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7511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docx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精

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

记课改先进集体——安塞县第二小学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和民族的教育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懈地追求着、奋斗着、抗争着、求索着……

课程改革,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将他们所有热爱教科研的老师们吸引到一起,让无数充满智慧的心灵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是的,课程改革以来,安塞县第二小学重新给学校科学定位。

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开阔胸怀,全球意识,交往能力,信息素养,科学精神”的育人目标;“突出校本教研,凸显黄土文化”的特色发展方向。

使学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社会、家长。

那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见证着安塞县第二小学的辉煌成绩:

“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课改先进单位”、“延安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学校”、“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一、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课程改革以来,安塞县第二小学校本教研深入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心灵。

以校本教研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

他们睿智地捕捉课程改革的信息,忠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实践,由衷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长期以来把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鼓励全体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各项课题研究。

2004年10月被省教科所授予“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实验学校”。

2004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两项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的研究。

“十一五”又承担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县级课题,全校百分之80的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百分之70以上的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研究,有50余人次教师获得省市县的奖励。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教科研先进集体。

1.1组织与管理

安塞县第二小学建立教科研三大机构:

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

制定出了一系列促进全校教科研工作的举措,制定了“安塞县第二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课程改革,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关校本教研制度和活动方案:

“安塞县第二小学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安塞县第二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安塞县第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安塞县第二小学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安塞县第二小学专题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安塞县第二小学骨干教师考核认定办法”。

实施了“安塞县第二小学名师工程”,开展了教研组专题教研活动,年级组“‘滚动焊接式’校本教研”活动。

建立了“安塞县第二小学名师工作室”。

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年轻教师坚持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学科带头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名优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对教科研中教师的获奖论文、教学成果以及课题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等进行奖励。

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1、科研管理。

学校教科研工作,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两大处室(教务处、教科室)密切联系,分工合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检查管理制度。

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务处都要围绕学校教科研发展的方向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学期结束也要对全校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自我检查计划实施完成情况。

每学期的计划和总结都要在教工大会上宣读,让全校教师共同监督。

学期结束各种档案要装订存档。

随着学校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学校教科室所有资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

教科研工作有自己的专题网,包括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计划总结、课题研究(十五课题和十一五课题)、校本课程、科研信息、校本培训、资源共享等八大板块内容,把这些内容按年度刻制成光盘收入电子档案。

制定教务处、教科室常规工作:

(1)开学初制定详细的教科研工作计划。

(2)搜集教科研信息,协助校长,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

研究的理论,负责教科研普及工作。

(3)教科室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与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签订拜师协议书,并制定培养考核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制度和计划。

(4)组织实施名师工程、滚动焊接式等校本教研活动,指导运行“名师工作室”工作,满足优秀教师特殊的成长需要。

(5)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总结提升工作。

每学期教科研成果将出集成册为《安塞县第二小学校本教研专辑》,编辑教育科研成果。

(6)严格骨干教师的认定考核,做好市县优秀青年教师的推荐工作。

(7)对日常教科研工作的检查和督促。

(8)做好学校的教科研课题的确定、落实、总结和成果推广工作。

总结每学期教科研工作

(9)学期末装订各种材料,课题资料、教师论文、优秀教案等。

2、校本培训。

随着科研机制的创新,“两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加强科研理论知识的培训,重视对科研骨干和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培训工作,力求注重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效果的实在性。

以常规培训为基点,教科研为先导,创设校本培训模式,优化教科研活动,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来拓展专业内涵,增长实践智慧,改变习惯性生存方式。

教师的成长,推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体系,建立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教研、名师引领、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经历从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的过程。

为教师们构筑了展示、研讨、总结、反思、提高的舞台。

提升了教师素质,构建了学习型校园,研究型校园;省市县校级七个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支撑起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框架,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成立了“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五级课题研究队伍,“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校级课题——个人微型课题”五级课题网络。

