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02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docx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

第一章环境、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

1.环境:

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自然环境包括4个层次:

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环境物理因素包括:

温度、湿度、辐射、气压、噪声、振动。

4.环境化学因素包括:

必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有害的化学物质。

5.环境生物因素: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6.人体的健康关系分为:

适应状态、代偿状态、损害状态。

人类的健康、亚健康、患病状态与在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物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有关。

7.环境因素有相加、独立、协同、拮抗作用等联合效应,也会随着人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条件和遗传等特异性有关。

8.环境污染物:

任何物质(或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

9.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遗传毒性。

10.急性毒性:

大量毒物在短期内作用,特点:

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污染源严重、易受地理气象影响。

11.慢性中毒:

低浓度有毒物质长时间反复作用,使机体内毒物大量蓄积或损害逐渐累积。

特点:

毒物剂量小、机体作用时间长、机体疾患呈慢性。

12.致癌作用:

环境致癌物诱发机体生成恶性肿瘤。

发病过程:

引发、促长。

5%由放射性导致,5%由病毒引起,90%与化学因素有关。

13.遗传毒性:

环境因素下生物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而子代发生遗传性损害。

14.上世纪的著名环境公害事件

性质

时间地点

事件

后果

急性

1952.12伦敦

SO2烟雾

4天异常死亡4000人

1955年洛杉矶

光化学污染

4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异常死亡

1984.12印度

农药厂毒气外泄

2500人死亡,20多万人中毒

1986.4苏联

核泄漏

30人死亡,27万人癌症

2003.12重庆

天然气井喷

243人死亡,2142人住院

慢性

1961年日本

石化企业污染物

6000多人呼吸系统损害、哮喘等

1953年日本

甲基汞污染

259人中毒,207人死亡

致癌

1973年宣威

燃煤致空气污染

肺癌

1972年启东

饮用水藻类毒素

肝癌

遗传

1953年日本

甲基汞

先天麻痹痴呆或其他畸形婴儿

1968越南

橙剂(二噁英)

肢体畸形、智力低下

15.中国目前的环保问题:

(1)1/3的中国土地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2)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3)不到20%的城市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4)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16.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17.温室气体包括:

CO2、CH4、N2O、H2O等。

地表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反射地表长波辐射。

但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使地表温度升高。

在之前的40年,地表温度上升了15%左右。

18.二氧化碳CO2的来源是工业排放、火山及森林大火、动植物呼吸;甲烷CH4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打嗝、放屁;一氧化二氮N2O来源于燃烧和汽车尾气。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0倍。

畜排放出的甲烷占了全球甲烷排放量的3/4,可以通过改变动物食谱改善甲烷的生产量。

19.臭氧层的功能是吸收紫外线,而氟利昂等碳氢化合物却破坏了臭氧层,使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到地表。

目前南极的臭氧层被发现有空洞生成。

20.酸雨是指雨、雪、雹、雾等降水的pH值<5.6,酸雨的成分是硫酸H2SO4、HNO3,废气排放中含有SO2和NO时,它们在空气后发生如下的反应:

SO2+H2O==H2SO3

H2SO3+O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第二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1.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2.人体内存在的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C、H、O、N、S、Ca、P、K、Ca、Cl、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o、Mo、Cu、Cr、Sn、V、Ni、I、F、Se、Si等。

其中的汞Hg、镉Cd、铅Pb、锶Sr、铷Rb为有害元素。

3.1970年代,英国著名地球化学家Hamilton等在研究人血与地壳物质的化学组成后,发现人体血液的组成不仅与海水成分相似,而且各元素的丰度分布趋势也有很多的类似性。

4.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是:

元素

生理功能

缺乏导致疾病

过量导致疾病

铁Fe

合成血红蛋白,参与氧运输及组织呼吸

缺铁性贫血

色素沉着、急性中毒

碘I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亢、甲状腺肿

铜Cu

氧化酶类,骨胶原蛋白和血管弹性蛋白组分

贫血、骨化、胆固醇升高

铜中毒

锰Mn

糖代谢,过氧化物歧化酶组分

不明

锰中毒

锌Zn

能量代谢、核酸代谢酶组分

改变味觉、损害皮肤、抑制免疫功能、侏儒症、糖尿病、高血压、男性不育

恶心、昏迷、致癌

5.碘的化学性质活泼,常以碘离子、碘化物、碘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土壤、水、空气中。

由于通过自然循环进入土壤的碘量较少,而且循环速度极为缓慢,因而普遍存在缺碘问题。

一般来说环境中碘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沿海>平原>山区>

海水>高山区,动物>植物

6.人体中最大含碘的组织是甲状腺,碘的功能:

参与甲状腺素合成,甲状腺素功能:

促进身体、大脑发育。

7.氟元素F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以化合态存在,其中在页岩、泥岩、云母岩、花岗岩中含氟丰富,在温泉水、海水中含氟量高。

