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547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docx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夏季大联考A

甘肃、河北、新疆、贵州京海2011年夏季大联考

语文(卷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糙(cāo)米     衣钵(bō)     豆豉(chǐ)    提纲挈(qiè)领

B.兴盛(shèng)   畜(xù)牲             狼藉(jí)      乳臭(xiù)未干

C.起哄(hǒng)           渐(jiàn)染           倔强(jiàng)         曲高和(hè)寡

D.吮(shǔn)吸    忖(cǔn)度    泥泞(nìng)   岸芷汀(dīng)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4名青年向53岁出租车司机箍颈及强抢钱箱。

司机拚命反抗并呼叫,4人无法得手跳车逃去,赶来的警员前来兜抄,终在附近拘捕4名疑犯。

B.泰国政府宣布吊销前总理他信的普通护照。

理由是,流亡国外的他信不时以视频连线方式与“红衫军”对话,想在泰国动荡的局势中火中取栗。

C.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下滑趋势,中央采取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的。

D.最近,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舆论认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美、俄、中鼎立的格局逐渐显现,但其功能各得其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铁道部坦言:

一旦发现有铁路职工参与倒票,一律解除劳动合同;因管理不善或失职造成本单位倒票行为的,实施干部责任追究。

B.我国已步入使用深海拖曳观察系统等海洋高新科技的先进国家,成功地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7000米水下机器人的深海试验。

C.埃利斯在美国爱达荷州一个狼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听同事说一群野狼从加拿大进入该地区,于是决定深入其中,零距离接触这群野生动物。

D.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200多年前,阿基米德掌握了足够的光学知识,设计出了一种能点燃敌人战船的秘密光学武器。

,。

,但是它听上去比火箭、抛石机神奇多了,更适合用来讲故事,传说于是出现。

①笛卡儿认为那是虚构的故事

②轻信的古人从不怀疑,文艺复兴之后就不同了

③但是人们难以知道这样的武器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场

④这些实验结果当然不足以令人信服,用到实战上就更成问题了

⑤1973年,希腊科学家在雅典的一个海军基地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⑥而布封却在1747年用实验证明了阿基米德能够办到

A.⑥⑤①④③②B.⑤②④①③⑥C.③②①⑥⑤④D.④⑥①③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

进入秦汉,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官方文化。

它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文化范畴。

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

早在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就共同创造了早期的黄河文明,而齐文化、鲁文化正是夷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文化。

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从齐地靠海、土地瘠薄的实际情况出发,除继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不囿于周的宗法原则,而“举贤而尚功”;文化上,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

齐文化最终成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

鲁文化则是以周文化为主、以东夷文化为辅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经济上,由于鲁的封地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肥沃的土地适于农耕,这使鲁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农业文化的特征。

政治上,鲁国统治者强调周的宗法制度,主张“尊尊而亲亲”;文化上,则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

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进入战国,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

学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在此背景下,齐、鲁两大文化传统的交融日益发展,逐渐走上一体化道路。

秦及汉初,齐学盛极一时,这一时期齐学与鲁学的融合,为其后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构筑新的儒学体系作了理论准备;同时也为汉代儒学内部的齐学与鲁学以及今古文经学之争埋下了伏线。

经过东汉今古文经学的学术之争,双方相互批判又互相渗透,至东汉末年,一代经学大师郑玄会通古、今文经学,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一体化的过程。

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

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

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齐鲁文化实际获得了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齐鲁文化”的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鲁文化起先是一种地域文化,后来发展成官方文化,是渐进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文化。

B.齐鲁文化具有双重性,从历史范畴角度说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历史超越性。

C.齐鲁文化是早期黄河文明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D.齐鲁文化是在齐文化和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成为一种官方文化。

6.下列有关齐鲁文化与其他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文化与鲁文化合称齐鲁文化,或者说齐文化与鲁文化统称齐鲁文化。

B.齐文化与鲁文化是在周文化和东夷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

C.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融合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齐鲁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D.齐文化、鲁文化两大文化传统日益交融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齐鲁文化。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文化是一种功利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B.鲁文化是一种道德型文化,它的特点就是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

