论探究。

1.提出主要问题:

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