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916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docx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计划

摘要: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大理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瑰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苍山、洱海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

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光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三顶桂冠于一身,是国家重要的风光旅游城市。

原城市整体计划(1989年编制)对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起到了踊跃的指导作用。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文化、知足城市进展的需要,在原城市整体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

关键字:

大理市,城市整体计划

一城市性质

 

(一)城市性质

大理市是滇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与国际接轨的风光旅游城市。

 大理是首批发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理国家级风光名胜区三大风光片区中的主景区。

市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自然风光点30余处。

大理历史悠长,文物古迹众多,风光秀美,风情独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风光旅游胜地,也是我国西南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景区。

旅游业不单单是大理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城市经济进展的基础、命脉和希望。

大理市历史上一直是滇西地域的物资贸易集散中心,它是滇西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商业繁荣、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城市,也是昆明通往保山、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五个地州和畹町、瑞丽两个国家级边境口岸的必经之地。

正在研究制定中的《云南省会镇体系计划》中将其定为“滇西重镇、交通枢纽和旅游胜地,大理国家级风光名胜区主景区,是滇中内地向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域进行强有力辐射的重要节点城市,省域二级中心城市”。

伴随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的通车,大理市对外交通条件日趋改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其作为滇西地域交通枢纽的作用将逐渐增强,作为滇西商贸旅游中心的职能也将越发突出,从而成为滇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二)城市职能

大理市分为三个城区:

 1.下关城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关是大理州及大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西交通枢纽及商贸中心,是以进展商业贸易、饮食服务、金融、信息和教育、文化、科研为主的城区,工业以轻纺、食物加工及其它轻型工业为主。

2.大理城区

大理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大理风光名胜区的中心景区,是以进展旅游、商饮服务、轻手工业、工艺美术和食物加工为主的城区,也是大理州进展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基地。

对城区内影响环境和景观的工业企业将慢慢进行治理和搬迁。

 3.凤鸣城区

凤鸣城区是面向滇西的仓储区、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以进展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

二城市规模

 

(一)城市人口规模

大理市现有下关和大理两个城区:

按照市公安局的统计数字,下关街道办事处2006年末非农业人口为126847人,暂住人口17017人。

城区外围市郊乡有非农业人口10065人,大体都居住在下关城区内部或城区边缘。

以上三类人口合计,下关总人口为153929人。

大理街道办事处2006年末非农业人口为14818人,暂住人口2284人。

城区边缘有城邑乡的非农业人口3581人,散布在古城外东南月溪村,其建设用地与大理城区大体相连。

以上三类人口合计,总人口为20683人。

 

(二)城市用地规模

下关、大理古城两片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为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

其中下关建成区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大理建成区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

凤鸣目前作为建制镇,建成区凤鸣用地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

由于凤鸣目前作为建制镇存在,所以现状用地统计中不计算在内。

用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三片区用地进展不均衡。

下关是大理市的主城区,城市建设具有必然的规模,但用地最为紧张,进展空间局促;而大理城区和凤鸣镇区面积相对较小,周围空间却比较开阔。

(2)用地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三城区(镇区)普遍缺少公共开敞空间,大理、下关中心地带更被大面积的工厂、军队用地所占据,中心区的土地没有取得有效、合理的利用。

而凤鸣镇区尚维持着农业镇的建设方式,城市配套设施尚不健全。

(3)下关人均用地偏低,只有平方米/人。

绿地广场少、道路品级低,人口和建筑密集,无益于组织市民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知足不了旅游业进一步进展的需要。

而对于9度抗震设防的城市而言,这种状况尤其无益于抗震防灾和紧急疏散的需要。

(4)城市建设用地与村镇建设用地相混杂,用地形态有慢慢向外自由扩张的偏向。

与此同时,城市建成区内却有部份弃置地未进行开发建设,尚有潜力可挖。

 三城市整体布局

  

(一)城市用地进展方向

由于大理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在计划中必需做到:

维持苍山洱海风光区的自然形态和景区、景点周围的空间环境不受干扰;维持大理古城形态的独立和完整;不占用良田耕地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用地尽可能开发荒地、荒坡和滩涂;三城区既彼此独立又维持便捷联系,城区间维持适当的田园过渡地带,避免连片进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按照地质情形合理安排,避免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

 计划城市用地包括下关、大理和凤鸣三城区。

(1)下关紧邻风光区南界,与洱海之间有团山和龙山相隔,现状城区南部、西部均为山地,而东部、西洱河北部地势平坦。

这种地势条件决定了下关只有向北、向东两种用地主要进展方向的选择。

向北进展——虽然用地开阔,但已进入风光区界内,定会影响到风光区的保护,加大对洱海的环境压力,容易造成对洱海西南端自然景观的破坏。

何况,这一地带是历史上南诏国的旧址,文物古迹遍及,地下埋藏尚未探明,具有必然的景观价值和考古价值,一旦进行建设损失将无法弥补。

向东进展——至龙山。

第一,可结合大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同时进行,利用开发区已经形成的道路和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生效快;第二,东部坪坝有团山与洱海相隔,不会影响洱海南岸的自然景观,对保护风光区有利;第三,有利于带动凤鸣的进展,并依托凤鸣的建设解决部份下关居民的就业问题,在交通上会更紧凑、更方便。

据此分析以为,下关用地主要进展方向为:

控制西洱河以北进行少量进展,适当向西部山坡和南部山箐内进展,重点向东部龙山方向进展。

 

