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5650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小数乘整数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自主探究

尝试计算

 

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复习

情境引入

了解小数乘整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

引导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布置小组合作任务。

3.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4.小结引出课题

 

5.比较发现

出示0.85×4。

计算

观察图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组学习

汇报交流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汇报演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课堂练习

P2、P3做一做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理解算理算法。

师:

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出示主题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它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

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

(1)算一算,比一比。

(2)想一想,做一做。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小数乘小数

知识目标: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引入尝试

复习

教学例3

1、计算下面各题。

0.7×38.5×418×0.23

问:

这几个式子你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课件

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

怎么列式?

计算

列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例4

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

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0.8×0.6,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

6.05×0.83的积中有几位小数?

6.052×0.83呢?

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尝试计算

板演

讨论

交流汇报

计算

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P5做一做

P8页5题:

 

③计算3.16×0.06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出示练习:

 

出示练习题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计算回答

 

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回答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

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复习揭示课题

1、出示练习题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

如:

0.02×0.4。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练习

回答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课件

⑴让学生自己读题,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

学生表述题中条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时,应着重请学生说一说“1.3倍”的含义

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

为什么?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

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4、专项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列式

 

尝试练习

回答

独立判断

计算

观察讨论

回答

独立计算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P6做一做

P.9页13题

 

小结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积的近似值

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新授

复习揭题

教学例6

1.出示复习题

2.思考并回答: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

1、出示例6:

计算

思考回答

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1、做一做:

2、P.9页13题

2、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

3、生列式,板书:

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

 

列式

 

尝试练习

 

独立判断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小结

 

P8第7、9题,P9第1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新授

复习揭题

教学例6

1、出示口算题。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揭题谈话

 

1.课件出示例题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计算

交流

汇报

 

读题

分析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P.11页的“做一做”。

1、P.14页7题

4、那110块够吗?

(可以怎样算?

4、

(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

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6、尝试后练习:

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⑴出示:

50.4×1.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思考

回答

回答

讨论

计算

计算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

(分组比赛)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3、P.14页9题

回答

 

独立计算

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0.9×0.9×100=81(平方米)

(1)0.9×0.9×110

(2)0.81×10+110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复习揭题

1、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

(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

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计算

回答

讨论汇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授

教学例8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出示例8第

(1)题:

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

例7第⑵题:

0.65×201

列式

计算

 

尝试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实践应用

 

12页做一做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你会做吗?

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独立判断

 

交流

 

板演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教学反思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小数除以整数

知识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教学新课

复习揭题

教学例题

出示复习题

情景图引入新课

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计算

列式

讨论

展示

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

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观察

回答

独立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复习

揭题

1.出示练习题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3、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要扩大1000倍呢?

运用了什么规律?

计算

回答

交流汇报

小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新知

教学例5

教学例6

出示例题

(1)图上有那些信息?

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7.65÷0.85

(2)问: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

怎样转化?

 

出示例6:

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

哪些地方不同?

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回答

列式

讨论

回答

分组讨论

讨论

 

改写

 

回答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练习

小结

 

第22页“做一做”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小结

 

独立计算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商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新授

复习

揭题

教学例题

出示习题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出示例7,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

计算

回答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巩固练习

做一做

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

“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集体订正

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列式

讨论

回答

交流汇报

小结

独立完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

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循环小数

知识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能力目标:

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故事导入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讲故事片段

播放课件

1.谈活引入新课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商里总是不断地出现3?

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

认真观看

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例题

那么商如何表示呢?

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

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

比较一下例8、例9三道题的商

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5、介绍简便记法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请举例说明?

交流

汇报

板演

比较

汇报

评议

小组讨论

 

汇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巩固练习

做一做,课后练习

 

巡视

小结

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知识目标: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发兴趣

1、使用计算器,

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

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发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自主探索

学例题

1、出示例题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

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通过“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仔细观察

回答

操作

独立完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总结质疑。

总结质疑。

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

____________

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