形成了规范的课题研究网络。

呈现出人人有科研课题,处处有科研气息的大好态势,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1、2科研条件

1、教科研设施。

课改以来,学校为满足教师学生,配备了齐备的硬件设施:

电子备课室、多媒体室、多功能教室、微机室等,80多台电脑方便教师制作课件,学生上网学习、观看教学光盘。

两台多媒体电脑供教师上课轮流使用。

每台电脑都连接了校园宽带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询信息。

90%的教师现在已经能够熟练的制作电脑课件,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教师开课的一个重要场所。

学校教学资源库资源丰富,学校每学期购置两万多元的教学资源。

并建立了校本资源库,供教师循环使用。

我校专门设有教科室,主任1人,科员3人,办公设施齐备。

2、奖励。

为了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教育科研奖,对获奖或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细则如下:

 

1、教学论文奖

奖金级别等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一等奖

300元

200元

100元

80元

二等奖

200元

100元

80元

50元

三等奖

100元

80元

50元

30元

2、课题研究奖

课题级别

负责人、组长奖金

(元)

主研人员奖金

(元)

备注

国家级课题

2000——1500

1500—600

奖金分配根据课题结题情况及工作态度和成绩而定,详细分配要经校委会研究决定。

(未能按要求参加及不完成任务者,不予奖励)

省级课题

1500——1000

1000—400

市级课题

1000——500

500—200

县级课题

500——200

200—100

校级课题

200——100

100—50

1、3科研活动

1、依托校本培训,促进教科研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创品牌、显特色。

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是促进教师转型,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提升学校品位的有效途径。

因此,学校以全新的理念建设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

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种形式来达成对教师的培训。

通过“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各级各类进行初赛、复赛,层层选拔培养教师,使校内成长起一批名优教师。

名师工程的开展,激活了教师的潜在动力,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激起了教师自我发展的进取状态。

“安塞县第二小学名师工程”开展中,学校每年在普通教师中评选出4--6名教坛新秀,在教坛新秀和校级骨干教师中评选出4—6名学科带头人,在县级、校级学科带头人中评选2—3名名优教师。

教师的进取心增强,学习热情高涨,出现积极进取、自我提高的良好态势。

“名师工程”开展的三年中,评选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共计35人,获奖人次占到科任教师的百分之四十七。

这一机制的创新与实施,教师有了自己近期与远期的奋斗目标,有了竞争学习的对象,有了自己专业成长的蓝图设计,有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预定构想。

使学校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活动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

“滚动焊接式”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年级组集体智慧,通过“尝试课(教学设计1)——会诊课(教学设计2)——赏析课(教学设计3)”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年级组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滚动焊接式”校本教研活动,在反复的设计研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驾驭能力,提高教师的总结提升能力,激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了教师工作与科研的积极性,使全体任课教师有机会有舞台经历自己的成长历程,实现自己的成长梦想。

保证了课程改革深入持久的开展,并且在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在各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中以专题教研活动为主阵地,规范活动,提高教科研质量。

三年来学校以“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开展有实效、多形式的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全体教师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科研思维习惯和方法。

同时把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专题教研活动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务处、教科室的要求、教研组组长的主持下,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承担一次学校性专题研究活动,做到一个问题一次活动,一次活动一个主题,一次研讨一个收获,使专题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思想碰撞、观点交流、能力发展的场所。

遵循“确定专题(问题的产生)——专题学习资料搜集培训(理论支撑)——课例展示(实践验证)——课例研讨(研究反思)——教学成果(学生作品、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总结提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成共识)”的程序进行规范的专题教研活动。

实现教师的专业研究成长。

几年来研究解决近30个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

各教研组长在学期末本着“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新行为”的宗旨进行资料收集和总结提升工作,确保所定专题的实效性。

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

保证每学期四次高质量的专题教研活动,四次创造性的教研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青蓝工程”的启动为教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根据近几年补充年轻教师多,底子薄,经验不足这一实际情况,启动了学校“青蓝工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落实实施过程,这一工程的实施缩短了年轻教师成长的助跑线。

