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54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docx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教案首页

课题

模块一、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

班级

课时

2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简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类

2.举例说明哪些为水溶性成分,哪些为脂溶性成分?

3.正确理解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

德育渗透

在详细介绍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概况时,应联系前人为发展这门学科所做的不懈努力和作出的杰出贡献,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教育学生能够象前人一样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及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好自己的各门功课,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媒体

新知识

新技术或

参考资料

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chemotaxonomy)。

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

(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

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

双语教学

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chemotaxonomy

有效成分activesubstances

无效成分inactivesubstances

教案

授课人:

课题

一、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时间

地点

教室

教学目标

1.简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类

2.举例说明哪些为水溶性成分,哪些为脂溶性成分?

3.正确理解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

学生情况

班级:

人数:

出勤: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导言:

一、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植物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化学变化,总称为代谢(metabolism)。

植物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简单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综合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

这种在合成物质的同时又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同化作用(assimilaiton)或合成(anabolism)。

另一方面,植物又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

这种在分解物质的同时又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叫做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或分解(catabolism)。

有些植物,能直接利用无机碳化合物来合成有机物,这些植物称为自养植物(autophyte),如大多数高等植物和少数具有色素的微生物。

另有些植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经代谢转化为自身的生命物质,这些植物称为异养植物(heterophyte),如某些微生物和少数缺乏色素的寄生高等植物。

从进化观点来看,异养植物是最先出现的一些比较原始的生物类型,光合细菌是异养植物发展到自养植物的桥梁。

自养植物在植物界最普通且很重要。

自养植物的同化作用又分两种类型: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进行合成,即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

此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6CO2+6H2O=C6H12O6+6O2

5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有合成必然有降解,两者构成了植物代谢的过程。

各种化合物的合成和调节。

合成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代谢和降解代谢,在每个合成或降解反应中都由酶进行调节。

合成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初生代谢(primarymetabolism),所生成的物质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类、RNA、DNA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metabolites)。

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如:

甙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化合物等,它们称为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metabolites),这个代谢过程称次生代谢(secondarymetabolism)。

一、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

生药虽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但95%以上来自植物,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大多为维持本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合物,这些成分含量较高,而生理活性一般较小,临床应用不多。

而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特殊成分,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较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通常把生药的化学成分分为三类:

1.有效成分(activesubstances)

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这类成分仅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包括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类等等,如:

利血平(reserpine)是萝芙木降压的有效成分,苦杏仁甙(amygdalin)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醇(emnthol)和薄荷酮(menthone)是薄荷辛凉解表的有效成分。

2.辅成分(adjuvantsubstances)

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有些辅成分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

洋地黄皂甙能促进洋地黄强心甙的吸收,从而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有些辅成分能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质,可保护槟榔碱(arecoline)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到肠中才被游离出来,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3.无效成分(inactivesubstances)

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它们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2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的生药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成分是否是有效成分、辅成分或无效成分。

如:

鞣质在地榆与五倍子中为有效成分,在大黄中为辅成分,而在肉桂中为无效成分。

同时应从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药中越来越多的化学成分被认识,用于药理研究,进而被开发用于临床。

原来认为是"无效"成分,现在不少已发现了它们的医疗价值,而成为有效成分了。

如:

天花粉蛋白质有引产、抗癌作用,蘑菇多糖(lentian)对实验动物的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绿素能促使肉芽生长,菠萝蛋白酶有驱虫、抗炎、抗水肿的作用。

二、概述

1.中药是由许多类型化学成分组成的。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是指构成天然药物有机体所有化学物质的总称。

2.化学成分的分类:

1>.根据生理活性分类

有效成分activesubstances(如前述)。

有效部位:

在提取分离过程中得到具生理活性的混合物,有效成分存在于其中,但二者亦有区别。

无效成分(inactivesubstances):

在植物体中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的总称。

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划分:

相对的、发展的观点。

2>根据结构分类

①生物碱:

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态为亲脂性,生物碱盐为亲水性。

②甙类:

由糖与非糖结合而成。

甙为亲水性,甙元为亲脂性。

③挥发油:

单萜、倍半萜、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亲脂性。

 

2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④有机酸:

