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04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docx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师版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目录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2

第三单元物质的量及溶液的配制与分析19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想一想】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答:

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和O3、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等组成的物质。

2.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吗?

答:

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例1】隐形眼镜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喜爱,在使用隐形眼镜时,常用的护理药水中含有过氧化氢(H2O2)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解析:

过氧化氢是纯净物,不可能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A项错,元素只有种类,无个数,故B错。

答案:

CD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单质,也能按照一定的化合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种类、种数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和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

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

A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则没有;B项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Ca(OH)2,发生化学变化;C项O3是单质不是化合物;D项CuSO4·5H2O为纯净物。

答案:

A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

A.尿素、赤铁矿石B.金刚石、水C.液氧、氯酸钾D.汞、碘酒

解析:

赤铁矿石、碘酒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混合物,而单质、氧化物都属于纯净物,所以A、D可排除。

在氯酸钾(KClO3)中含有钾、氯、氧三种元素,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应属于含氧酸盐,排除C。

水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物质,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解析:

有固定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选项中空气、石蜡、氨水都是混合物,故选D。

答案:

D

4.(原创)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气体进行分析,只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瓶气体(  )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

C.可能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D.一定是氧气

解析:

只含有氧元素,说明一定不是化合物,而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有O2和O3,故瓶内气体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

C

【例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

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解析:

酸、碱的元数是依据电离的H+数或OH-数划分的,分类考虑的是组成。

酸碱性强弱、挥发性、溶解性、两性、价态是指物质的性质。

答案:

A

1.相互关系(下图)

2.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

①金属

金属+

②非金属

非金属+

 

③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④酸

⑤碱

 

⑥盐

 

5.某同学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在笔记中记录了这样几段话:

①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②难溶碱也可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碱,例如Cu(OH)2→Fe(OH)3

③由CaCO3可直接制取纯碱(Na2CO3) ④铜可经一步反应制取Cu(NO3)2,你认为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C.只有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中酸性氧化物转化为酸,应按酸性氧化物+水→酸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但SiO2与水不反应,故SiO2不能由一步反应变为H2SiO3;②中碱变为其他碱,应按碱+盐→新碱+新盐的反应形式直接转化。

Cu(OH)2不溶于水,一般不能与盐反应生成其他碱,故Cu(OH)2不能由一步反应转化为Fe(OH)3;③中盐变为其他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盐+碱→新盐+新碱,盐+酸→新盐+新酸,盐+盐→新盐+新盐,盐+金属→新盐+新金属;由于CaCO3难溶于水,故它难与其他物质反应转变为易溶于水的Na2CO3;④中金属变为盐,可能的反应形式为金属+酸→盐+H2(强氧化性酸反应产生其他气体),金属+盐→新金属+新盐,铜可与AgNO3溶液反应直接产生Cu(NO3)2,也可与硝酸反应直接产生Cu(NO3)2。

答案:

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组成的晶体中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解析:

本题可以用反例举证法解答。

Fe+2FeCl3===3FeCl2不是置换反应,A错;等阴离子具有氧化性,B错;Na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盐类,C错;稀有气体单质是不存在共价键的晶体,分子晶体中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

答案:

D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NaF、MgO、AlCl3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而成,都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

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故A错;溶解性不是划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故C错;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

答案:

B

8.(2008·广东化学,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资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解析:

②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⑥中纯碱为盐。

答案:

D

【例3】(2009·全国Ⅱ理综,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

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若溶液中溶质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

D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 液

浊 液

胶 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

>100nm

1~100nm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实 例

蔗糖溶液、NaCl溶液

油水、石灰乳

淀粉溶胶、Fe(OH)3胶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悬浊液不能乳浊液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静置分层或沉淀

丁达尔现象

2.胶体的提纯——渗析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可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3.胶体性质原因

(1)胶粒带有一定电荷

由于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选择性地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

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粒带负电。

(2)胶体均一、稳定

①主要原因胶体粒子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种胶体的胶粒因吸附分散剂中相同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彼此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凝聚。

②次要原因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4.胶体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

单个分子达到胶体粒子大小的物质可直接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

(2)聚集法:

通过化学反应使许多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分散质微粒(粒度在1~100nm之间),从而制得胶体。

如制备Fe(OH)3胶体

①原理: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操作:

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并保持微沸几分钟。

③净化:

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9.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解析:

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前者可过滤分离,后者过滤无法分离,只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某些物质(如硝酸、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存在溶解度的限定,B错误;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可以比较,但如果未指明温度,二者浓度大小不确定,C错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D正确。

答案:

D

10.(2009·广东单科,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交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解析:

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氯分子只含有非极性键,不含极性键。

由此可迅速排除③和⑤,故选B。

答案:

B

1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