C.经济、政治、文化迥异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渗透,直接生成了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齐鲁文化。

D.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发展为官方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与它获得的政治和文化上的支配地位有直接关系。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子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馀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准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丕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

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选自《欧阳修》,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言深厚而雄博厚:

扎实B.以偿其素志素:

向来

C.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盛:

兴旺D.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贵:

珍贵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称道“韩文”的一组是()

①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②当尽力于斯义,以偿其素志③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④于进小为喜、退不为惧者⑤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⑥韩氏之义、之道,万世所共尊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①③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初应试科考的人大都推崇“时文”,古文不受重视,韩愈的义章冈尤人赏识而一直被埋没。

B.欧阳修得到脱落的韩文六卷后,一方面进行搜集、整理、校订、补缀,另一方面苦读韩文,进步很快,终于因此而步人仕途。

C.在作者等人的大力提倡下,整个社会形成了“学者非韩不学”的局面,本文还交代了“韩文”流行于世的原因。

D.这篇文章写得很朴实,没有丝毫的掩饰做作,感情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韩愈文章睥珍惜之情。

第II卷(6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译文:

(2)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小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

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4分)

 

(2)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⑴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⑵,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⑶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⑷,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刘 佛 谛

张中行

①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

对饮一两杯,佐以闲谈的朋友不过三两个,其中最使人怀念的是刘佛谛。

②刘佛谛名旌勇,字义方,佛谛是我建议他采纳的别名。

我们最初相识是在二十年代后期的通县师范,都是学生,他比我早两年。

说起相识,只是在洗脸室里,我们都到得晚,他很胖,动作迟缓,就外表说,像是在羊群里孤立一头牛,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

印象深还有另外的原因,他在学校以幽默出名,常说笑语,遇事满不在乎;又口才好,有相声的才能,据说一个人可以开教务会议。

模仿校长、训育主任,以及有特点的教师,可以惟妙惟肖。

当时给人起外号成为风气,他的外号来自英语,是fat,因为面容苍老,称呼时前面还要加“老”,有少数人宁愿直截了当,呼为老胖子。

③当时究竟谈过话没有,现在不记得了。

以常情推之,他是知名人士,我不是,也许对于我,连印象也没有吧。

到三十年代初,我上北京大学,住在沙滩一带,他原在山海关教书,大概因为东北沦陷,那个地方不能再安身,也到北京来,并也住在沙滩一带,于是交往就多起来。

我们都穷,但吃好些的欲望一如常人,于是就常常在一起用小煤火炉做饭吃。

吃什么要由手头的松紧决定,松时自然很少,所以经常是买十枚铜币的肉,这样也可以饱餐一顿。

有时候,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决定破例,就花七八角钱买个猪肘子,用微火炖烂,对坐享受一次。