含羧基的一类化合物。

小分子易溶于水,大分子难溶于水。

⑤鞣质:

多元酚类化合物。

亲水性。

⑥氨基酸、蛋白质、酶:

多为亲水性。

⑦糖类:

单糖及低聚糖为亲水性,多糖为亲脂性。

⑧------⑩自学。

3〉根据溶解性能分类

水溶性成分:

生物碱盐、氨基酸、蛋白质、酶、甙类、小分子有机酸、水溶性色素、鞣质等

脂溶性成分:

游离生物碱、挥发油、脂肪、蜡、树脂、脂溶性色素、甙元、大分子有机酸等

4〉根据生化途径分类

初生代谢产物:

直接由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合成的化合物。

其特点为:

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含量甚高,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

如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对人体医疗作用较弱,常被视为无效成分。

次生代谢产物:

由初生代谢产物得到的成分。

其特点为:

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广泛,往往集中于某一器官或部位,含量较低,大多对人体生理作用较强,常被视为有效成分。

如生物碱、挥发油、甙类等。

 

40min

 

5min

 

1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了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成分及分类,对天然药物化学有了基本了解,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参考

文献

姚新生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三版

王宪楷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杨其蕴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陈友梅主编中药化学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教案首页

课题

二、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常规提取技术

班级

课时

2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说出常用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

2.解释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3.举例说明影响溶剂提取的因素(概述)

★4.能够进行化合物及提取溶剂极性的比较

德育渗透

通过水、乙醇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溶剂它的优点是价廉、安全、易得,但它也有缺点,溶出的水溶性杂质多,而乙醇虽价高,易燃,但溶出的杂质较少,教育学生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科学也不例外,看待事物应从两方面分析,既要看到它的优点,又要看到它的不足,这样才能真实客观地认识事物,分析事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媒体

新知识

新技术或

参考资料

超声波提取法:

(UltrasonicExtraction)此法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较高的家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加速药材中化学成分进入提取溶剂的一种提取方法。

据报道,超声波强化提取20~40分钟,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率,所用时间仅为一般提取方法的1/3或更少。

此外,它为室温提取,可避免高温对化学成分的不良影响。

目前超声波提取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提取方法,在药物生产和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药典》在许多药材含量测定项下,明确规定必须使用超声波提取,以提高被检成分的溶出率,保证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双语教学

超声波提取法UltrasonicExtraction

提取distill

分离abruption

鉴定critical

教案

授课人:

课题

二、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常规提取技术

时间

地点

教室

教学目标

1.说出常用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

2.解释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3.举例说明影响溶剂提取的因素(概述)

★4.能够进行化合物及提取溶剂极性的比较

学生情况

班级:

人数:

出勤: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导言:

1.溶剂提取法

(一)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

一、溶剂提取法

(一)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5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

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的乙醇中也难于溶解。

淀粉虽然羟基数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难溶解于水。

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极性,所以能溶于水,不溶于或难溶于有机溶剂。

甙类都比其甙元的亲水性强,特别是皂甙由于它们的分子中往往结合有多数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而皂甙元则属于亲脂性强的化合物。

多数游离的生物碱是亲脂性化合物,与酸结合成盐后,能够离子化,加强了极性,就变为亲水的物质,这些生物碱可称为半极性化合物。

所以,生物碱的盐类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而多数游离的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溶剂,一般以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

鞣质是多羟基的化台物,为亲水性的物质。

油脂、挥发油、蜡、脂溶性色素都是强亲脂性的成分。

总的说来,只要中草药成分的亲水性和亲脂性与溶剂的此项性质相当,就会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即所谓“相似相溶”的规律。

这是选择适当溶剂自中草药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据之一。

(二)影响溶剂提取法的因素:

1.提取溶剂的选择

(1)选择原则:

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不可与成分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价廉、安全、易回收。

应遵循“相似相溶”原则:

溶剂的极性与成分的极性相一致。

“相似相溶”原则在中药提取中应理解为:

提取极性大的成分选择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小的成分选择极性小的溶剂。

 

