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十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
《宁德十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德十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德十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对于推动宁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审议通过的《中共宁德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编制,该规划是宁德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宁德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推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把握战略新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十一五”环保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齐抓共管责任,联手推进环境保护。
总体来看,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人居环境建设指标得到落实,工业污染防治水平有所提高,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
1、多数规划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十一五”环保规划提出了环境质量、污染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和环保投资等六大指体系共27项指标。
环境质量处于优良水平。
“十一五”期间5条主要水系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城市声环境基本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省第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具体见表1宁德市“十一五”环保规划指标及完成情况)。
2、规划的阶段任务基本完成,取得良好成效
①实施流域水环境和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得到加强
重点流域整治深入开展。
市政府制定出台《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意见〉的实施意见》。
推动落实重点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垃圾整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整治措施。
开展海湾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启动三都澳、沙埕港海域网箱养殖区进行重点渔业养殖海域环境整治,改善养殖区海洋环境质量。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全面完成全市建制镇以上集中式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共划定城市和县城地表水源保护区9个、建制镇(含乡)地表水源保护区89个,已完成全省饮用水源地调查与保护规划编制。
推动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与浙江省泰顺县、福州市罗源县政府、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水源安全信息互通机制和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促进解决省、市交界水环境污染问题。
②强化工业污染防控,环境安全有保障
抓好重点污染行业环境整治。
开展造纸、制药、石板材等行业废水深度治理。
继续推进合成革行业污染治理,福鼎工业园和文渡工程区的合成革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自动监控建设扎实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市监控中心升级改造,目前6个国控污染源、4个省控污染源已联网。
③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各类资源开发监管得以实施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政策,暂停审批建筑饰面石材矿山开采工程,并深入开展矿山开采、河道采砂清理整顿行动,落实省政府关于水电开发工程暂停审批政策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已有20家水电站已全部完成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并通过验收。
重视规划环评,全面完成全市3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流域综合规划环评工作。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青山挂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林保护以及矿产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继续推进。
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全市已建25个绿色社区,其中省级2个、市级4个、县19个。
实施《福建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已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个和26个省级生态村。
柘荣县双城镇、蕉城区霍童镇、金涵乡上金贝村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通过省级专家现场复核验收和公示,上报环保部待命名。
柘荣、周宁、屏南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已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8座,正在建设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
⑤环境监管能力有效增强,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
环境监测水平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有所增强。
全市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0个,有9个监测站通过了计量认证。
3个市(县)监测站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
全市现建有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
组织实施福建省环境监察执法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全市各级环境监察机构配备执法装备,基层的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2006年至今,妥善处理处置了多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表1 宁德市“十一五”环保规划指标及完成情况
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目标均值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完成情况
环境
质量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毫克/立方M≤0.100.0540.0660.0670.0630.053完成
二氧化硫年均值毫克/立方M≤0.060.0240.0210.0250.0200.018完成
二氧化氮年均值毫克/立方M≤0.050.0130.0160.0190.0140.018完成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完成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10098.7100100100完成
近海海水水质达标率%5018.29.118.29.138.4未完成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5553.253.353.654.053.8完成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7070.469.169.269.469.0完成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万吨3.233.5813.5433.5073.5143.412视同完成
二氧化硫万吨1.160.81181.1871.2491.4641.69视同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65.865.763.764.264.264.8完成
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公顷133533134922.16134922.16134922.16134922.16134922.16完成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9.6正在开展遥感调查,对数据进行验证。
自然保护区数量个333333333333完成
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134********0134420134420134420134420完成
生态示范区数量个252123233751完成
城镇环境基础设
施建设城市燃气普及率%10092.3585.988.595.4197未完成
城镇污水处理率%600012.0335.7565完成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12.8620.9539.8157.4877完成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2.7435.0235.7536.4942.5完成
环境管理能力县级以上环保机构到位率%100100100100100100完成
环境监察人员人150********3117未完成
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总量万元12000676061966910354.616936.721690.9完成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0.21.80.430.20.280.3完成
(二)“十二五”环保发展环境
1、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虽然9个县(市、区)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但已投入运营的污水厂以及其它正在建设的水厂还存在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不高,进厂污水雨污合流等问题。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中:
福安市、霞浦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渗滤液尾水接入污水管网进城市污水厂处理,存在污染隐患;屏南、古田、福鼎开始进行渗滤液处理站建设前期工作,宁德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区已完成土建工程,并开始设备安装,预计到2011年9月方可投入试运行。
⑵局部区域生态环境仍较脆弱
虽然宁德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局部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流域水质下降。
