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223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2007年11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木屐(jī)编纂(cuǎn)庐冢(zhǒng)羽扇纶(guān)巾

D.台榭(xiè)慰藉(jiè)潸(mǐn)然罄(qìng)竹难书

C.桀骜(ào)惩创(chuàng)铿(kēng)锵熠(yì)熠闪耀

D.租赁(lìn)蹊(xī)跷浣(huàn)纱殒(yǔn)身不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A.荡漾浸渍樯橹鬓发愤世嫉俗

B.憔悴谍血体恤敷衍乍暖还寒

C.豆蔻戍角罪孽羽翼雕栏玉沏

D.编辑寥落踌躇暇疵冥顽不灵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①几经转折,不幸由这个原本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农民的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_________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②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_________。

③《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__________得具体而生动。

A.主持模范表现B.把持模范描写

C.主持典型描写D.把持典型表现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D)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恐美人之迟暮

③举天下之豪杰④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⑥空中而多窍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⑧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D.①②④⑤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断)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回去)坐促弦弦转急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绑)

⑦微风鼓浪(振动)⑧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A.②④⑥⑦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D.④⑤⑥⑧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

A.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B.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

的。

C.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秋的文字特别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如此?

写秋颂秋的文字同样也不少。

B.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

C.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已算万幸。

D.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每题(3分)。

(一)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于是余有叹焉    叹:

叹息  B.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

极少

C.夫夷以近     夷:

平安  D.其孰能讥之乎     孰:

怎么

9.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因得观所谓石钟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下列“以”字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C)

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夫夷以近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可以无悔也

(二)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泰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泰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泰而收韩,商鞅用于泰而收魏;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泰故也。

夹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泰,彼安得不折而入于泰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泰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泰,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泰。

泰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固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泰兵。

以二国委泰,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求出,而天下诸侯已自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韩魏塞秦之冲冲:

交通要道

B.委区区之韩魏委:

委身(交付)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折:

屈服

D.而贪疆场尺寸之利场埸:

边界

1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项是( A )

A.①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①秦之用兵于燕赵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①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D.①则韩魏之附秦故也②故曰弊在赂秦也

A(A连词,既然如此,那么;B①介词,向,对②介词,比;C①介词,替②介词,被D;①名词,缘故②连词,所以。

1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哪一项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B)

A.而蔽山东之诸侯B.委区区之韩魏

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B(A山东:

古:

崤山以东,今:

山东省;B都是“小小的”;C出身,古:

挺身而出,今:

身份;D休息,古:

休养生息,今;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等活动。

14.下列对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不能独当秦”。

B.苏辙所说的“天下之势”是“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苏辙认为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六国的灭亡是对祸患考虑得太疏忽,目光短浅,不知道天下形势定的志向的道理。

A(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没有“厚韩亲魏以摈秦”。

译文: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

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殽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

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

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時,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

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內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

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橫的秦国,他們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

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內安定自己的国家了。

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毀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第Ⅱ卷(108分)

三、(24分)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2分,共8分)

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译:

然而世界上的奇异雄伟、壮丽怪诞、不平常的景象,常常在那些艰险遥远的地方。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

为了实现我的志向而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虽然不能够到达,但可以不后悔,水又能够讥讽这样的人呢?

③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译:

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译: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9分)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作者个性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7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历漂泊后获得了暂时的安定生活时的闲适愉悦的心境。

(前空1分,后空2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

“但有”:

虽然表面上是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