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05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课题

总复习

(一)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十单元

第一课时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这一课时复习表内除法,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复习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除法表

学具

练习本

教学内容及步骤

二次生成

一、回顾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

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小黑板)

32÷4=81÷9=

15÷5=24÷6=

42÷7=40÷8=

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

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

(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

16÷8=9÷3=

45÷9=56÷7=

49÷7=2×4=

45÷5=56÷8=

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

21○3=720○5=25

6○9=5430○5=6

 

总复习

(一)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

21○3=720○5=25

6○9=5430○5=6

 

课题

总复习

(二)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十单元

第二课时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这一课时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题卡

学具

练习本

教学内容及步骤

二次生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

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1)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2)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

并画出来。

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

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

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总复习

(二)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课题

总复习(三)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十单元

第三课时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这一课时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情景图

学具

练习本

教学内容及步骤

二次生成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

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

620+100=120+360=

二、整理复习。

基本训练

填空。

克和千克都是()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重量是可以用()称一称。

1千克=()克

角是由一个()两条()组成,比直角大的角叫(),比直角小的角叫()。

把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叫做()。

(一)复习质量

1.物体有轻有重,引入:

一支笔和一本课本,用手掂一掂,就知道那个重一些。

要知道物体的质量(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一称,通常使用的有:

天平、磅秤、台秤、电子称、弹簧秤等。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2.比一比

5千克4800克

1千克900克

2800克3千克

(二)复习认识图形

1、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处处都有角,你们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出示: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要想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钝角。

3.用长方形纸,折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三)平移:

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一条直线运动叫平移。

旋转:

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运动叫旋转。

四、专项训练

比一比

2千克2000千克5000克4800克

1千克900克2800克3千克

以下面的点为角的顶点,按要求画角。

...

画一个直角画一个锐角画一个钝角

总复习(三)

 

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课题

总复习(四)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十单元

第四课时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法

问题教学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统计图

学具

练习本

教学内容及步骤

二次生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

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

12÷3=4(次)

一共要花:

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4.复习统计图。

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

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5.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6.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

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

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总复习(四)

小明:

12÷3=4(次)

一共要花:

6×1=6(角)

8×3=24(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