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031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docx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模板

跨断层测量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1993年下发)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形变场地跨断层测量(短水准、短基线、短程测距和短边三角测量)观测成果资料质量评定。

(2)参加验收评定的成果资料,必须经省局和队级两级验收,并具有检查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记录和验收报告。

(3)各项扣分除标注者外,一律以扣完本项规定分为极限。

(4)凡资料中发现的问题,已处理并合乎规范要求者,不再扣分。

(5)验收依据为《跨断层测量规范》(国家地震局,1991年)。

(6)评分项目及标准得分

序号

项目

标准得分

1

仪器检验

15

2

复测周期

15

3

操作规程

10

4

观测限差

10

5

记录、整饰

10

6

观测精度

25

7

成果表

10

8

两级验收

5

总分:

100分

二、评分细则

1.仪器检验(15分)

(1)水准测量

a.水准仪的检视;(1次/年)

b.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新仪器)

c.水准仪上的概略水准器的检校;(1次/年)

d.符合水准器符合精度或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性能与自动安平精度的测定;(1次/年)

e.十字丝的检校及视距丝上下不对称差与视距系数的测定;(1次/年)

f.光学测微器效用的正确性和分化值的测定;(1次/年)

g.调焦透镜运行正确行的检验;(新仪器)

h.”i”角的检验;(每期作业前、后及作业期间每15天检验一次)

i.”C”角的测定;(每年作业前、后及作业期间每半年测定一次)

j.水准标尺各部件完损的检视;(1次/年)

k.标尺上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校;(作业前及作业期间每月检校一次)

l.水准标尺弯曲差(矢距)的测定;(每年作业前、后及作业期间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

m.水准标尺分划线每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每年送检一次)

n.一副水准标尺零点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的测定;(1次/年)

o.水准标尺中轴线与底面垂直性的测定。

(1次/年)

(2)基线测量

a.用于测定倾斜改正数的水准仪及标尺检验的项目及要求全同水准测量仪器检验中的a、c、d、e、f、h、j、k,用木质双面标尺时圆水准器需每天检查;

b.用于定线测量的经纬仪每年作业前应检验的项目:

①检查仪器各部件的完损和性能情况;

②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

③垂直微动螺旋是否正确的检验;

c.基线尺尺长的检定;(1次/年)

d.基线尺温度系数及重垂重量的测定;(1次/5年)

e.通风干湿温度表的检定。

(1次/3年)

(3)短程测距(ME-3000)

a.测距仪支架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b.测距仪预热时间的检验;(新仪器)

c.反光镜性能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d.测距仪移相机线性的测定;(新仪器)

e.测距仪工作频率偏差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f.测频仪的检验;(每年作业前、后各一次)

g.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测定;(每年作业前、后各一次)

h.测距仪精度的测定;(每年作业前一次)

i.气象仪表的检定;(每年作业前一次)

1通风干湿温度表;(每三年一次)

2作业期间的野外互相检校;

j.经纬仪:

1新领用的仪器检验项目及要求全同于短边三角测量;

2每年作业前检查:

(a)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

(b)用垂直度盘测定光学测微器行差;

(c)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

(d)照准觇牌的检校。

(4)短边三角测量

a.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b.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c.照准部偏心差的检验;(每两年作业前一次)

d.水平度盘偏心差的检验;(新仪器)

e.照准部水准器格值的测定;(新仪器)

f.光学测微器隙动差的测定;(每两年作业前一次)

g.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每年作业前、后及作业期间每两个月测定一次)

h.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i.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每年作业前一次)

j.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每年作业前测定一次)

(5)仪检规定说明

a.常年连续作业每年测定一次的项目,应在作业前或上半年同月测定;

b.凡送外单位检定项目,可在规定时间内变动一个月。

(6)扣分规定

a.每期测前、测后及作业期间每半个月检校一次或互比自校者,缺测扣分0.5分/次;

b.每年测前、测后及作业期间每月至半年测定一次者,缺测扣1分/次;

c.每年及一年以上测定一次者,缺测扣2分/项;时间超限,扣1分/月;

d.基线尺尺长及温度膨胀系数缺检者,观测成果不予验收;有效期超限,扣1分/月;

e.检验资料应计算正确、清晰整洁,不合要求者扣0.1分/次;

f.资料不齐全、检验结果错误者等同缺测扣分。

2.复测周期(15分)

(1)凡已经认定的复测周期,不缺测、间隔时间不超限者,得15分。

(2)复测时间间隔超出规定的变动范围时,每迟移或超前一天,扣0.1分。

(3)每缺测一次扣分规定。

复测周期(次/年)

扣分

1

15

2

8

3-4

6

5-8

4

9-12

2

12以上

1.5

3.操作规程(10分)

(1)操作方法、观测程序、作业时间、气象条件以及注意事项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者,得10分。

(2)作业时间每延迟10分钟扣0.1分,全年累加,提前者加倍。

其它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0.2分。

(3)在验收中发现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对观测成果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者,以及转抄、凑数等伪造行为时,将由评审组追加扣分。