3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极性的判断原则

功能基的极性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

极性基团数目越多,分子的极性越大。

同系物中分子量越大,极性越小。

分子的对称性越大,极性越小。

常见官能团的极性顺序―――羧基,酚羟基,羟基,胺基,硫基,醛基,酮基,醚基,酯基,炔基,烷基

常见溶剂的极性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脂,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常见化学成分的极性--------极性分子包括单、双糖,无机盐,生物碱盐,甙类,小分子有机酸,有机酸盐。

非极性分子包括油脂,挥发油,树脂,甙元,游离生物碱。

(2)提取溶剂的种类-------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脂,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水:

水是一种强极性溶剂。

中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

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

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

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

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

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

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

中药传统用的汤剂,多用中药饮片直火煎煮,加温可以增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外,还可能有与其他成分产生“助溶”现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亲脂性强的成分的溶解度。

但多数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即使有助溶现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

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

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质类成分,在减压浓缩时,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浓缩的困难。

通常可在蒸馏器上装置一个汽一液分离防溅球加以克服,工业上则常用薄膜浓缩装置。

 

15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

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

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

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

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除油脂、橡胶、蜡等外,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

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

乙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

由于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历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

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

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

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

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中草药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

(3)原料的粉碎度:

一般粉碎成粗粉,花类、叶类16目,根与根茎类20目。

(4)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

时间:

理论上浓度差=0实际中水提0.5小时/次醇提1小时/次

温度:

加热提取效率高,但对热不稳定者加热不超过60度

次数:

理论将有效成分提取完全

实际有效成分明确者,以该成分的显色反应、沉淀反应不明显为准;有效成分不明确者,一般提取3~4次。

 

30min

 

2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掌握了常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并解释了溶剂提取法的原理,能够进行化合物及提取溶剂极性的比较。

参考

文献

姚新生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三版

王宪楷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杨其蕴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陈友梅主编中药化学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教案首页

课题

1.溶剂提取法

班级

课时

2

课型

综合

教学目标

1.说出影响溶剂提取的因素

2.说出溶剂提取法各种提取方法的适用提取溶剂、提取范围、提取装置及注意事项。

德育渗透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中药要实现现代化,中药要走向世界,必须保证中药的质量,而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成分提取的准确性、高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并且要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媒体

新知识

新技术或

参考资料

分子蒸馏法:

(MolecularDistillation)分子蒸馏法是一种特殊的高真空蒸馏,一些高沸点的有机物用常规的真空蒸馏是无法进行的,因在未达到沸点就已经分解或聚合,而分子蒸馏在高真空下(1pa)物料未达到沸点时进行的,且被蒸馏物受热时间短(一般在几十秒内),所以能确保一些高沸点且又对氧、对热敏感的有机物在蒸馏时不被氧化、聚合、分解而变质。

因而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

如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分离;油脂的精制;维生素的浓缩;成品的脱色等。

双语教学

分子蒸馏法MolecularDistillation

提取distill

分离abruption

鉴定critical

樟脑camphor

浓缩inspissation

过滤filtration

教案

授课人:

课题

1.溶剂提取法

时间

地点

教室

教学目标

1.说出影响溶剂提取的因素

2.说出溶剂提取法各种提取方法的适用提取溶剂、提取范围、提取装置及注意事项。

学生情况

班级:

人数:

出勤: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导言:

1.溶剂提取法

(二)

(二)影响溶剂提取法的因素:

4.提取方法:

用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1)浸渍法:

浸渍法系将中草药粉末或碎块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适用提取溶剂:

水和乙醇

  提取范围: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提取装置:

工业上用浸渍缸,实验室用烧杯

  注意事项:

溶剂需将药粉浸没;加石灰水或白矾防腐;必要时可以加热但温度不能超过60度。

2)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

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

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漉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

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

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漉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

一般用水或稀醇做提取液,可用于受热易破坏成分的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提取液易发霉。

但是室温提取效率较高的方法。

5min

 

10min

教法:

讲授

比较

归纳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时间

教法教具

提取溶剂:

水或稀醇

 提取范围:

受热易破坏的成分

 提取装置:

渗漉筒、收集器(锥形瓶)等

 注意事项:

将药材粉碎成粗粉;装药量为渗漉筒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药粉松紧度适宜;渗漉筒中的液面高度要高于药粉;渗漉液的流速控制在每分钟30滴至60滴;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停止提取。

3)煎煮法:

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

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

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

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