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391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年级:

辅导科目:

科学课时数:

3

课题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内容要求:

1、物质的检验(鉴定、鉴别、推断)

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知识解读

物质的检验

酸液(H+):

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

酞均可。

盐酸和Cl-:

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硫酸和

SO42-:

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

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

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常考点清单练习:

1、H+、OH-常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检验,若石蕊试液变红,则溶液中含H+;若石蕊试液变蓝,则溶液中含OH-。

2、Cl-常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观察是否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3、SO42-常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观察是否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4、CO32-常用含H+或Ca2+(或Ba2+)的溶液检验,观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白色沉淀生成。

5、解推断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

作为突破口的一般是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特征颜色或特征反应等。

如蓝色沉淀一般是Cu(OH)2;红褐色沉淀一般是Fe(OH)3。

6、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而物质的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二、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

在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

(1)物质的检验方法的选择;

(2)框图推断题;(3)物质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或方案的评价。

2、题型赋分:

本专题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值一般在4-8分。

3、能力层级:

本专题的能力考查点以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主,难度为中等偏上,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4、考查形式:

中考试题中本专题的考查形式有:

(1)将物质的特征性质与实验现象相结合考查。

物质的检验;

(2)一题多点,将化学学科内或与物理、生物知识相结合考查物质的推断;(3)以物质的制备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命题趋势:

1、热点预测:

预计2012年有可能将传统的框图推断题的图形和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增多,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分值基本不变。

2、趋势分析:

2012年中考题有可能出现以自然界的矿物、海水、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及化学实验的废液等为原料,将物质的分离提纯、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酸碱的性质综合在一起的实验探究题。

三、例题赏析:

例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OH溶液,收集气体

C、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

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原则,所选的除杂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后,能把杂质吸收或转化为便于和原物质分离的成分.

解答: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铁粉,把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充分反应后过滤,方法正确.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也会被吸收,把原物质和除掉了,方法错误.

C、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不能把氧气除去,因为氧气和氧化铜不反应,故方法错误.

D、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反应后会带入氯化钠杂质,故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进行物质除杂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要求选用的除杂试剂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杂质且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

练习: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

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根据物质除杂的原则回答,首先要能把杂质除去,不能带入新的杂质,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如果有多种除杂方案,选择操作简便,除杂效果好的方案.

解答:

解:

A、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不正确,因为氧气和氧化铜不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不正确,因为稀盐酸和氧化钙也能反应,会把原物质除掉.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不正确,虽然能把杂质除去,但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钠.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正确,根据金属活动性,铜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D

点评:

进行物质除杂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要求选用的除杂试剂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杂质且

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

例2、为除去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杂质Na2CO3,应选用的试剂是H2SO4,若选用盐酸来除Na2CO3,则又会引入的新杂质是NaCl.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根据碳酸根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性质,可以用酸除去,但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用硫酸除去碳酸钠,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在溶液中带入新的杂质,若用盐酸除去碳酸钠,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钠,故不能用盐酸.

故答案为:

H2SO4,NaCl.

点评:

进行物质除杂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选用的除杂试剂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杂质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练习:

有四瓶溶液分别是Na2CO3、BaCl2、H2SO4、Na2SO4,其中一种溶液能与其他三种溶液反应这种溶液是(  )

A、H2SO4B、Na2SO4C、Na2CO3D、BaCl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盐的鉴别.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碳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与可溶性钙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硫酸钠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解答:

解:

A、硫酸能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A错误;

B、硫酸钠不与硫酸和碳酸钠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钠不与硫酸钠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例3、某实验小组对一种白色固体化合物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通过对比分析该小组得出以下结论:

(1)写出D的化学式BaSO4.

(2)若固体A不含氢元素其化学式是K2CO3,若固体A中含氢元素则A物质的化学式是KHCO3.

(3)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是否含氢元素,该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后想到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硬水中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于是他们知道了确定A物质组成的两种方法,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方案一,并写出你的设计方案(方案二):

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A固体放入试管中,并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将导管伸入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若观察到试管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氢元素,写出A受热分解的

化学方程式2KHCO3

K2CO3+H2O+CO2↑

方案二

取少量A溶于水,加入氯化钙溶液

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是碳酸氢钾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

白色沉淀D不溶于稀硝酸,根据前面的反应物硝酸钡可确定D的成份;根据溶液B和硝酸钡反应生成D和硝酸钾可确定B的成份;气体C通入石灰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可确定C的成份;根据B和C的成份可确定A的成份.

(1)根据上述分析可确定D的成份,根据化学式的写法特点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检验碳酸根离子和检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分析.

(3)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由此我们可知道碳酸氢钾加热也会生成碳酸钾、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钾和碳酸氢钾的区别是碳酸钾中含有的是碳酸根离子,而碳酸氢钾中含有的是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遇到钙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而碳酸氢根离子遇到钙离子不会生成白色沉淀.

解:

白色沉淀D不溶于稀硝酸,我们现在所学的不溶于稀硝酸的酸只有两种:

氯化银和硫酸钡,根据前面的反应物硝酸钡可确定白色沉淀D为硫酸钡;B和硝酸钡反应生成D硫酸钡和硝酸钾,可确定B为硫酸钾;气体C通入石灰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可确定C为二氧化碳;向固体A中加入稀硫酸会产生二氧化碳,可确定A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根据A和硫酸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硫酸钾可确定A为碳酸钾或碳酸氢钾.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为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故答案为:

BaSO4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碳酸钾或碳酸氢钾,碳酸钾中不含氢元素,碳酸氢钾中含有氢元素.故答案为:

K2CO3;KHCO3

(3)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我们可知碳酸氢钾加热生成碳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若A为碳酸氢钾的话,加热可看到的现象是:

试管壁有水珠出现,石灰水变浑浊;若A为碳酸钾,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若A为碳酸氢钾,加入氯化钙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水珠生成;浑浊;2KHCO3

K2CO3+H2O+CO2↑;取少量A溶于水,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是碳酸氢钾.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份的能力,解题关键是:

知道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知道检验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知道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碳酸氢钙溶于水.

练习:

某食品干燥剂为白色固体,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称取2.0g干燥剂要用到的仪器室托盘天平

B、操作I是过滤

C、溶液a与溶液b可能都含有OH-且具有相似的性质

D、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也可能是烧碱

考点: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碱盐的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干燥剂为白色固体,称量时要使用托盘天平,经过操作I,能得到沉淀a和溶液b,则该操作应该为过滤,常见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答:

解:

A、此干燥剂为白色固体,称量时应该使用托盘天平,故A正确;

B、经过操作I,能得到沉淀a和溶液b,则该操作应该为过滤,故B正确;

C、常见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溶液a与溶液b可能都含有OH-且具有相似的性质,故C正确;

D、烧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