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8713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docx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丰富,从古到今积累下来的词汇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一大财富。

这些词不仅充实了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说话文章更加生动,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褒义词和贬义词就是其中一对大放异彩的孪生兄弟。

对于不同的现象,我们倾向于用不同的词语来进行形容,这个词所包含的褒贬含义便代表了我们的评价。

如鼓励与怂恿、揭发与告密、赞扬与吹捧等。

  例1.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部就班B.墨守成规

  C.人云亦云D.步人后尘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本意为中性词。

墨守成规指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本意为贬义词。

人云亦云指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本意为贬义词。

步人后尘指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本意为贬义词。

四个词解释之后就能发现一个特点,这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词是中性词,三个词是贬义词。

而大学生毕业后找一份工作,稳步发展这种行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此,用贬义词不合适,这样便可以排除BCD三项,而将答案锁定为A。

  例2.其实,中国人自古就有“诗书传家”的传统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气氛

  B.思想

  C.风尚

  D.风气

  “诗书传家”是指以诗书即文化知识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一传统使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多诗书大家、书香门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续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一传统我们是给以肯定态度的。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空内应填的词是个褒义词。

四个选项的意思都差别不大,唯有风尚是褒义词,其余三个选项都是中性词,因此此题应选C。

  有些考生会问,如何判定一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其实很简单,现代汉语的词大多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词的理性义,一个语素表示词的色彩义,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把握住表示词的色彩义的语素的感情色彩就能够判断整个词的感情色彩了。

如“风尚”中的“尚”是表示好的意思,由它组成的词一般都是褒义词,如崇尚、高尚等。

  下面我们再给几道练习题,共广大考生熟悉这一解题方法。

  1.地下短信群发公司是目前垃圾短信泛滥的主要______,而目前的监管措施还不能有效的约束他们的行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来源

  B。

源泉

  C。

祸根

  D。

根源

  答案:

D

  2.面对不断出现的消费和产业成长热点,企业的注意力应首先放在寻求高成长产业的“先进入”上,以供不应求阶段的高额利润,而当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后,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低成本为______的价格竞争上,以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缺口垄断特征

  B。

前景瓜分手段

  C。

机遇谋取基础

  D。

许可 获取支撑

  答案:

C

  3.人炫耀自己的博学,每每搬出古人,但古人之所以可以在学问上______我们,有一个重要的秘密,那就是:

他们心头没有那么多文化垃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

蔑视

  B。

藐视

  C。

轻视

  D。

傲视

  答案:

D

  4.“被告陈XX到京后,即窜入故宫珍宝馆______作案路线,选定盗窃目标。

  A.探测

  B.窥测

  C.侦测

  D。

探视

  答案:

B

逻辑判断部分一直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测查重点,涉及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综合考查考生对逻辑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

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头疼,因为逻辑判断这部分考试题目有很强的迷惑性,考生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掉入命题人的陷阱中。

当然,逻辑判断部分也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的专家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总结出这部分最为常考的题型主要包括六大类,即逻辑判断类、直接推论类、削弱质疑类、加强支持类、解释说明类、逻辑规律运用类。

只要广大备考考生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集中训练,就会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一、逻辑判断类

1.性质判断推理

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命题或者直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性质判断通常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要素组成。

性质判断根据量和性质共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

这类题目是逻辑判断中常见的考点。

【例题】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并非有的个体商贩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是假判断,由传统逻辑方阵E假则I真。

还原成同一素材判断就是:

有的个体商贩有偷税。

故答案选择D

2.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也叫做三段论推理,就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概念将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由此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结论的推理方法。

三段论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M——P

S——M

S——P

【例题】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历害,所以,我很聪明。

以下哪一项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显错误的?