建立“安塞县第二小学名师工作室”,优化学校教科研工作。

学校建立了语、数两个名师工作室,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规章制度、考评制度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业绩考核方案,满足了名优教师的特殊成长需要,发挥了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教师中实施“五个一”工程。

即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单元写一课教学案例,每次教研组会上提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每学期(年)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年)完成一份集体备案资料。

实现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主动成长状态。

安塞县第二小学教育科研网络图

(一)

 

2、深入课题研究,提升办学品位

课题的承担标志着学校教科研重点和教科研规范的确定,标志着学校个性化的萌芽,标志着教科研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7项课题被列入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在省市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十五”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聘请专家指导、制定了“十五”课题规划,立项的课题有两项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和两项县级课题。

每项课题在申报之前都请专家进行分析和论证,课题组负责人率先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每阶段的研究计划。

在研究过程中各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严密组织实施各个研究环节,定期进行阶段总结,撰写阶段汇报材料。

教科室协助课题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在研究中学校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和全国的各项研讨活动,带回了详细的会议记录和各种文字、音像资料,丰富了研究内容。

由校长王金玲负责的延安市“十五”课题“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已成功结题,并获延安市课题研究二等奖。

由高彩云副校长主持的省级“十五”立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实践于2006年四月圆满结题,并获陕西省“十五”科研课题成果优秀奖;所撰写的研究报告获2006年延安市教学成果文本类二等奖。

马金梅主任接任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题组长,该课题成果于2002年获陕西省“课改与科研”成果一等奖。

由李燕副校长负责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课题通过省市专家的鉴定2004年结题,并获得陕西省“十五”立项课题研究三等奖。

由教务主任马金梅、钟晓艳负责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于2006年被立为县级规划课题,现正在实施之中。

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教师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结题中进一步熟悉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操作要点,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

2006年申报立项的由校长王金玲负责主持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现正进入研究中期阶段。

课题立项后学校领导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安塞县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成立校本课程编写委员会,编委们牺牲节假日编写教材,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于2007年春成功编写了安塞县第二小学系列校本教材《鼓乡乐园》,现已正式投入使用,而且受到市县各级各类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教材内容腰鼓部分被延安市教育局作为全市通用校本教材印发。

《校本教材“鼓乡乐园”研究报告》获“十一五”课题阶段研究论文类一等奖;课件《安塞民间绘画》、教学设计《一圪嘟秧歌满沟转》、课件《安塞腰鼓》分别获“十一五”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十一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教材的应用研究》将突出我校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凸现我校的办学特色,把学校教科研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几年来课题组领导教师积极参加了省、市、县级课题培训;学校先后派教师参加了在西安、延安举行的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及课题组学习研讨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学校共邀请外校专家10人次,本校教师30人次,听讲座人数500人次;共派教师8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临潼、延安等地学习,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安塞县第二小学教育科研网络图

(二)

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十一五省级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十五省级课题)

小学愉快教育实践与研究(十五市级课题)

利用远程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十五省级课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校级)

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校级)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县级)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县级)

 

3、加强校际合作,共享教育优质资源

学校与发达学校相比,教师整体素质欠佳。

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完全依靠校教科研机构的指导又不现实。

为此,2004年以来学校和上海闵行区颛桥小学以民俗文化交流为主题沟通交流,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校委会成员和课题组成员曾四次到贵校参观学习,平日里发布课题研究困难通报,应用贵校课题研究相关资料,邀请贵校教师参与我校课题研究活动,参加与课题研究内容相近的专题会议,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确保两校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1.4科研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课题成果评选并进行表彰,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纳入教师的学期目标考核中),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地总结,对于优秀的课题成果和研究经验、事迹向外推广宣传。

