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本.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00927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旅游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旅游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旅游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旅游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文本.docx

《旅游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文本.docx

旅游文本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这是它不同于科技、公文等其它应用文体的地方),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最忌罗嗦堆砌,不象汉语那样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

在很多情况下,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

例如:

例1.Tinyislands,withhunksofcoralreef,coconutpalmsandfinewhitesandonthem,arestrungaroundtheedgeofthepeninsulalikeapearlnecklace.

看起来就像一张实地拍下的照片(特别是斜体字部分),几乎全是景物的罗列:

“镶嵌在边缘的一串珍珠,大片鲜红的珊瑚礁,椰树,白色的沙滩”,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海岛风光图:

座座岛屿玲珑小巧,紧密相连,象一串珍珠缀成的项链,环绕着半岛边缘。

岛上珊瑚礁红,椰树成片,沙滩如银,景色如诗如画。

较之英语,汉语旅游景介的写作要显得“文采浓郁”一些(汉民族的审美感觉!

),似乎大多仰仗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

由于历来深受汉语古典山水诗词及山水游记散文一类作品的影响,汉语景介的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

因而,但凡写山水风景,中国人头脑中浮现的总是像《水注经》(北魏·郦道元)、《桃花源记》(晋·陶渊明)、《腾王阁序》(唐·王勃)以及徐霞客山水游记一类作品中那些熟悉而又优美的文句和韵律: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魄悸。

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混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北魏·郦道元:

河水·龙门],《水注经》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胜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反忘。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梁·吴均:

与朱元思书],《吴朝请集》

这是汉语文学散文的风格。

那么,对比一下汉语旅游景介的一些片段:

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

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锦绣峨眉》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

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

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

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庐山锦绣谷》

两下相比,文体风格一脉相承,别无二致,读来一样赏心悦目,大快朵颐。

这就是汉语旅游景介给人的美感。

置身于此,反观英语旅游景介,会觉英语的遣词用字过于平白,缺乏文采,这实则是出自汉语思维的一种心理上的错觉,换一种体验,感受亦会不同。

那么,如此优美的文句在旅游翻译中该如何翻译呢?

不妨看一则最简单的例子:

西湖如镜面,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绮丽。

TheWestLakeislikeamirror,embellishedallaroundwithgreenhillsanddeepcavesofenchantingbeauty.

汉语音韵和美,用字凝炼,简隽空灵,仅仅十七个字把西湖及周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千峰凝翠,洞壑幽深”,给读者留下的是一幅若隐若现、风格清雅的风景画面。

而译文仅用“embellish,deep,enchanting”这几个平白的字眼,通过上下文照应,就将原文的诗情画意展露无遗,看似直观景物的罗列(西湖像一面镜子,周围被青山深谷的迷人美色环绕装饰着),实则体现了英语语言文字的直观明快之美。

这使我们想起了上海交大毛荣贵教授有一段话十分精辟话语,不妨摘录如下:

在校园湖畔,与阔别故人纵谈翻译。

……此君至今还记得,初登译途,即遇“湖光山色”四个字,一时竟不知如何落笔,便简单地译成了“thebeautifulsceneryofthemountainsandlakes”。

如此翻译,心存自卑,叹自己英语修养不够,只得“搪塞”译之。

译完,他将译文交给外国专家审改,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交差”译文,老外居然认可。

他特意把“湖光山色”的优美内涵跟老外作了一番解释,希冀能够“抛砖引玉”,遗憾的是,无“玉”可引,外国专家耸肩做无奈状。

毛荣贵[M],2002:

196

“湖光山色”与“thebeautifulsceneryofthemountainsandlakes”,二者落差实在太大,汉语“光”、“色”二字的意境丧失殆尽!

因为,正是这“光”和“色”映衬出一派波光飘渺、山色葱笼的诗情画意,岂止是一个“山和湖的美丽风景”所能媲美的!

可见,“一个个汉字,仿佛是一个个小精灵,有生命,有魅力,简单的组合,平常的排列,就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营造一种意境,在读者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图画,产生一种美感,烘托一种氛围”(毛荣贵[M],2002:

196—197)。

然而,英文却是那样的直白。

看来,要达到汉语的这种气韵,如毛荣贵教授所言,的确有些“强英语所‘难’”(ibid:

159),这就是汉、英互译时的无奈和遗憾!