A.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很好。

B.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但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D.所有的鸡都是尖嘴的,这种总在树上呆着的鸟是尖嘴的,因此它是鸡。

【答案】D

【解析】题干是第二格的三段论,聪明人只是近视眼中的一部分,我近视厉害,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可是有可能我聪明,也有可能不聪明。

用欧拉图可以表示成为

 

A是聪明人B是近视眼人,我在B中,可能在A中,也可能不在A中,故我是否聪明不确定。

以此,犯同样错误就是D。

故答案选择D。

3.关系推理

事物或对象不仅具有各种性质,而且事物或对象之间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

逻辑把断定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关系判断。

【例题】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

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A.甘蓝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B.菠菜比莴苣更有营养。

C.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

D.菠菜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答案】C

【解析】这个题目是个关系推理,可以类比数学中的“大于”(>)来解决。

仅添加C项,显然不能推出“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故答案选择C。

4.假言推理

【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肯定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乙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乙不是杀人犯

D.丙不在案发现场,但丙是杀人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假言判断推理,假如是杀人犯,一定在现场,那么不在现场的就肯定不是杀人犯,故答案选择C。

5.联言推理

【例题】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是事实

A.鱼可得但熊掌不可得。

B.熊掌可得但鱼不可得。

C.如果鱼可得,那么熊掌不可得。

D.如果鱼不可得,那么熊掌可得。

【答案】C

【解析】考查不相容联言判断。

鱼和熊掌是选择关系,选择其一,则必然舍弃另一个。

故答案选择C。

二、直接推论型

这一题型又称为结论型,是历年国家公务员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例1】2008年国考真题

从200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

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0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55万人次。

由此可以推出()。

A.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B.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C.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流量不均衡

D.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关注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平衡,是失衡才需要调节的;第二个是递增,说明以前可能是时高时低。

“莫高窟的预约参观办法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实际上反映上述失衡。

故选C。

三、削弱质疑型

削弱型试题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来说明某个论题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削弱、质疑题干论题的选项。

此类试题经学一手教育专家分析,在整个逻辑判断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提问的方式一般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等等。

【例1】2009年国考真题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

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答案】C

【解析】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是用来说明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要削弱这个论断,只要说明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有其它的用途,自然就削弱了审美的结论。

故选C。

四、加强支持型

所谓加强就是加强论点的正确性,方法主要有加强论点、加强论据、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加强的效果从程度上也是加强论点大于加强论据大于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从论点角度加强是最为有效的。

这一题型是公考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例1】2009年国考真题

有的人即便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哪怕干一点活也会觉得累。

这除了体质或者习惯不同之外,还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

A.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

B.科学家们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C.目前尚无诊断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方法

D.在慢性疲劳综合证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

【答案】B

【解析】疲劳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通过对疲劳综合症观察确认了基因的差别。

如果能辨别出这些有差别的基因,自然就能够更好的治疗了。

故选B。

五、解释说明型

逻辑判断中解释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一般是,题干给出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通常是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够解释的选项。

提问的一般方式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的解释上面的矛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以下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等等。

【例1】2009年国考真题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1~6月累计减排11.8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

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飘移过来的

B.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C.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D.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了,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答案】C

【解析】酸雨增加显然不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因此要找其它的原因。

而C选项中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故选C。

六、逻辑规律运用型

【例1】2005年中央真题

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答案】A

【解析】因为“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对懂逻辑的没作规定。

所以懂逻辑的,可能会被允许进入,也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由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可以得出进入者是懂逻辑的,所以说懂逻辑是进入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条件,所以可能可以进入,也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故答案选择A。

一、国家公务员逻辑判断常考题型

  1. 削弱质疑型

  反驳削弱型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者削弱题干的选项。

  解题思路:

看问题——找论据——驳论据——从而驳倒论点或结论。

  例:

2008年国考卷第86题

  86. 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

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 )

  A. 有许多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

  B. 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

  C. 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D. 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

  【解析】C。

若要反驳,则要说明到2050年,世界上不会有90%的语言文字会灭绝,C项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论据,若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则以后按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的推算就不成立,所以C项最能反驳题干的观点。

  2. 加强支持型

  加强支持型题型的特点是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或由于前提的条件不够充分,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的原则,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

看问题——找论据——补充不完整的论据——提高结论或观点成立的可能性。

  例:

2009年国考A卷第91题 

  91. 有的人即便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哪怕干一点活也会觉得累。

这除了体质或者习惯不同之外,还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A. 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

  B. 科学家们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C. 目前尚无诊断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D. 在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

  【解析】 B 此题属于加强支持型。

题干中的研究成果论证到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某些基因确实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但是这些基因差别是否是造成慢性疲劳综合症原因,题干并没有说明,所以要把此研究成果用于诊断和治疗,必须要把题干的论证补充完整,即不仅要发现那些基因不同,而且还要确定真正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是哪些,所以选B项。

