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2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docx

河北省冀州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试题二

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一轮检测

(二)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①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进而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孔子有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

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

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

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

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③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

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

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④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

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

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

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

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8分,选择每小题2分,翻译10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

死法孰与死敌?

”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

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

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

“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

“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

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

“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

亨信登城语曰:

“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

许之。

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巡按畿内巡按:

巡视,巡行

B.进秩一等进秩:

增加俸禄

C.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简:

选拔

D.寝不行寝:

呈上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

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

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

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

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

死法孰与死敌?

”(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

怎堪。

②青草瘴:

《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③贾谊曾经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

9.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10.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但不是同情,反而是“,”。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两句,写了室外清幽雅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在《劝学》中,荀子以“,”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豪迈情怀。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刘节:

史家风骨士子魂

①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

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②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

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

“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

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③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

研究院毕业后,刘节大部分时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工作,与陈寅恪同在北平,经常当面聆听老师教诲。

陈寅恪致函刘节称“子植兄”,但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

刘节还曾对学生说:

“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

”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

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

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