7.1.2文化渊源——语言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不尽一致

汉、英旅游作品写作手法上的这种风格差异,反映出来的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与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审美思维习惯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

“有意境而已矣。

”(王国维语)。

因而,人们常常将景物的内在意蕴依附于其外在的表象之上,使具象的景物获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做到情与景相融、虚与实相生、意与境相偕,在描绘外界自然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内在的情感美,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因而,其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我一体,具有一种超越现实、虚实不定的朦胧、变形之美。

例如用“灼灼”形容桃花之明艳,用“依依”曲尽杨柳之轻柔,其景物刻画常明晰不足而含蓄有余,多带模糊思维的痕迹。

加上汉语的行文用字历来有四六骈体、行文用字宜双不宜单的习惯,讲究四言八句,平行对偶,声情并茂且诗情画意盎然,这种风格几乎成了汉语景物描写的常式。

从英语写作的审美角度来看,汉语渲染的这些意象会过于笼统含糊而显得失真。

西方传统哲学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主张“客主分离”,更多地强调摹仿和再现,在描绘外界自然美时,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欣赏自然之美,语言表达客观实在,景物刻画直观明了,不象汉语那样“物我一体”,客主不分。

这种趋势反映到语言表达形式上,就出现了英语表达客观、简约的风格,语言上追求一种自然理性之美,行文用字最忌重复堆砌。

而另一方面,又十分讲究句式结构的逻辑层次和有机组合,语法规则十分严格,表现为一种严谨的空间搭架式立体结构,反映出英语表达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美学特点。

要加强语义、扩展信息,英语不是单纯靠词汇的添加,而往往是通过句型结构的上下递迭、前后呼应来实现,其深层意蕴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就隐含在句子的上下文之中,这与英语形态表义的特征不无关系。

因而,同义重复、用词累赘是英语表达之大忌,词汇的过多堆砌只会使结构臃肿松散,语义罗嗦零乱,反失其自然流畅之美。

英语的这一特点在各种文体中均有体现,特别是下面一段,可谓字字珠玑:

例1.Thencamethetwilightcolorsofseaandheaven,…thewinepinkwidthofwatermergingintolawnsofaquamarines,theskyatenderpaletteofpinkandblue.

——“NoSignpostsInTheSea”

直观的metaphor,具体的景物组合,加上严谨的结构,不须作者抒发,读者自会领略文中那“暮霭沉沉,海天一色,红浪翻涌,碧波横流,海空相映生辉”落日黄昏的绝美景色。

例2.Theharborlookedmostbeautifulinitssemi-circleofhillsandhalf-lights.Thecolorofapearlgrayandafairytexture.….ThisArcticsceneryhasabeautywhichistheexactantithesisoftheChristmascardoftradition.Soft,meltinghalftones.Nothingbrittleofgarish.

全文语言朴实,句式简洁,文中“半明半亮”、“珍珠灰色”、“融合的照相铜板”(metaphor)等表达十分直观精细,一景一物,栩栩如生,若按汉语的行文方式译出,则音韵和美,意境交融:

只见海港环抱于半圆形小山丛中,煞是好看,朦朦胧胧,一片银灰,宛若仙境。

……。

这北极地区景色之美,同传统的圣诞贺卡适成对照,它浓淡交融,光影柔和,清雅绝俗。

——陈庭佑《英文汉译技巧》

7.2翻译过程及其策略

7.2.1字斟句酌,推敲原文字里行间蕴义

在旅游资料中,我们常常发现英语的表达十分简略,但上下文中字里行间的意蕴却十分丰富;而汉语则文采华丽,物我一体,行文用字讲究诗情画意,主观表达往往多于客观描述。

因而,翻译中要准确表达原义,使译文符合译语规范,达到旅游翻译的目的,就必须认真推敲原文字里行间的内涵。

一般而言,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原文的微言大义,推敲体味其实际内涵,注意上下文的前后呼应,用符合汉语习惯的语言将原文隐含的意境恰当引申出来,增强译文的感染力;而汉译英时则应注意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从原文声情并茂、情感交融的语言表达中抽象概括出实质性信息,明确传递原文信息。

不论哪一方面,都需要对原文认真推敲,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还要考虑各种文化因素。

例如:

例1.Afascinatingcitybetweenseaandsky,likeVenusrisingfromthewaves,Venicewelcomestouristsfromthefivecontinentsdrawntoherbythecharmofherwaterandpellucidlight,freefromalldustandcooledbytheseabreeze.ShealsoofferstheintellectualpleasurestobederivedfromhermasterpieceswhichmarkthemeetingofEastandWest.

