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26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然烧

D.蜡烛熔化

解析:

A、西瓜榨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然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熔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C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解析: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其中R指的是氧气。

答案:

B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然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4.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

B.

给液体加热

C.

测定溶液的pH

D.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解析:

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八月丹桂飘香,故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错;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错。

答案:

B

6.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解析:

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7.“●”“○”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解析:

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纯净物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图D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8.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只有乙表面产生气泡,甲、丙都不反应;如果把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丙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乙>甲>丙

解析: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能产生气体,说明乙在氢前,甲和丙在氢后;如果把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乙>甲>丙。

答案:

D

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

B.Fe

C.CO2

D.KCl

解析:

A、H2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答案:

B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u+FeSO4═CuSO4+Fe

C.2Mg+O2

2MgO

D.Fe2O3+CO

Fe+CO2

解析: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故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铁的后面,铜不如铁活泼,所以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错误。

答案:

C

1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均正确的是()

A.碳酸钠、纯碱、NaCO3

B.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C.银、水银、Ag

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

解析:

A、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错误;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CO2,故正确。

答案:

D

12.某物质的化学式为CaWOx,其中钙元素为+2价,钨(W)元素为+6价,氧元素为-2价,则x值是()

A.2

B.3

C.4

D.5

解析:

钙元素为+2价,钨(W)元素为+6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6)+(-2)x=0,则x=4。

答案:

C

13.下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解析:

A、血浆的pH为7.35~7.45,呈弱碱性,错误;

B、唾液的pH为6.6~7.1,接近中性,错误;

C、胃液的pH为0.9~1.5,呈强酸性;

D、尿液的pH为4.7~8.4,接近中性,错误。

答案:

C

14.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

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

D.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解析:

A、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铈原子的中子数不是58,质子数是5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C

15.膳食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米、小麦

B.牛奶、鸡蛋

C.花生油、猪油

D.黄瓜、苹果

解析:

A、大米、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花生油、猪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黄瓜、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答案:

B

16.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X+5O2

4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C2H4

B.C2H5OH

C.C2H2

D.CH4

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5O2

4CO2+2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2。

答案:

C

17.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是()

A.14

B.16

C.18

D.20

解析:

由于该图示是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情况,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6,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核内质子数x为16。

答案:

B

18.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N2

C.O2

D.CO

解析: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答案:

D

19.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的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我国利益。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钢

B.金刚石

C.焊锡

D.黄铜

解析:

A、钢是铁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碳等杂质;

B、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合金,错误;

C、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

D、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答案:

B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②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③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水时碱性不断变弱,但其始终显碱性,pH始终大于7,故此图示错误;

B、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故此图示错误;

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此图示正确;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对,故此图示错误。

答案:

C

21.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2S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22.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解析: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例如氯化铵是盐,水溶液显酸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