总之,是渐渐共苦乐了,交谊就越来越深厚。

④当然,交谊的深厚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共同做饭吃,而是来自越来越相知。

我发现他的为人,是两种性格的奇妙混合。

他处理有关自己的事,是个乐天主义者,随遇而安,甚至及时行乐;谈天说地,扯皮取笑,常常近于玩世不恭;喜欢吃喝,常常顾前不顾后,简直可说是个享乐主义者。

但是对人就完全不同,就是嘻嘻哈哈时候也决不越礼,并且,更可贵的是真挚,对老朋友总是热心关注。

这种性格的影响有好坏两个方面。

好的一面是与不少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死后还留在人的记忆里。

坏的呢,都是与他自己有关的。

他聪明,新旧学造诣都不坏,可是因为乐天,不急于事功,应该有成绩而竟没有留下什么。

⑤依古训,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还是多说他的优点吧。

总的说,最值得怀念的是在坎坷途中相互的扶助。

这常常是在面对之时,周末的共饭,闲谈,抚今思昔就是一例。

也有时候不是对面,例如有一次,他住在家乡永清县一个村庄,是五月节前,穷得连买菜钱都没有了,家居无聊,到镇上散散心,万没想到接到我寄去五元钱的信。

回信说,他最不喜欢吃窝瓜,可是穷得要命,只能吃院里自种的窝瓜。

五月节来了,想换换样,居然就由天上降下五元钱,可见上天无绝人之路,云云。

我接到信,既欢乐又感慨,想到他曾开玩笑,说天老爷最糊涂,譬如他最喜欢吃鱼。

可是鱼有刺,最不喜欢吃窝瓜,窝瓜却没有刺,如果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会多好,于是又写一封信,说幸而天老爷糊涂,如果聪明,让鱼刺生在窝瓜里,他的境遇就更可怜了。

⑥此后不久,他回到北京,经人介绍,到宁晋县去做秘书工作。

行前同我商量,说当教师惯了,改行,有些不安然,想改个名字。

我说,就用昔年的外号,由英变中,写佛谛,不是很雅吗?

他同意,就用这个新名前往。

以后来了一封诉苦的信,说不只一次,遇见所谓通文墨的人士,见到他的名片就恭维说:

“您一定是佛学大家了。

”他说不是,对方以为是谦虚,他越矢口否认,对方越不怀疑,总之,闹得他进退两难,如坐针毡。

⑦幸而时间不很长,他又回到北京,重理旧业,被尊为佛学大家的尴尬局面结束了。

以后我们同住北城,见面的机会多了,周末共饭闲谈的机会也多了。

寒来暑往,风平浪静,都以为可以长此“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了,故人见面不便,从此就断了音问。

记得最后一面是1968年的夏天,是早晨,在我上班的路上,他估计时间,在路旁等我。

我们不敢多谈。

我只说是还平安,将来如何不知道。

转到说他,我说推想不会怎么样。

他说:

“那也难定,说严重就严重,说不严重就不严重。

”说完,他催我赶紧走,我们就这样永别了。

⑧直到1969年春天,才由他女儿那里知道,是1968年后期,说清查出身,发现故乡还有几十亩地在他的名下。

照当时的不成文法,这就要遣送还乡。

也许就因为怕走上这条路吧,在1969年年初,他在西郊新迁的一间个人独宿的小屋里喝了敌敌畏,“自愿”离开这个世界了。

据说死的几天前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给我的,但写后不久就烧了。

又死前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他女儿说,这是怕脏了,孩子们不能用。

⑨人生百年,终于不能免这样一次,走了也就罢了。

但他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所谓乐天主义,它的

力量究竟有多大呢?

我多年以为能够理解他,也许实际并不理解他吧?

每想到这里,总觉得没有看到他的最后一封信,真是太可惜了。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14.仔细阅读文章。

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第8段加点词语“自愿”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5.文章开头写道:

“周末总是很快地来到,昔日晚饭的欢娱已经多年不见了,可是忘却也难。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分)

 

16.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认为刘佛谛最值得“怀念”的理由。

(6分)

 

17.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

(8分) 

 

六、(15分)

1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评价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个字。

(5分)

两会“白话新风”折射新政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大白话”深刻、准确地概括了这三“民”之间的辩证关系,令人一读难忘。

“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不少,其通俗易懂的文风备受好评。

答:

(1)

(2)

19.仿照下面的示例,把“许诺”另换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3分)

       有人说,许诺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

   

 答:

20.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7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

她①后来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她③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

她⑥把小芹娘⑦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小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据2009年9月29日《西安晚报》报道,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蓉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京海夏季大联考(卷A)

语文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A.(B畜xù(chù)牲;C起哄hǒng(hòng).渐jiàn(jiān)染,D岸芷汀dīng(tīng)兰。

2.C(扭转:

掉转;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

A,兜抄:

从后面和两旁包围攻击敌人。

使用对象不妥,此处可用“围截”。

B,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不合语境,此处可用“混水摸鱼”。

D,各得其所:

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每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此处可用“各有千秋”。

