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7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docx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相关说明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2.启用时间

自2015年春季使用。

3.考核目标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诗歌散文。

本课程以文体作为基本架构,介绍诗、词、散曲、古文、骈文、赋等文体的体制特征、发展演变,以及各种文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把握各种文体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加深对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并进而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在考核中,对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有初步的认识,考核形式多为填空、选择等客观性试题;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考核形式除填空、选择外,将增加简答类题目;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考核形式包含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

4.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文字教材《古代诗歌与散文》(陈文新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第1版)制定的;本考核说明是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2.考核手段

制发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要求学生定期完成计分作业。

平时作业的题目类型包括:

(1)讨论。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指定关于某一作家作品的若干题目,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学生认真研读作品及参考资料,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2)指定题目论文。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提供若干论题,学生自选论题,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提交规定字数小论文一篇。

(3)阶段性测验。

在本次考核范围内建立阶段性测验题库,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4.计分方法

将统一安排四次计分作业,每次作业及形成性考核总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每次作业成绩均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5.考核要求

考核任务安排如下:

序次

布置时间

提交时间

权重

第一次

第5周

第10周末

25%

第二次

第7周

第12周末

25%

第三次

第10周

第15周末

25%

第四次

第12周

第17周末

25%

具体题目及完成要求,将在形成性考核册上进一步明确。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测。

2.命题原则

第一、命题内容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命题内容应当体现“点”“面”结合的原则,即在注意覆盖面的同时,又应注意突出重点。

每份试卷内容的覆盖面应为教材70%以上章节,分数比例较高的题目应主要出自重点章节或为重要问题。

第三、命题内容应当体现难度适宜的原则,较易、适中、较难三个层次的题目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适中”层次的题目应占50%以上。

3.考试手段

采用笔试的形式。

4.考试方式

采用开卷方式。

5.考试时限

时间长度为90分钟。

6.特殊说明

可以携带文字教材。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解答要求

考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前面两类题目为知识型或称客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说对教材熟悉的程度,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20%左右;后面两类题目为能力型或称主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后面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80%左右。

一、填空(每空1分)

1.《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的七律组诗。

2.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二、选择(每题1分)

1.苏轼的《赤壁赋》在文体上属于___________。

A大赋B骚赋

C文赋D骈赋

2.晚唐词人______________被尊为“花间鼻祖”,他对词体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温庭筠B韦庄

C李商隐D李煜

三、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2.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

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每题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2.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

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

1.杜甫

2.桐城派

二、选择(每题1分)

1.C

2.A

三、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答案要点:

(1)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

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杂言体和五言诗。

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影响也非常大。

2.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

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

3、揭露社会动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

四、论述(每题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

(1)善于化用典故和融化前人诗句,形成典雅的语言风格。

(2)完善了慢词长调的章法结构。

打乱时空顺序,时间上顺叙、倒叙、插叙交相使用,空间上回环往复,将开合变化、离合顺逆等笔法引入长调创作中,使其章法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

(3)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

严格平、上、去、入四声的用法,并且更多变化,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

(4)善于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间接抒发身世之感和兴亡之叹,为南宋词咏物重寄托开无数法门。

2.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

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比是打比方;兴则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

(2)《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即以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

(3)《诗经》和《离骚》为中国文学确立了重比兴的传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

(4)曹植、杜甫、李商隐等人的诗,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词都擅长运用比兴手法。

四、课程考核内容

为提高复习的效率,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重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

同时,课程内容本身也确有一般和重点之别,需要给予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的把握。

下面就以文字教材的章节为序,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作一个简单的提示。

第一章 《诗》、《骚》传统

第一节《诗经》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风、雅、颂赋、比、兴从《诗经》到嵇康的四言诗

《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

第二节屈原《离骚》及其他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离骚》的比兴与象征从《离骚》到骚体赋《九章》与《九歌》宋玉的《九辨》与悲秋其他署名宋玉的作品屈原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教学要求:

了解: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从《诗经》到嵇康的四言诗。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从《离骚》到骚体赋;宋玉的《九辨》与悲秋;其他署名宋玉的作品。

