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大联考大联考章节测试习题73.docx
《高中语文高考大联考大联考章节测试习题7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大联考大联考章节测试习题7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考大联考大联考章节测试习题73
章节测试题
【答题】小说中的两处插叙文字是小谭父亲对往事的回忆,请分别概括这两处文字的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插叙主要写父亲抓罪犯的经过利因功获奖提拔的情况,第二处插叙主要写罪犯被判刑入狱后其家庭的惨状。
父亲的执法与小谭的执法在方法手段、偷猎者结局、对执法者个人的影响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说明抓住犯法者不是执法的终极目的,而阻止犯法(罪)、构建和谐社会、使执法的社会效果最大化才是上策,尽管这样做往往会减少执法者个人的一些私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答】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等。
结合文本内容“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因为这次事件,父亲得到了2000元的奖励,从基层一名干警破格提拔为副局长……”“当年对他下毒手的那个歹徒被判了无期徒刑……后来也被抓进了监狱……”分析可知,第一处插叙主要写父亲抓罪犯的经过利因功获奖提拔的情况,第二处插叙主要写罪犯被判刑入狱后其家庭的惨状。
结合文本内容“小谭赶到时,一个偷猎者已经瞄准一只藏羚羊准备扣动扳机,小谭没有丝毫的犹豫,上前用身体挡住了枪眼”“如果当时让偷猎者得逞,那就是‘两败俱伤’——藏羚羊受到伤害,偷猎者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有可能毁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分析可知,父亲的执法与小谭的执法在方法手段、偷猎者结局、对执法者个人的影响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4日在京发布了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
《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CNNIC发布第1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二: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
“互联网+”正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点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同时又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如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这会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生命线。
阿里巴巴、XX、小米等一批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生态系统,基于这些平台又创造出了新业态,如O2O(线上与线下结合)、移动支付、可穿戴设备等。
各平台将用户资源和技术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降低了中小微企业与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门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将公共服务辐射到更多有需求的群体中去,提供跨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稀缺资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台。
如互联网教育打破了国内地域限制,并连接了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三、四线城市及偏远农村的学生提供了新的选择。
(摘编自《“互联网+”时代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四: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认为,个别企业在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的前期探索,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将有助于加速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转型。
“互联网+”还是要依靠市场和企业,政府的角色在于营造氛围,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公共基础建设。
互联网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低成本的平台。
围绕解决传统产业“痛点”的创业创新,正在华夏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会不会导致泡沫?
社会各界深感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涌向“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上年剧增。
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少创业公司为了圈更多的钱,有的在融资、估值方面“注水”10倍、20倍,一旦泡沫破了,对创业者和产业将是沉重的打击。
面对“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基础、产业准备好了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说:
“互联网有标准协议,工业也有标准协议,如果各搞各的,数据格式存在问题,数据链难以打通,就算不上是‘互联网+’了。
”他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顺应跨界融合发展需求,引导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的研制。
与此同时,该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认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只懂网络技术,产业界的人只懂自身业务,不符合融合创新人才的需求。
(摘编自《“互联网+”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
【答题】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年龄构成上,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
与2015年相比,2016年10岁以下网民群体和40岁以上网民群体的占比均有所提升。
B.从网民的学历结构看,我国网民具备中等教育学历的群体规模最大。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与2015年相比,2016年我国网民使用于机、电视上网的比例持增长态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呈下降态势。
D.2015-2016年,我国年轻网民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中等教育学历的网民数量超过半数,在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中手机的使用占绝大比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C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呈下降态势”错误。
2016年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呈下降态势,但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与2015年持平,并未下降。
故选C。
点睛: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答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互联网已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B.现如今,“互联网+”不仅正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一些新的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渗透,为工业和农业带来革新和发展。
C.“互联网+”通过提供跨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为公共稀缺资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台,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公共服务辐射的最大化。
D.“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风险投资剧增的现象。
比如“互联网+医疗”领域,而融资、估值方面的“泡沫”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解答本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结合文本内容“‘互联网+’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将公共服务辐射到更多有需求的群体中去,提供跨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稀缺资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台”分析可知,理解有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是“提供跨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前提而非结果。
故选C。
【答题】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积极意义:
①促进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社会转型;②促进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③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解答】我国“互联网+”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分析可知,促进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社会转型;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营销,降低了中小微企业与创业者进入市场的门槛,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分析可知,促进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结合“‘互联网+’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将公共服务辐射到更多有需求的群体中去,提供跨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稀缺资源均等化提供全新平台”分析可知,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发展,结合材料明确观点,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2.【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
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
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
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
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
“剽掠辈耳。
”遵裕曰:
“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
”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
“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
”遵裕瞋目曰:
“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千诛夷。
”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
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
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
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
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
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
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
或请退保,遵裕曰:
“敢议此者斩!