区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畜禽养殖业污染。
一是禁养区外养殖治理工作有待加强。
全市禁养区外常年存栏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共计139家,建成沼气池132家,个别地方禁养区外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和生猪散养户聚集区域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进展较慢。
二是防止污染反弹的措施力度不够。
各地均存在猪舍拆除不彻底,仅拆除猪舍顶棚,围墙及基础均没有拆除等现象,一旦市场波动,养殖户仅需作简单修复即可恢复养殖。
三是养殖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还不到位。
一些地方尚未根据当地环境承载力,确定养殖总量和布局,导致一些从禁养区、禁建区搬迁出来的养殖户在区外随意建设或向内陆地区转移,可能造成新的区域污染问题。
②石材行业污染。
一是石板材整治不平衡。
全市拟建的14个石材集中区中,古田(7个)棋坪洋等基本完成建设,寿宁县(3个)日洋浦集中区主体工程施工中,周宁县(1个)城区集中区基本建成,屏南县(3个)路下、代溪、屏城集中区完成石材加工区规划审批。
二是已建集中区污染隐患仍然存在。
全市已建集中区6个,分别为古田芝山工业园区、福鼎白琳、秦屿、点头集中区、福安化蛟和穆阳集中区,这些集中区虽然均已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存在设施闲置、偷漏排现象。
三是石材加工企业整治进展缓慢。
敖江流域古田段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外的2台(含)以下锯机的企业还有7家未处理,零散的还有29家未处理。
石材加工企业搬迁入园难度大,古田、寿宁、蕉城、屏南、周宁尚有84家石板材加工企业未进入集中区。
③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方面。
东侨北区污水处理厂厂区进入三通一平阶段;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的赛甘污水处理厂完成可研、环评专家评审;福鼎星火园区拟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完善配套管网建设。
全市8个省级工业园区中仍有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方案论证阶段。
④资源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破坏现象依然在局部地区存在,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目前只有福安、蕉城、古田等重点流域河道采砂规划已编制或修编,其余县(市、区)无进展;水电站执行最小下泄流量困难,宁德市大部分水电站设计建设时没有预留下泄通道,致使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与省环保局联网等工作难度加大,目前有20家水电站已联网,但监控视频没有完全做到位。
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待加强
宁德市农村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及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农村卫生保洁意识还较落后;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突出:
一是治理成效巩固保持难,二是保洁经费不足,三是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开展不平衡,整体观感较差;农村基层环保力量薄弱。
⑷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差距较大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顺,部门职责不清,在执法中存在“执法难、难执法”的现象;宁德市环保部门能力建设与东部地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监管提出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行政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环境信息、环境宣教在人员编制、经费、装备、用房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县(市、区)尤为突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进度,县级力量尤为薄弱,亟需加强;三是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监管普遍存在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变“人盯人”的状况。
2、面临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
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将步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的关键时期,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重要战略取向。
经济社会面临全面转型,为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⑴环境保护地位进一步提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生态文明、生态市的目标,环保工作从上到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提升。
在重大综合决策中,注重环境因素,使得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有了新的内涵。
⑵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跃升
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5亿以上,年均保持14%增长速度,人均地区总产值达到2.4万元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且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转变。
经济效益的提高,财政收入显著的增加,为加大环保投入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⑶环境质量长期保持良好
宁德市环境质量状况长期处于全省较好水平,随着全市节能减排行动、生态市建设的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有望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良好的环境质量将为实现“十二五”的环境保护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⑷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为使规划充分体现民意,在规划编制前期专门制定了《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有关公众参与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意见,已有百余名公众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献言献策。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构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3、面对的挑战
⑴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加大
“十二五”是宁德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但在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仍将居高不下,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按《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宁德市将在沿海区域布局石化、装备制造、冶金、能源产业基地,由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态势将持续存在。
宁德核电厂将投料发电,核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十一五”期末已达到15万吨,因此,化学需氧量进一步减排的空间已不大。
同时,国家已计划将氮氧化物、氨氮纳入“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持续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⑵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使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宁德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用地规模的扩展及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改善型快速的转变,住房更新速度加快,将拉动住房施工面积不断增加,挤占宝贵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增加固体废物;私人交通工具拥有量持续增长,将加重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无线通讯设备大量使用、家用电器加速更新换代及农村居民家用电器消费量增长,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和电子垃圾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⑶围填海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重化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带,环三都澳区域规划通过围海为临港产业发展解决土地问题。
这将大大压缩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滩涂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等重要功能区水域面积,一些关键的生态通道受到破坏,将导致局部海域生态功能下降。
同时三都澳具有“口小腹大”的特点,湾内海水与湾外海水交换周期长,自净能力差和环境容量相对较小,围填海活动将引起纳潮量减少、海水交换能力降低。
临港产业废污水排放导致营养盐供给能力增加,临港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城镇污水激增将进一步加剧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将会有所提高,诱发赤潮发生的风险加大。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重要的生态休养为治污理念,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以环三都澳区域建设为载体,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奋斗目标,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放在首位,调结构,促发展,奠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环境基础,积极探索地方特色的环保新道路。
2、规划基本原则
