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150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思想解放主题

思想解放主题

1.(2015·福建莆田一模·28)(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

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

“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

”“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

”而康有为认为:

“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

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

(5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维新思想;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可以总结出其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臣民观念对政治专制、新经济因素的阻滞、思想僵化、科技滞后等方面考虑。

(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一的“束缚”等可知中国对人性的压抑,材料二里强调“尊重人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来回答,即中国是从君主专制,古希腊是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回答。

_

(3)第一小问内涵,内涵由材料三“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可以看出自立,“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可以看出强调权利与义务,“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可以看出爱国及平等;第二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可以看出中西中西关于公民概念的产生途径上的差别为中国为引入、外力推动,欧美为自身孕育发展。

【答案】

(1)关系:

“臣民观念”既是君主统治的产物,又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因素。

(2分)

影响:

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政治民主化;僵化理学思想,阻挠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削弱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3分。

任答3点即可)

(2)态度:

压抑人性;尊重人性。

(2分)

原因:

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

(2分)

(3)内涵:

独立性;权利、义务;平等、爱国。

(3分)

差异:

欧美:

自身孕育、发展。

中国:

外力推动。

(2分)

2.(2015·安徽蚌埠二模·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

“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

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

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

(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8分)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12分)(要求: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考点】“海禁”政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心态,依据材料一中“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皆称恭顺,……均蒙大皇帝……恩待,……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无处不在的天朝上国意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对外政策、历史关系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

_

(2)依据材料二中“……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原因……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等信息判读出是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综合归纳。

(3)此种设问,首先要亮出对材料的观点,历史评价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应一分为二,这要在观点中旗帜鲜明地明确;然后应结合近代西欧思想发展的史实,分别从革除传统文化弊端和利用传统文化积极之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之后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也按照上述两个角度分开论述;论述过程中,既要防止只罗列史实没有评论,也要防止只有抽象的评论而缺少甚至没有任何史实的情况发生。

【答案】

(1)心态:

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

(4分)

原因: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6分)

(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8分)

(3)答题示例:

评述:

分层次给分

层次一: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的片面性,故最高6分)

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

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层次二: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片面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合理性,故最高8分)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

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

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层次三:

结合层次一和层次二全面辩证地评价该观点。

(最高12分)

3.(2015·天津红桥一模·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

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

……?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五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了解中国的主要来源。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和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4分)

(4)对材料五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

说明理由。

(6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启蒙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据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体现了儒学重教化,据“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体现了儒学重仁义。

_

(2)第一小问来源,据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说明其来源主要是古代经典和传教士的介绍、研究;第二小问不同,霍尔巴赫主要是肯定,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主要是否定,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归纳。

(3)首先需要归纳态度,据材料四“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可以看出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体现了维新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特点。

(4)属于开放性试题,如果肯定,需要从陈独秀所站阶级立场分析,其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出发,如果否定,则可以从陈独秀的思想内容的绝对化分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答案】

(1)要义:

重教化,重仁义。

(2分)

(2)来源:

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2分)

不同:

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4分)

影响:

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分)

(3)态度:

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2分)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2分)

(4)看法:

赞成

理由:

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因为儒学被利用给中国带来了黑暗。

他是站在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维护封建专制的立场上,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

(6分)

看法:

反对

理由:

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学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值得斟酌。

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6分)

4.(2015·山东青岛二模·38)(24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

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8分)

(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4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本原则,据材料一“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可知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据材料一“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可知提倡礼治,据材料一“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可知重视道义,据材料一“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可知倡导诚信;第二小问社会根源,社会根源一般取决于经济基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第一小问批判对象,据材料二“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批判对象为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第二小问政治追求方面,据材料二“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和“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追求为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_

(3)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三“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可知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据材料三“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第二小问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文化方面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

(4)本小问认识,材料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欧洲启蒙运动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时间传承角度来看,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从内容来看,都注重人文主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答案】

(1)原则:

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4分,答出两点即可)

根源:

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2分)

(2)批判对象:

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2分)

政治追求:

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2分)

(3)不同:

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

(4分)

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认识:

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4分,言之成理即可)

5.(2015·四川乐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5)(24分)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材料二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材料三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

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

(2分)材料二中,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

(要求:

不得照抄材料。

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

(4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

(3分)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任选一组作答,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所示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4分)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概况甘龙的观点;“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可以看出他反对进行变法,维持现状。

第二小问由材料二“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可以看出,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可以看出只要利民、强国就不必因循守旧。

_

(2)第一小问据材料三“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可以看出其注重道德、血液和责任感。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个特征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政治上由于过分的中央集权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出现地方上积贫积弱的情形,知识分子因而具有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的兴起,更加注重修身养性,责任意识。

(3)第一小问,由材料四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郑观应、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所以经历的历程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第二小问要求回答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相同点,背景上都是在受到西方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究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

第三小问,郑观应对李鸿章,回答模式即为郑观应有怎样的观点,李鸿章有怎样的观点,再加总结性的话“观念更新”;若是陈独秀对康有为,回答模式即为陈独秀具有怎样的观点,康有为有怎样的观点,再加总结性的话“观念更新”。

(4)材料五两个图片所展示的历史事件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两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相似影响为坚持实事求是,突破了传统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

(1)观点:

反对变法,维持现状或遵循先代旧制;(2分)

反驳:

有利于强国、利民,就不必因循守旧;法令制度应与时俱进。

(任答1点2分)

(2)特征:

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分)

背景:

政治上,宋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士大夫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2分)

思想文化上,儒学转型,理学的兴起。

(2分)

(3)层次: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3分)

共同:

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的;都是为了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道路。

(3分)

郑观应对李鸿章:

从学习西方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变革(2分)。

李鸿章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强于西方,只学西方技术即可;郑观应认为单靠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更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分)

【或陈独秀对康有为:

从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变革。

(2分)康有为认为推行君主立宪才是根本的救国之道;陈独秀认为只有在思想上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变革。

(2分)】

(4)影响:

坚持实事求是,突破了传统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特色之路。

(采意给分,4分)

6.(2015·浙江丽水一模·38)(26分)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