如何理解“thecharmofherwaterandpellucidlight,freefromalldustandcooledbytheseabreeze”(水和澄清的光的魅力)?

“alldust”是“尘念”?

“倦容”?

还是“尘土”?

要让汉语读者读后产生类似原文的感受,必须将原文字里行间隐含的意蕴用汉语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增强译文感染力。

比较:

1)威尼斯是一座海天相连的迷人城市,像维纳斯从海面上升起。

威尼斯欢迎五大洲的游客,她那迷人的波光水色和清凉海风会去掉你世间的烦恼。

威尼斯还向游客展示它那集东西方艺术之大成的杰作,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2)威尼斯水城海天相连,景色迷人,宛如碧波中涌现的维纳斯,吸引着五大洲的游客。

她水色旖旎,波光澄澈,清风拂面而来,荡去你心中的不快与烦恼。

而城中那些集东西方艺术之大成的艺术杰作,更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译文多处使用了汉语惯用的四字对偶结构,读来声情并茂,富有韵味。

同时,手法上也采用了拆译的技巧。

当然,如单纯强调信息的传递,这段文字也可按译1)译出,虽然简单易懂,却远不及译2)富有吸引力。

例2.青城山地质地貌独特,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林木葱翠,层峦叠嶂,曲径逶迤,古观藏趣。

Endowedwithspecialgeologicallandformsandamildclimate,QingchengMountainenjoysexuberantvegetationsandforeststhroughwhichthepathswind,aswellastheancienttemplesdispersinginrangesofmountains.

汉语可“一统天下”,齐头并进,英语则须逻辑有序,泾渭分明:

“地貌、气候”为其所置身的大环境,而“林木、层峦、曲径、古观”则是其自身的特色,故译文合六为一,主次层次分明,“竹型”变“树型”,且“形”随“意”动,汉语连珠四字句逻辑语义关系一览无遗。

同时,译文“enjoy”一词的妙用,既统一了全句语义,又巧露“藏趣”之音。

对于英、汉语的这种不同特征,我们还可从下面两段英语散文的翻译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例3.Thegianthornbillwhichisthesizeofayoungostrichandrathermoreungainlyuntilitlumbersintotheair,andthenrevealsthegreatsweepofitswings,eachtippedwithwhite.

硕大的犀鸟,形同年幼的鸵鸟,甚至更显笨拙,直到凌空展翅,方显其巨大的羽翼和白色的翼尖,矫健无比。

例4.Redbrickeveninasteeltown,ageswithsomedignity.Letitbecomedownrightblack,anditisstillsightly,especiallyifitstrimmingsareofwhitestone,withsootinthedepthsandthehighspotswashedbytherain.

即使在钢城,房上的红砖也是越旧越显高贵。

即使变成漆黑一片,倘若用了白石镶边,雨水洗过,凹处烟垢残存,凸处本色分明,红黑相映,依然悦人眼目,煞是好看。

汉语的语义展开习惯于“起、承、转、合”的模式,意犹未尽时常常要添补一些评述性话语来加强语气,似乎话到嘴边不吐不快,什么“煞是好看”、“美不胜收”、“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一类的表达比比皆是,其实这些情感抒发的表达常常就隐含在英语的上下文之中,翻译时语气到了这类表达自然脱口而出,这实际上对汉译英也是一个启示。

对于汉语表达中众多的评述性话语,其实是可以利用译文上下文来表现的,大可不必逐字译出,例如本章开头课堂练习1中的例3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7.2.2发挥译语优势,注重表达符合译文习惯

作为一种语言,英、汉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美感,只是表现形式上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罢了(其实这种感觉也是一种错觉,与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不无关系)。

从汉民族的审美观来看,英语似乎要简约一些,汉语则相对华丽一些。

因此,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这一差异,注意扬长避短,在译文中各展其长,使其具有感染力,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

例1.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各民族的服饰、建筑、风俗、歌舞、饮食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情画卷。

Hometo26ethnicgroups—thelargestnumberinChina—--YunnanProvinceofferstouristsaculturalfeastofuniqueethniccostumes,architecture,cuisine,songsanddances,andrituals.——BeijingReview

译文选词用字注意了上下文具体语境。

“风情(customs)”与“画卷(picturescroll)”连用在英语中似乎逻辑不通(汉语却可以!

