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4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docx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

高中哲学常识哲学原理归纳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内容: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

(2)方法论:

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运用:

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

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3)运用: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

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

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

(1)内容:

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运用:

①生产的发展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②三峡工程的建设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必然出现的问题。

③吸取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1)内容:

①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运用: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个人利益主体的功能,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大功能。

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③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内容: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②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方法论:

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运用: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

②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但是有生命力的新事物。

③正确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必须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

④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

⑤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规律客观性原理

(1)内容: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③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2)方法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3)运用: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结合历史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意义)

7、矛盾普遍性原理

(1)内容:

①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③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方法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运用: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认真学习和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③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判与自我批判等矛盾

8、矛盾特殊性原理

(1)内容:

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一刀切

(3)运用: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②企业的发展必须既面向市场,立足市场,又加强科学管理,抓紧技术改造。

③我国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要特别注意区分矛盾的性质,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1)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③二者又是可以变化的。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2)方法论:

①正确认识事物,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3)运用: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经验,党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全国。

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20世纪中国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1)内容: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但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运用:

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高度重视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1)内容:

①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运用:

①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②一国两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性质。

③正确认识形势和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缺点和错误要防微杜渐,对成绩和胜利不要骄傲自满。

12、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

(1)内容: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把内因和外因割裂开来

(3)运用:

①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

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自己的发展。

④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⑤技术引进的关键是消化和吸收,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利用外资要坚持平等互利原则,量力而行。

13、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

(1)内容: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④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2)方法论:

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

(3)运用:

①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脚踏实地、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③企业要优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学习要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