8.氟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龋齿,氟过量会破坏钙磷代谢,导致骨骼变形。

饮用水中的过量氟可通过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方法去除。

9.铁是地壳第四大元素,以铁单质、铁离子、氧化物、亚铁盐、高铁盐形式存在。

10.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氧,注意力记忆力降低。

铁过量会导致机体急慢性中毒、血色病、糖尿病、肝硬化等。

11.铜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土壤、水体、大气和生物体中。

12.食物铜经小肠吸收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而后进入铜蓝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肌肉、骨骼中的铜占50-70%,20%在肝脏,5-10%在血液。

机体消化功能失调会导致缺铜。

 

第三章环境化学品与人体健康

1.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4.5的金属,包括金Au、银Ag、铜Cu、铁Fe、铅Pb、砷As、铬Cr、镉Cd等大约45种,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

2.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

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

铅、汞、铬、砷、镉。

3.汞可与烷基等生成脂溶性强的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易于进入人体,并通过血脑和血胎屏障,造成严重损害。

4.环境中汞的来源是火山活动、岩石风化、底泥释放和工农业生产及医院等。

5.1953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性病,暂称为“水俣病”。

1965年,日本新潟县阿贺野川地区也发生水俣病。

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富含甲基汞的水产品造成的。

“水俣病”的早期症状(急性与亚急性)有:

手指麻木、唇舌麻痹、说话不清、步态失调、吞咽困难、耳聋、视觉模糊、视野缩小。

6.砷:

类金属,几乎无毒,无机砷可以以多种价态存在,其中As2O3(俗称砒霜)毒性最高。

7.砷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含砷地下水(含砷矿藏及有色金属矿藏附近地下水);含砷煤的燃烧污染空气和食品(吸入或食入);含砷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废弃物);含砷农药、防腐剂、除锈剂等的使用。

8.As3+易与角蛋白结合,蓄积在皮肤、指甲、毛发。

皮肤病变表现为色素沉着,灰黑色或深褐色斑点;可同时有色素点、片、条状缺失(花皮病、乌脚病)。

9.重金属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我国产量为600吨/年;镉对土壤吸附力强,会污染农作物。

慢性镉中毒--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主要疾病为“痛痛病”(ItaiItaidisease)。

10.铅污染主要来源于颜料、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

铅中毒的主要表现是血卟啉代谢紊乱、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寿命短)、血管痉挛、神经衰弱、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肾脏损害。

11.铬是银白色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铬铁矿。

常见化合价有+2、+3、+6三种。

铬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岩石风化,由此而来的铬大多是三价铬。

12.三价铬和六价铬对人体健康都有害,被怀疑有致癌作用。

三价铬有致畸作用。

一般认为六价铬的毒性强,更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可在体内蓄积。

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要高100倍,是强致突变物质,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

13.汞污染的修复方法:

可以用大米草、芦竹、苎麻、柳树、红树、小叶黄杨、豌豆、小麦等植物进行修复,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改变土壤pH、添加螯合剂EDTA、改变土壤腐殖质的构成来进行修复。

14.水中六价铬污染的修复采用还原的方法:

Cr(VI)+还原剂Cr(III)

Cr3++3OH-Cr(OH)3

15.废水中的砷可通过沉淀法去除,废气中的砷可通过550-700℃的高温挥发,而对于土壤中的砷,目前发现用蜈蚣草、东南景天等植物超量富集的方法去除比较理想。

16.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s),也称为次生污染物。

17.食物链(foodchain,FC):

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相互依存的链状关系,称食物链。

18.生物富集(biologicalenrichment,BE):

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过程。

19.石油的主要成分是:

碳C、氢H、硫S、氮N、氧O,其中C和H占95%以上。

密度一般介于0.75-1.0,常温常压下C1-4为气态,C5-16为液态,C17以上为固态。

20.溢油事故主要来源于船舶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

21.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鱼类:

粘附在鱼鳃,使鱼窒息,降低水产品质量;

(2)水体:

阻碍空气交换和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美学:

破坏海滨风景,影响美学价值;

(4)污染:

油气污染大气环境,生成光化学烟雾;输油管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2.持久性有机物是指:

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残留、易于在人体、生物体和沉积物中积累并能致癌、致畸的有机物。

23.多环芳烃PAHs为最早被发现、最早被研究、数量最多(在已知的1000多种致癌物中,PAHs占三分之一以上)。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含碳物质(煤炭、汽油、木柴、烟草等)的不完全燃烧,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其中的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广泛存在,致癌作用强烈,研究也较深入,常以BaP作为环境受PAHs污染指标。

(吸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

24.在PAHs的致癌性调查中发现,它们能够引起肺癌、胃癌和皮肤癌的疾病。

25.内分泌干扰物:

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各种外源性物质。

来源于自然界的某些植物激素、动物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