),译文用“offer…aculturalfeast”(正合时下流行的“文化大餐”一说),不仅传神达意,功能上也突出了“YouAttitude”(读者为上),更有感染力。

另外,用“hometo”不用“thereare”或“inhabit”表达“有”的概念,既有利于译文行文(构成形容词短语作状语),又更好地表达了原文深层语义(“家园”)。

例2.Theshorelineunobtrusivelydividedintolowislandsfringedwithblacklavabouldersandovergrownwithjungleandthegrey-greenwaterslipsinbetween.

河岸线界限不明,划分为座座低矮的小岛,暗绿的河水缓流其间。

岛上丛林茂密,大片乌黑的熔岩裸露于四周贴水一线。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英语以结构见长,汉语靠词汇出彩。

英语中两个短语(fringedwith和slipsinbetween)所蕴涵的深意在译文中用恰当的形式得以引申,若按原文字面,是不可能译得如此传神的。

例3.Theparkthatresultedisamixofseaandland,situatedmostlyonMt.DesertIsland,withabitonthemainland.

公园以“荒山岛”为主,一小部分在大陆,中间大海相连,集海、陆风光于一体。

这样的译文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与时下的流行语不谋而合,而增译的部分(译文底线处)也恰倒好处,无形中增强了译文效果。

例4.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着“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

试译:

TheLijiangRiverboastsofnotonlyits(natural)landscapeofriversandmountains,butalsoitsgrotesquenessofrocksandcaves,deeppools,dangerousshoals,andstreamsandwaterfalls.

汉语“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与“深潭、险滩、流泉、飞瀑”平行并列是处于汉语行文对偶的习惯,按英语习惯则须逻辑分明:

“山”、“水”表整体,“洞、石、潭、滩、泉、瀑”表局部,因而分开译出,更合逻辑规律。

课堂练习2(英译汉):

CapeBretonHighlandsNationalParkstretchesacrossthenorthernpartofNovaScotia,CapeBretonIsland,embracingthebesttheislandhastooffer.FlankedontheeastbytheAtlanticOceanandonthewestbytheGulfofSt.Lawrence,thismagnificentpreserveofhighlandplateauofferssteepheadlands,richbogs,andwindblownbarrens(hometorarearcticandalpineplants),crystallinelakesandswift-runningstreams,sandybeaches,Acadianforests,anddeepcanyons.Madeofsomeoftheoldestvisiblerockontheplanet,thisruggedlandwasshapedbyuplift,erosion,andglaciers,beginningbetweenonebillionand345millionyearsago.

7.3旅游翻译常用技巧

应该说,所有的翻译技巧都能用于所有类型的翻译,但根据汉-英、英-汉旅游翻译的实际使用情况而言,在所有翻译技巧中,似乎一下述几种更为突出。

1)删减法:

主要大量用于汉译英,这与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行文风格有关系,前面已有大量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例1.“烟水苍茫夜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

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

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

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西起胶州弯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

Qingdaoisabeautifulcoastalcity.Itisnothotinsummerorcoldinwinter.The40-km-longsceniclinebeginsfromTuanIslandatthewestendtoXiaqinggongofMountLaoshanattheeastend.(张宁用例,黄忠廉,2004:

74)

“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诗写景,以诗状物,是古人的喜好时到如今,遗风尚存,在汉语文本中还经常见到,对外宣传时,有时必须变通,最常用的就是删节,成段成句地删。

……对外宾介绍旅游胜地,讲究的是实在内容,至于美的感受,就留给游人去体会吧。

说得多了,占了游客的思维空间,游客的感受剩下的只是一种印象”(黄忠廉,2004:

74)。

不妨再看两则前面章节讨论过的代表性例子:

例2.……她(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潋滟,气象万千。

Ittearsandboilsalongturbulentlythroughthemountainsand,atsomeplace,flowsonquietlywithasedateappearanceandglisteningripples.

与原文对照,就会发现象“群山动容”、“安如处子”、“气象万千”、“势不可挡”这一类带有情感抒发性的语言均已在译文中消失,原来那些虚化的意象都在译文中转化为直观具体的物象(对照原、译文黑体部分),这就抓住了译文的根本,使景物描写变得客观具体,一景一物均历历在目,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例3.这儿的峡谷又是另一番景象:

谷中急水奔流,穿峡而过,两岸树木葱笼,鲜花繁茂,碧草萋萋,活脱脱一幅生机盎然的天然风景画。

各种奇峰异岭,令人感受各异,遐想万千。

Itisanothergorg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