(2)大理目前主要围绕古城周围进展,计划中应从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古城和周围必然地带进行保护控制。

但古城南门外沿文献路双侧已进展成居住区和商业街,具有必然规模。

因此,大理用地主要进展方向是:

南门外至214国道地带形成平方千米的独立生活组团;古城内进行有机更新,周围地带依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的要求严格控制城市建设。

旅游度假区的山麓片区和海滨片区占用荒坡地和滩涂进行建设,用地应适当与古城拉开距离,在布局上采取分散、低密度形式,维持古城周围开阔的视野和田园风光。

 (3)凤鸣目前主要沿320国道呈带状展开,用地南北向狭长,东南部、西部为山地,其他几个方向为平地,周围大部份耕地为高产田,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而菠萝江东岸部份用地和320国道西南部山下用地较适合近十连年开发建设。

随着楚大汽车专用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通过320国道过境的车辆也会减少,国道凤鸣段至下关段的公路将主要成为联系城区内部交通的区间干道。

据此,本次计划肯定凤鸣的用地主要进展方向为:

重点向西南方向进展,适当向北进展,菠萝江以东进行少量建设。

 

(二)城市整体布局

目前,大理市的城区主要集中在下关进展,它是全市的行政、医疗、教育和商业文化中心,是320国道和214国道的交汇点。

下关建成区主要集中在西洱河南岸,近几年已开始向西洱河北岸和东部坪坝进展。

  大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受到了应有的保护,古城内大体维持了传统的风貌特色,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

周围的开发建设正在兴起,大部份尚未对古城保护组成要挟,但个别建筑突出自我的偏向值得注意。

凤仪作为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凤鸣城区处于320国道进入大理城区的入口处,城区沿公路呈线形展开。

广大铁路通过城区西部,并将在凤鸣设铁路编组站,目前正在建设中。

如此的城市布局出现了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下关、凤鸣二城区城市形态缺乏特色,城市与山、水环境结合不够理想,但尚未破坏大的环境关系。

2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进展的需要,不能有效知足城市职能更新的要求。

3三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有待增强,尤其下关和凤鸣之间仅靠现有的320国道联系,道路品级低、各类车辆混杂、联系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差,不能适应未来形势进展的需要。

4下关中心地带工业用地、远程汽车站等占地大,对市民正常生活影响大的设施已被日渐扩大的城市生活用地包围在中心区内,既影响城市正常生活秩序,又降低了土地利用价值。

5商业设施沿街布置,对干道交通造成必然的干扰,无益于创造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和快捷安全的交通系统。

6城市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尤其下关建筑密集、空间紧张,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7大理古城保护尚好,但周围部份农人住房已对古城形成了包围之势,少量新建筑高度、体量失控,影响古城内和古城周围的环境尺度、视线走廊,对整体风貌的保护不利。

  

(1)下关城区

沿西洱河两岸、苍山脚下和团山南部坪坝呈L状布局,用地控制在大展屯以南、西环线之内,向东到龙山。

计划为双中心结构——人民路一带商贸中心区和云岭大道商贸中心区,东西走向为生活进展轴;向南为外围交通走廊(环路和铁路、汽车专用线)和工业、仓储、对外交通用地;环洱海湖滨为绿地开敞空间;苍山脚下为科研文教区和环境绿化区。

龙山计划为州行政中心区;旧城改造中,民纺厂、人纤厂将迁出,该用地计划为市行政中心区。

西洱河自东向西斜穿下关中心地带,是洱海唯一的出水口。

计划结合两岸滨河地带的改造,增加绿地、广场和商业文化设施,使西洱河两岸成为全市的旅游参观和文化活动中心。

 

(2)大理城区

古城维持现有格局和风貌特色,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商业、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使工业用地紧缩到最低水平,完全取缔三类工业用地。

部份恢复古城原貌,建设步行商业街区,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环境设施,使之成为旅游服务基地。

控制古城周围用地开发,维持古城空间形态完整。

旅游度假区计划用地位于古城西部的苍山脚下和洱海之滨。

由于其项目、内容未定因素较多,且用地形态松散,建设项目主如果为外来旅游人口提供参观、度假服务,大部份与市民生活关系并非十分紧密。

因此该用地在本次计划中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内,也不进行具体用地安排。

但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计划中仍对该片区的建设提出控制要求:

旅游度假区山麓片区计划为低密度、高品位开发的,以体育、娱乐、度假、参观旅游为主的度假休闲基地,严格限制开发项目内容和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和体量严格依照名城保护的有关要求进行控制;各不同项目在用地形态上应适当做组成团集中建设,隔以绿化空间,避免连片进展。

海滨片区计划为海滨沙滩浴场公园和度假、游乐设施用地。

 (3)凤鸣城区

沿广大铁路和320国道作为进展轴,中心地带作为生活区,东北进展工业小区,向南进展为仓储区和工业加工区。

以铁路编组站为中心形成仓储、货运中转中心;沿菠萝江形成绿化景观走廊。

 (4)上登工业区

结合滇西水泥厂,在周围集中进展工业用地,可安排有尘、气、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但不适于安排有水污染的工业项目。

 (三)居住用地计划

大理市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大理古城内和下关西洱河两岸,用地面积541.2万平方米,其中下关占77%,大理古城占23%。

人均居住用地31平方米,其中下关为平方米/人,大理为平方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