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孔子对此批评说:
“晋其亡乎!
”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反映了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公元前513年”可知是在春秋末期,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可知其在竭力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不是在体现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排除A项;B项不是作者的意图,排除;C项中的“君主专制”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2.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答案】B
【解析】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出“大一统”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故B正确;“君权神授”思想是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故A错误;材料是加强专制,故C错误;理学是宋代出现,故D错误。
点睛:
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
故选A。
4.中国文字是非常独特的,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故①正确;汉字不是符号化文字,故②错误;字体的演变是与书法相伴而生的,故③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故④错误。
由此可知,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5.明末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
这反映出明代
A.市民文学开始逐渐兴起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教化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成为小说的主角,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对通俗文学的影响,故B正确;市民文学开始逐渐兴起是在宋代,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故C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明末小说的主角,体现不出文化教化功能,故D错误。
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故A项符合设问要求。
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C。
火药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与设问不符,排除D。
7.《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D.最高统治者大多博学多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读书人对《天工开物》不屑一顾,《四库全书》也不予收录,而西方称其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而西方则是商品经济,即中国的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C正确;19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落后于欧洲,故A错误;读书入仕的观念不是根源,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8.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索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皇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故D正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故A错误;《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故B错误;成书于西汉的《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故C错误。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理论属于意识形态方面,它根源于经济基础。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科技成就的原因
10.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颇高,它们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通俗文学得到了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等市民文学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产物,故A是根本原因;通俗文学得到了发展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错误;市民阶层兴起不是根本原因,故C错误;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也不是根本原因,故D错误。
1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能力。
材料中“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说明元代废除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1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边疆各族发展迅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对边疆开发、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④项中“商帮”指按地域结成的商人团体,活跃于明清时期,与唐民族融合无联系。
故C项正确。
考点:
古代经济·中国商业经济发展·表现
13.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因此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C项,D项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
15.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国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故A符合题意;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故B不符合题意;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故C不符合题意;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爱情观,故D错误。
16.柏拉图说:
“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
”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中的材料“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是一种辩证法思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是一种无为的思想,故A项错误;“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说要自己主管自己,故B项错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C项正确;“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是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
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
【答案】C
【解析】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知识即美德”就是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
他说无知是万恶的根源。
故C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怀疑精神,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只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强调人知识对人道德的作用,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均不符合题意。
18.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莎士比亚
A.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
C对管理印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D.其作品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扩大了英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有利于英国影响力的扩大,故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19.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B.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观点强调“纺纱作坊”对人文主义兴起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是强调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人文主义的复兴。
故答案为C项。
从强调“纺纱作坊”的作用来看,不是肯定威尼斯、佛罗伦萨的思想氛围、人才资源的作用,排除A、B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
20.“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智者学派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答案】D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故答案为D项。
智者学派属于古希腊,排除A项;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家的理论没有推动革命的开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
21.卢梭说: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B.公共意志论说
C.社会契论说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
根据“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结合所学,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建立的,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权利说”“三权分立学说”,排除AD;卢梭没有提出“公共意志论说”,排除B。
22.某一科学理论问世后曾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这一理论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否定了神创说,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对于教会来说是有失尊严的,遭到了落后保守势力的反对,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内容中没有涉及到“亵渎圣灵”这一内容。
【详解】
23.马克思指出。
“他破除了对权威
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这里的“他”是指
A.达尔文
B.牛顿
C.马丁·路德
D.伽利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树立了信仰得救的理念,这符合“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故C正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牛顿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开近代实验科学之先河,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24.“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人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A.经典力学理论B.量子论C.狭义相对论D.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等内容可知该理论是二十世纪出现的研究微观世纪的物理理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量子论,故选B项,排除ACD项。
25.“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互联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突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因此材料中的“发明”是指蒸汽机,故A正确;发电机、电动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开始”,故BC错误;互联网不是动力,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
主张。
【答案】
(1)原因:
儒家思想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途径: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
差别: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
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3)主张:
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学以致用。
【解析】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等角度分析。
(2)“途径”,依据材料二信息“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
“差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二者没有本质差别,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3)“主张”,根据材料三信息“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得出:
工商皆本;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得出:
批判君主专制;“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概括得出:
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哥拉对神持何态度?
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
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
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
(1)态度:
怀疑神灵。
社会根源:
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
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思想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复苏。
(3)主要思想主张:
宗教方面,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方面,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破坏:
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4)认识:
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第
(1)问,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归纳普罗塔戈拉观点作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社会根源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归纳。
第
(2)问,阅读材料,由“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归纳马丁路德的观点,其产生的思想因素从文艺复兴运动的角度回答。
第(3)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已学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影响的相关史实作答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要从继承与发展角度回答即可,如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启蒙思想的内容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