掌握:

风、雅、颂;赋、比、兴;《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离骚》的比兴与象征;《九章》与《九歌》;屈原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第二章 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

第一节  汉代乐府

乐府与乐府诗的搜集汉乐府诗的分类《陌上桑》与《焦仲卿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叙事诗的新发展曹操的乐府诗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的吴歌与西曲吴、楚风情与水乡情调《西洲曲》北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木兰诗》

第三节  唐代新乐府

杜甫等人的拟乐府诗:

“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白新乐府新乐府的得失及其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

乐府与乐府诗的搜集;汉乐府诗的分类。

南朝的吴歌与西曲;吴、楚风情与水乡情调;《西洲曲》;北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木兰诗》。

元白新乐府;新乐府的得失及其影响。

掌握:

《陌上桑》与《焦仲卿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叙事诗的新发展;曹操的乐府诗;杜甫等人的拟乐府诗:

“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第三章 古诗

第一节五古:

从《古诗十九首》到庾信

五言诗的渊源与形成《古诗十九首》与五言古诗的体制特点曹植:

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陆机、潘岳与太康诗坛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永明体的兴起与谢朓、阴铿、何逊等人的五言诗宫廷诗人集团的形成与宫体诗的兴起庾信的五言古诗及其地位

第二节唐宋以降的五古

陈子昂“复归风雅”与唐初五古王维、孟浩然、李白与盛唐五古杜甫的五古:

“于唐以前为变体,于唐以后为大宗”韩愈、柳宗元与中晚唐五古苏轼与宋代五古明清格调、神韵两派的五古

第三节七古:

从鲍照到李白

七言古诗的渊源与形成鲍照:

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古的诗人《春江花月夜》与初唐歌行李白的乐府歌行高适和岑参盛唐歌行与盛唐气象

第四节杜甫以降的七古

杜甫的“七言大篇”“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宗”韩愈七古与中唐诗风的新变李贺及其七古的氛围、意象《琵琶行》、《长恨歌》与元白叙事诗苏轼的七古:

“子美、退之之后,一人而已”陆游与南宋七古元好问与辽金七古高启、吴伟业与元明清七古

教学要求:

了解:

五言诗的渊源与形成;陆机、潘岳与太康诗坛;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永明体的兴起与谢朓、阴铿、何逊等人的五古;宫廷诗人集团的形成与宫体诗的兴起;庾信的五古及其地位;苏轼与宋代五古;明清格调、神韵两派的五古。

七言古诗的渊源与形成鲍照:

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古的诗人;《春江花月夜》与初唐歌行;韩愈七古与中唐诗风的新变;陆游以外的南宋七古;元好问与辽金七古;高启、吴伟业与元明清七古。

掌握:

《古诗十九首》与五言古诗的体制特点;曹植:

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陈子昂“复归风雅”与唐初五古;韩愈、柳宗元与中晚唐五古。

高适和岑参;李贺及其七古的氛围、意象;《琵琶行》、《长恨歌》与元白叙事诗,陆游七古。

重点掌握: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王维、孟浩然与盛唐五古;杜甫的五古:

“于唐以前为变体,于唐以后为大宗”。

李白的乐府歌行;盛唐歌行与盛唐气象;杜甫的“七言大篇”“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宗”;苏轼的七古:

“子美、退之之后,一人而已”。

第四章 近体诗

第一节五律

永明体——律诗的前驱宋之问、沈佺期与五律的定型王勃、杜审言与初唐五律王、孟五律“以自然兴象为佳”杜甫与五律的新变中晚唐五律苏轼的五律江西诗派及其影响下的五律元明清五律

第二节七律

七律的体制及其定型杜审言、沈佺期与初唐七律王维七律与盛唐气象杜甫与七律的集大成境界刘禹锡、李商隐与中晚唐七律西昆体的盛行与衰微王禹偁、林逋的七律苏轼、黄庭坚与北宋中后期七律陆游、元好问与南宋、辽金的七律元明清七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