”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合击之,羌败走。
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
诏至,贼已溃矣。
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知熙州。
元丰四年,复知庆州。
诏与诸路讨夏国。
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
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
卒,年六十,赠永州团练使。
绍圣中,崇赠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节选自《宋史·高遵裕传》)
【答题】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B.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C.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D.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节制”的宾语是“泾原兵”,故可排除C项、D项;“至”的宾语是“灵州”,“几得”前省略主语“刘昌祚”,故可排除A项。
句意:
皇上又命令他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到灵州,差一点得到灵州城,高遵裕嫉妒他,故意不采纳刘昌祚的计谋,结果兵败而回,此事见《刘昌祚传》。
高遵裕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
故选B。
【答题】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服是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服装,祭祀为吉礼。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古时祭祀上天、五帝时,国君都穿上吉服。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时最早使用年号“元狩”,文中“熙宁”“元丰”“哲宗”都是年号。
C.“擢”指提拔官员,“超摧”指破格提拔。
文中的“迁”指凋动官职,一般为升职,也作“贬谪”“降职”解释,如“迁客骚人”。
D.赠是古代有功劳的官员死后,朝廷给他本人或功臣的先人追封爵位、官职。
文中指的是朝廷给高遵裕本人追赠官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掌握。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哲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
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
故选B。
【答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遵裕有胆有识,刚强严正。
英宗去世,他向西夏报丧,到达宥州祖庙,西夏人王盥无视礼节,穿着吉服前来,他严辞谴责王盥,迫使王盟换衣服。
B.高遵裕富有辩才,性情刚烈。
他驳斥王盥说的大宋剽掠,认为是西夏人主动侵犯大宋边境;对西夏人在战场上决高下的言语挑衅,他瞋目怒斥。
C.高遵裕忠心耿耿,办事干练。
他掌管通远军的第二年,就拿着归附的羌部的图籍和绘制的青唐、武胜的地形图入朝献给皇上,受到皇上的嘉奖。
D.高遵裕足智多谋,骁勇善战。
羌人围困,岷州缺兵,守城者恐惧,他身先士卒,领兵从西门纵入敌阵,又派精骑兵从南门冲出,合击羌人,大获全胜。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领兵从西门纵入敌阵”错,原文是“登西门,命将纵击”,并非亲自率军进攻。
故选D。
【答题】把下列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
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李谅祚在屏风后偷看,摆手制止王盥。
神宗听说后赞许高遵裕,提升他掌管保安军。
(2)他请求增加兵将,得到东兵十一将,马不够用,就用群牧马补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觇”,窥视、观测、偷看;“时谅祚觇于屏间”(状语后置句);“止”,停止;“闻”,听说;“而”,连词,表承接;“嘉”,赞许、表扬;“之”,代词,他;“知”,掌管。
(2)“济”,增加;“足”,够;“以”,介词,用;“益”,增加,与“损”相对;“之”,代词,它。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高遵裕,字公绰,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
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
夏人入侵大顺城,李谅祚中箭逃走。
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报丧,到达宥州祖庙,夏人派王盥接待,王盥穿着吉服来,高遵裕严辞谴责他,他才换去吉服。
不久在客馆摆上酒席,席间谈到大顺城的事,王盥说:
“你们是剽掠之徒。
”高遵裕说:
“你们的主上侵犯我们边境,负伤而逃,这不是假的吧?
”西夏人认为受了侮辱,立即派人应对,但来人终席没敢开口,王盥愤怒地说:
“你蔑视我们夏国,我国城池虽小,也有十多万兵马,可以同你们在战场上一试高低。
”高遵裕瞪着眼睛说:
“我们主上有天赐的神武,你们别太张狂,以免遭到诛灭。
”当时李谅祚在屏风后偷看,摆手制止王盥。
神宗听说后赞许高遵裕,提升他掌管保安军。
熙宁初年,朝廷用王韶收复洮、陇二州,命令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高遵裕为副手。
不久把古渭寨作为通远军驻地,让高遵裕掌管通远军。
第二年,他拿着归附的羌部的图籍和绘制的青唐、武胜的地形图入朝献给皇上,被提升为引进副使、带御器械,让他回来治军。
大军临时驻在厌平堡,晚上行军,早晨到野人关,羌人阻拒,高遵裕率亲兵一鼓作气打败敌人,在武胜城下安营,羌人逃走,就占据了武胜城。
皇上下诏以武胜城为镇洮军驻地,让高遵裕掌管镇洮军。
第二年,羌人乘景思立失败之机,围河、岷二州,道路几个月不通。
有人请求退保别处,高遵裕说:
“有敢议论这些的斩首!
”岷州缺兵,守城者恐惧,高遵裕登上西门,派将纵入敌阵,又另选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合击羌人,羌人败走。
当时朝廷认为岷州城远难守,决定放弃。
诏书到后,羌人已溃退了。
高遵裕因功升为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熙州知州。
元丰四年,又任庆州知州。
皇上诏命他和诸路一起讨伐夏国,他请求增加兵将,得到东兵十一将,马不够用,就用群牧马补充。
皇上又命令他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到灵州,差一点得到灵州城,高遵裕嫉妒他,故意不采纳刘昌祚的计谋,结果兵败而回,此事见《刘昌祚传》。
高遵裕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高遵裕被任用为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
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被赠官为永州团练使。
绍圣中期,推重他,赠他为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官职。
3.【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答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开篇点题,简要概括煤炭开采的过程,气势非凡,写出了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
B.后两句将煤炭彻底人格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
C.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了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D.于谦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作品,作者句句运用比喻、拟人,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查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句句运用比喻、拟人”错,这首诗并没有句句“拟人”。
故选D。
【答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心忧苍生、情寄社稷、忧国忧民的抱负。
②公而忘私、无怨无悔、奉献牺牲的高风亮节。
③历尽千辛万苦,痴心不改,不畏艰难、坚贞不变的决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赏析。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爝火燃回春浩浩,藏蓄阳和意最深”,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
“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
“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
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
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4.【答题】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无声的人和江景衬托琵琶女一曲弹罢后的艺术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一词中,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残”“悄”“唯”“佛”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5.【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________。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
细细品味,________。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________!
“九龙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