2008年5月校长王金玲代表课题组在全县中小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十五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延安日报上发表了副校长——“十五”课题研究负责人高彩云的先进事迹,她撰写的《校本教材“鼓乡乐园》开发实施研究报告获“十一五”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一等奖,并刻录成光盘在全省得到推广。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利用出刊整理教科研成果的方式,向校内外宣传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教师优秀的教科研论文,学校《校本教研专辑》:

《教坛采撷》、《探索交流反思提高》(专题研讨)、《名优教师赛教集锦》、《学科带头人赛教集锦》、《增进交流促进发展》(与兄弟学校交流活动)、《“滚动焊接式”校本教研备课集》、《校本教材<鼓乡乐园>开发实施资料汇编》、《校本教材<鼓乡乐园>指导用书》、《开放互动作业的设置与评价》、等14册各具亮点的集子相继诞生,此专辑是领导和教师们在一次次的探索和交流中心灵的碰撞,一次次反思和提高中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学校全体同仁的智慧和汗水。

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它已经成为我校教学经验交流的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校教师共有80余篇论文、教学设计、教育故事、课题研究报告等获市级以上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老师们在收获科研成果之余深深地感到是课程改革成就了他们!

 二、校本教材,加快课程改革步伐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在安塞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安塞县第二小学的领导班子及时地捕捉课改信息,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安塞地处炎黄文化发祥地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独特的地域和历史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

古朴生动的民间剪纸,色彩瑰丽的现代民间绘画,黄土雄风般的腰鼓和情意舒展的安塞民歌,堪称东方审美艺术之精魂。

作为从黄土地上快速成长起来的安塞县第二小学,如何传承和发展这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他们不得不去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

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她们清醒地认识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性,她们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定为“十一五”研究课题,充分发掘、利用、传承、发展安塞民间艺术文化,让民间艺术文化走进课堂,成长于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独特的教育功能,依托安塞“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歌之乡”“农民画之乡”的健康、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构建民俗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发掘民俗文化教育资源,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遵循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典型、直观、生动及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将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民俗五方面内容形成五个教育板块,呈现在二、三、四、五四个年级的校本教材中,把学科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之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

她们的目的是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浸润于民族精神人文沃土之中,探索城乡结合学校在创建文明和谐城市、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校园,提高国民文明素质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合作互动的民俗文化活动,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目标、内容、形式、操作方法、管理机制和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更重要的是想寻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充分发掘、利用本土化的社会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设蓬勃向上的校园内部文化和外部社会环境,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初步形成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化和实效性为两翼的“主体两翼”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探索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更好的指导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安塞县第二小学系列校本教材《鼓乡乐园》走过孕育开发、实施运用、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开发阶段。

几年来,学校以腰鼓剪纸为代表的兴趣小组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已经喜欢上了这独具魅力的家乡文化。

于是,2006年秋我们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整理校内成熟经验,搜集县内文化资源,走访安塞民间艺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编印成册。

第二阶段,实施运用阶段。

2007年春期,这套系列教材将按课表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家乡文化魅力,让家乡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第三阶段,发展完善阶段。

实践运用中,他们将不断补充,修订,不断完善,努力建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民间文化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二小特色的民俗文化课程,期望新一代安塞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在这里展翅,让安塞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安塞。

“鼓乡乐园”校本教材的开发运用是学校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的又一大新举措,她的诞生,犹如广袤的土地上培育出的一株稚嫩的幼苗,需要更多的呵护,浇灌,培育,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她们热切的期望此套系列教材的出现,能够使我们在民俗文化实践研究的探索中,找到更多的同行者,她们的智慧汇拢到一起碰撞,她们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发挥,让古老的黄土地上唱响新时代的凯歌。

安塞县第二小学系列校本教材《故乡乐园》的诞生是安塞县第二小学领导班子对安塞独特的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超前构想和思考的结晶。

结束语

如果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还没有成为最优秀的学校,那么课改工作让我们同所有优秀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着多年奋斗积聚的能量和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竞争中,她们将会做得更好。

2009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