遵循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四个原则”,按照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风险三个重点。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兼顾,环境优先;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比较借鉴,自主创新;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⑴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以总量削减为主要目标,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着力通过总量控制工作,大力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促进污染物产生量、资源能源消费量的减少,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⑵改善环境质量。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以要素规划研究为主线,科学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⑶优化经济发展。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批复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⑷保障环境安全。
充分考虑加强日常环境监管、防范重大污染事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承载力,及其对环境监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以落实规划任务为载体,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四)规划目标和指标
1、规划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全防全控工业污染,有效治理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健全环境法制、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小康社会要求的优美舒适人居环境。
2、规划具体指标
“十二五”期间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有些具体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十二五”期间,宁德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以及“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新的要求,在“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将进行一定的调整,一方面补充一些新的指标,另一方面修正、调整指标考核方面的问题,使“十二五”规划的指标更科学、合理。
具体指标如下:
表2 规划指标体系和指标值
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目标值类型
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符合2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中心城区%98(358天)预期性
福安%100预期性
福鼎%100预期性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县级%100约束性
乡镇%100约束性
全市五条主要水系
国控、省控断面水域
功能达标率闽江(古田段)%100预期性
敖江(古田段)%100预期性
交溪%100预期性
霍童溪%100预期性
七都溪%100预期性
全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
区标准的比例%49预期性
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比例中心城区昼间%100预期性
夜间%80预期性
福安昼间%100预期性
夜间%90预期性
福鼎昼间%100预期性
夜间%80预期性
核电站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环境正常水平预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减排7.9%,(以省厅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约束性
氨氮%减排5.5%,(以省厅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约束性
二氧化硫%减排5%,(以省厅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约束性
氮氧化物%减排28%,(以省厅最终下达的指标为准)约束性
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65.2预期性
城市人居公共绿地面积m214预期性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10.9预期性
受保护地区占土地面积比例%14预期性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燃气普及率%98.7预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县城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中心城市达到95%以上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约束性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市级/东部地区二级标准预期性
县级/东部地区三级标准预期性
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市级/中部地区一级标准预期性
县级/福安、福鼎达中部地区一级,其它县二级预期性
环境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市级/建立基础科研实验室,完善必须的仪器设备,建设科研用房。
预期性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市级/改善环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连接国家、省、涵盖市、县两级环境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归口管理,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
预期性
环境宣传教育标准化建设市级/成立宣教行政和事业的专门机构预期性
县级/配宣教专职人员预期性
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宁德市生态环境优势
(一)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1、全面开展生态县、生态区、生态镇、生态村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海岸西岸生态文明之区的战略构想,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宁德市生态环境优势,扎实推进生态县和生态镇、生态村建设。
柘荣县应严格按照《柘荣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进行生态建设,在2014年前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的验收命名。
蕉城区、霞浦县、周宁县、屏南县应在2011年内,完成生态县的规划编制工作,在2015年前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的验收命名。
其余县市以生态区县、生态镇和生态村“三级创建”为载体,坚持至上而下抓创建工作,推进全市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
到2015年,全市60%(70个)乡镇建成“生态镇”、50%(1000个)行政村建成“生态村”。
2、扎实推进环保模范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宁德市将以在中心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为重要载体,推进生态市建设,在中心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方面与创建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带动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的创建工作,争取在2015年前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基本考核指标的要求。
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至2015年宁德市绿色学校数应占全市学校数的22%,绿色社区数应占建成区社区数的60%。
(二)加强重要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
1、编制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
编制宁德市市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如生物多样性丰富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监督区、风沙与石漠化控制区、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特大型水库水环境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加快实施。
按照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敏感区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进行搬迁,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
维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开展外来物种生物监测,完善外来物种管理的法规和机制。
2、逐步建设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逐步建设一批水源涵养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饮用水源水质保障生态功能保护区。
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动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辖区生态功能区划所确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逐年分期分批建立省、市、县不同级别生态功能保护区。
①建设赛江、霍童溪河源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②建设闽东太姥-鹫峰山东坡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和监督区
③建设设区市饮用水源水质保障重要生态功能区
④建设特大型水库水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⑤建设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3、推进自然保护区、重点湿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建设,建设以生态公益林为生态廊道相连接的自然保护区群网,基本建成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