3.解释说明型

  解释说明型试题的特征是,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

  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

  解释说明型题所考查的并不是逻辑推理的特点,而是一种常识性的思维。

即上面的结果为什么发生,上面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找出一个常识性的选项来达到解释的效果。

  例:

2009年国考第二卷93题

  93. 某国家先后四次调高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以抑制化肥产品出口。

但是,该国化肥产品的出口仍在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居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下不能解释这一情况的是:

  A. 国际市场上化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B. 该国化肥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口碑很好

  C. 该国化肥产品的价格在关税提高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D. 该国化肥产品的产量仍在不断增加

  【解析】D ABC项的“供不应求”“口碑好”“关税低”都可以作为“该国化肥产品

  的出口仍在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居有很强的竞争力”的理由,但D项不能,因为产量的增加与竞争力无关。

  4.前提假设型

  前提假设型试题是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

  解题思路:

 假设某选项不成立——则发现题干推理完全不能成立——则此选项就是要必须假设的前提

  例:

2006年国考第二卷80题

  80.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 作为他们的同事。

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 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

以上论断所基于的假设是 

  ( )。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不把他们所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们视为同事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

  【解析】D 从“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可知 “真正的同事”前的定语是“科学研究”“与其目标一致”, 如果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那就不是“真正的同事”。

  5. 推断结论型

  推断结论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的试题。

这种试题可以是严格的逻辑推论,也可以是一般的抽象和概括。

  例:

2009年国考第二卷94题

  94.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更多的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

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害虫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

  由此可以推出:

  A. 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 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 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 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害虫能力

  【解析】 A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分析,首先排除B项,茉莉酸盐主要作用是启动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更多的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题干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题干主要是指大豆类作物,而不是所有的植物,排除C。

题干中强调的是“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所以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常时应该是不影响大豆类植物抗害虫能力的,无限制的减少是有利还是有害,根据题干是无法推出的,排除D。

  二、基本解题方法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

在逻辑判断题中,排除法是指通过排除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不一致的选项,或者排除不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进而求解答案的方法。

实际上在解答每一道逻辑试题时我们都可以试着运用排除法。

  2.代入法

  代入法是考试中最为常见的解题方法之一。

代入法以其解题速度快而备受广大考生欢迎。

另外,代入法有效地避开了解题的常规思路,绕掉了题目中隐含的各种关系,即使考生不会解题,也能用代入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代入法是指当错误选项不容易排除,而正确选项又难于选择时,就应该运用代入法试一试。

这种方法是说,先假设某一个备选项是成立的,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假设该选项成立不对,该选项是不成立的。

代入法需要结合排除法来使用,如果通过使用排除法,其他选项均导致矛盾,则剩余的不导致矛盾的选项就是正确的。

  3.列表法

  当题干中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表列特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迅速寻找到答案。

做此类题时,如果不列表而是单凭想像,往往容易混乱,难于理清头绪。

  4.计算法

  有些逻辑试题当题干或备选项中出现了数据或者与数据有关的文字的时候,有时就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数字计算。

做这些题时,考生一定不要怕麻烦,要借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动手计算,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逻辑判断中的很多题目都可以借用数学方法来快速解决,因此考生应注意此类方法的妙用。

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我们经常能够在逻辑判断部分遇见综合应用题。

最常见的综合应用题有两类,即真假判断题和对号入座题。

所谓真假判断题,即给出一些命题以及与这些命题有关的信息,要求考生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

而对号入座题则给出多个主体以及相关信息,要求考生将多种信息与相应的主体联系起来。

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做这类题,难度较大,时间消耗也会很多,最终影响考生的应试表现。

为此,笔者在此与大家分享做此类题的思维的“导火索”,从而帮助考生快速有效解决解决这类问题。

一、找逻辑关系

有些命题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即两个命题既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也假。

借助这种矛盾关系,我们可以迅速断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并进而判断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

【例题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

案犯是丙。

乙:

丁是案犯。

丙:

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

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2004年国家A类83)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导火索】在四个人的口供中,乙的口供(丁是案犯)与丁的口供(作案的不是我)相矛盾,二者中必有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而四个口供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甲和丙的口供肯定是真的,因而作案的是丙和丁,而说假话的是丁,故选B。

除了矛盾关系外,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等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做题。

所谓反对关系,即两个命题间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而所谓下反对关系,即两个命题间不能同时为假,但可以同时为真。

请看下题:

【例题2】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