3.C(A,缺谓语,在“单位”后加“出现”;搭配不当,应为“实施干部责任追究制。

”B,“步入”与“国家”搭配不当,改为:

我国已步入使用多波束侧身系统、深海拖曳观察系统等海洋高新科技的先进国家行列);D,偷换主语,可在“每人”前加“请他们”。

4.C③②紧承前文转折,①⑥承前文“文艺复兴之后",④是对前文的总结,且衔接下文。

(3分)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5.B历史超越性是从文化范畴的角度说的。

6.A齐鲁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不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了这两种文化,并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

7.C“直接生成了”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的是“逐渐形成”,而且不仅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渗透,还有其他地域文化。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8.D贵:

被……看重

9.D②说的是作者自己的愿望,④是说作者对仕途进退无所谓,⑤说的是作者自己订正“朝文”。

10.B“另一方面……步入仕途”不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这个地方偏僻闭塞没有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

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李免辅很好学。

我小的时候,常常到他家游玩。

(有一天)在墙壁间看见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装着一些旧书,我打开来看,得到唐代的《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我向李氏请求带这部书回家。

读了这部书,我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宏伟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穷究它的意义,只是徒然地看着它浩瀚无边。

好像很值得珍惜。

那个时候,天下求学的人都把杨忆、刘筠的作品当做标准的“时文”,(认为)能写这种文章的人就能科考高中。

获得名声,并用它来夸耀当世,没有称道韩愈的文章的。

我也正要考取进士,把学习礼部规定的诗赋作为自己应做的事情。

十七岁时到州里考试,被有司取消录取资格。

我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来重新阅读,就忍不住喟然长叹道:

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程度才罢休啊!

就奇怪当时的人不称道韩愈之文,又想起自己也没有时间学习它,只是时常在心中默念着,认为要通过考取进士取得俸禄来赡养双亲,取得俸禄后,就要尽力学写这样的文章,以实现自己的夙愿。

过了七年,我考中进士。

在洛阳做官。

当时,尹师鲁这些人都在这里,于是我们就一起写作古文。

我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来增补连缀它,又向别人求取所拥有的旧本来校对审订它。

那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作古文,韩愈的文章于是就流行于当世,到今天有三十多年了。

求学的人非韩愈不学,可以说是盛事了啊!

唉!

道,本来就有流行于远古却止于近代,在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现象,不仅仅是世俗的喜好或厌恶让它这样的,也有它理当如此的方面。

所以,孔子、孟子会惶恐不安于一时,却被千世万代学习效法。

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被人看重达二百年之久,但到今天却被普遍重视,这又不仅仅是喜好或厌恶所决定的,也许是时间越久意义越显明,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埋没,但最终还是会光耀世世代代。

这是“道”决定的。

我开始得到韩愈的文章,是在它被埋没被废弃的时代。

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足以用来追逐时人所喜好的以求取权势和利益。

于是就接近它、学习它。

那么我所做的哪里是因为急于追名逐利呢?

也只是久已有志于此罢了!

所以,我做官,晋升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职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早已经定下了,并且所学到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啊。

《昌黎先生文集》的版本来自四川,文字雕刻比现在世上流传的本子精美,但是脱落和错误特别严重。

在三十年中,每听到别人有善本,我必定找来订正。

最后残缺的卷帙,现在不再补上,是因为不肯轻率地增加。

我家中藏书万卷,只有《昌黎先生文集》是旧物,唉!

韩愈的文统和道统,是万代共同尊崇的东西,是天下共同传颂而亨有的遗产。

我对这本《昌黎先生文集》,只因为它是我的旧物而特别爱惜它。

四、

11.⑴也许是时间越久意义越显明,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埋没,但最终还是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道”决定的。

(关键词:

明、虽、无穷、当然)

⑵我做官,晋升时,我不会为之高兴;降职时,我也不会为之惧怕,大概是我的志向早已经定下了,并且所学到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啊。

(关键词:

仕、志、盖、宜然)

12.

(1)“浸”有浸染之意。

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语意相近即可)(4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诗人靠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