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42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完卷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蓊(wěng)蓊郁郁伶俜(píng)落蕊(lěi)颓(tuí)废

B.流觞曲(qǔ)水癸(kuí)丑虚诞(dàn)鸷(zhì)鸟

C.旌(jīnɡ)旗蔽空公姥(mǔ)桂棹(zhào)溘(kè)死

D.青青子衿(qīn

)庐冢(zhǒnɡ)窈(yǎo)然枕藉(jí)

2.下面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袅娜  缈茫  敛裾   靓影    B.一椽 房檩 潇索 混饨

C.激湍  形骸 聘怀   谣诼    D.嫠妇  酾酒  蜉蝣  葳蕤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载(承载)饥载渴  忍尤攘(忍受)诟 感君区区(真挚的情意)怀 暧暧(温暖)远人村

B.少长咸集(都)   修短随化(变化)喻之于怀(比喻) 终期于尽(至,及)

C.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正)

下江陵(攻占)  举匏樽以相属(劝酒)

D.何可胜(胜过)道 夫夷(平)以近非常(意外的)之观无物以相(帮助)之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能至也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其孰能讥之乎

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

C.火尚足以明也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6.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亦将有感于斯文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而今安在哉

D.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7.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坊七巷将要拆迁,里面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愿意离开住了多年的老房子。

B.郑校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都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李老师放在桌上的钢笔不胫而走,同学们都怀疑是宋小宝拿走的。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代指《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骚”指《离骚》,代指《楚辞》,是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

二、背诵默写(15分,每空1分)

9.

(1),以望复关。

(2),二三其德。

(3)淇则有岸,。

(4),谣诼谓余以善淫。

(5)亦余心之所善兮,。

(6)民生各有所乐兮,。

(7),池鱼思故渊。

(8)暧暧远人村,。

(9),复得返自然。

(10)群贤毕至,。

(11),俯察品类之盛。

(12)寄蜉蝣于天地,。

(1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14),泣孤舟之嫠妇。

(15),旌旗蔽空。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③。

世兵,逃乱在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

望之窅④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⑤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⑥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⑦,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⑧。

其为戒,讵⑨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

前朝。

②劣:

仅仅,才。

③夥:

huǒ多④窅:

yăo深远幽深⑤磐折:

弯腰。

⑥恚:

huì恨、怒⑦较然:

明显的样子。

⑧吊:

悲伤。

⑨讵:

jù岂、怎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会:

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

料想

C.亦阳慑力殆慑:

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

欺骗

11.下列四组中,对文中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B.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C.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D.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

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

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5分)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5分)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

,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

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

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4.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

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16.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五、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拉萨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