同时视情节严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

4.观测限差(10分)

(1)各项限差合乎规范要求者,补测、重测成果取舍和处理符合规定者得10分。

(2)各项观测手段限差项目:

a.水准测量:

视距、视距差、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基辅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丝校核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检测高差之差、环线闭合差及其它有关限差。

b.基线测量:

组读数差、尺差、长度互差、轴杆头水准观测限差及其它有关限差。

c.短程测距:

测回差、光段互差、气象互差、仪器高及反光镜高量测互差、仪器常数测定之限差。

d.短边三角测量:

角观测限差、测回差、三角形闭合差、条件闭合差等。

(3)某项限差超限或成果取舍不合理,扣0.5分/次,对最后成果质量影响严重者,由评审组研究追加扣分。

当观测成果各项限差均符合要求而重测者,扣2分/次。

5.记录整饰(10分)

(1)凡在现场观测的记录,要绝对真实。

原始记录mm及mm位以下数字不准改,违反者,每一处、次扣2分。

手簿各项记录凡擦改、涂改、开刀者,每处扣1分。

项目漏记者,每处扣0.2分。

(2)计算:

手簿中各项计算应正确无误,取舍合乎规定。

每一处不合要求者,扣0.5分。

(3)整饰:

手簿封面、付封面、记录表头等,各项填写齐全,字迹清晰、整洁。

一般情况下,有一项不合要求者扣0.2分。

(4)对于伪造现象、涂划严重、手簿记录和资料整饰多处不合要求、造成后果影响严重者,由评审组研究追加扣分,或其它方式处理。

6.精度评定(25分)

(1)水准测量:

a.用下式计算各场地全年观测精度M△

M△=±[(1/4n)〔ΔΔ/R〕]1/2

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以mm计;

R─测段长度,以km计,不足0.1km按0.1km计;

n─参加估算的子样数,当n小于20时,可与相邻场地一并计算。

b.用各场地全年观测的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Δ统一计算M△作为各单位当年进行精度评分的依据。

对各场地不分别评分。

c.评分标准:

M△:

①等于或小于0.20mm,得25分;

②每增加0.01mm,扣0.33分;

③等于0.5mm,得15分;

④大于0.50mm,无分。

(3月7日报形变测量学科技术协调组并征得同意将上述评分标准调整为:

M△:

①等于或小于0.25mm,得25分;

②每增加0.01mm,扣0.60分;

③等于0.5mm,得15分;

④大于0.50mm,无分。

(2)基线测量

a.计算公式

测量中误差M=±[〔VV〕/n(n-1)]1/2

相对中误差M/S

式中:

V——各基线尺丈量计算结果与其中数之差值;

N——参加丈量的基线尺数;

S——基线全长。

b.评分标准

(a)当基线长度为一、二尺段时:

相对中误差:

①等于或小于1/125万,得25分;

②分母数每减少5万,扣0.67分;

③等于1/50万,得15分;

④大于1/50万,无分。

(b)当基线长度为三及三尺段以上时:

相对中误差:

①等于或小于1/175万,得25分;

②分母数每减少5万,扣0.48分;

③等于1/70万,得15分;

④大于1/70万,无分。

c.评定办法

①计算各场地全年观测精度,并分别统计作业单位全部基线长度为一、二尺段与三尺段以上时的各平均精度。

②依据上述评分标准,对两平均精度分别评分,并取中数作为作业单位全年观测精度之得分。

(3)ME-3000测距:

a.计算公式

每公里测量中误差M=±[(1/4n)〔ΔΔ/D〕]1/2

每公里相对中误差M/1000000

式中:

Δ-光段差,以mm计;

D-观测距离,以km计,边长小于0.3km时,按0.3km计;

n-作业单位全年的测距边总数。

b.评分标准

相对中误差:

①等于或小于1/175万,得25分;

②分母数每减少5万,扣0.48分;

③等于1/70万,得15分;

④大于1/70万,无分。

(4)短边三角测量:

a.计算公式

测角中误差m=±[〔ΔΔ〕/3n]1/2

式中:

Δ——三角形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b.评分标准

测角中误差m:

①等于或小于0.16″,得25分;

②每增加0.01″,扣0.42分;

③等于0.4″,得15分;

④大于0.4″,无分。

c.评定办法:

由各场地全年观测精度取平均值作为当年成果精度评分依据。

7.成果表(10分)

⑴成果表需按《规范》要求填写,做到内容齐全、计算正确、书写整洁。

⑵观测成果必须及时输入国家地震局要求的各类的有关数据库。

每期作业结束后一个月之内向全国跨断层测量专业数据库报送观测数据;每年一月份报送上年度全部观测数据必要的勘误表。

⑶扣分规定:

缺一项扣1分;错一处扣0.5分;书写潦草,字迹辨认不清,每处扣0.2分。

8.两级验收(5分)

⑴队级验收:

a.由专职技术检查人员代表队级对作业组经200%检查后的成果,进行全面查视和不少于70%详查检验,并提交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记录。

b.提交验收报告。

主要内容为成果资料的分类、数量、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